試論佐久間象山的教育思想
發(fā)布時間:2017-11-02 05:29
本文關鍵詞:試論佐久間象山的教育思想
【摘要】:佐久間象山是日本江戶幕府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東洋道德西洋藝術”影響深遠,對日本民族、國家有著重要的意義。研究象山的學者很多,其研究的時間跨度很大。大多數(shù)研究象山的書籍有兩個特征:時代遠、記述性強。大平喜間多、奈良本辰也、小尾郊一等學者都曾經(jīng)發(fā)表過名為“佐久間象山”的專著,年代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之間;到了90年代后,出現(xiàn)了如源了圓等不局限于象山的生平,而深入挖掘其思想特質(zhì)的學者。研究象山思想的論文多深入研究象山思想的某個方面,從而得出了許多獨特而有意義的結論。然而,在數(shù)十年的象山研究史中,對于象山教育思想的研究十分罕見,最近才出現(xiàn)了如坂本保富和中國的于海洋等,以象山的教育實踐為中心、重點關注其教育思想的變化,考察其不同階段思想特點的學者,填補了象山教育思想研究的空白。但象山開展教育實踐的時間較短(象山學院和五月塾),并不能體現(xiàn)出其教育思想的發(fā)展及全貌,且象山的教育思想中是否存在跨越性的變化、對此是否可以做階段論等問題還有待細究。因此,筆者希望從更早的時期出發(fā),從與象山相關的全部史料入手,站在發(fā)展的角度,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本質(zhì)和影響,探尋完整的象山教育思想體系。除了例如《省娦錄》、《學政意見書》等廣為人知的文章以外,筆者還仔細閱讀了象山與教育相關的大部分上奏文、書簡、雜記等史料。在論文中,將象山的教育思想研究分為象山“如何看待教育”、“倡導什么樣的教育”和“教育思想的繼承和影響”三個部分,分別用一章的篇幅進行論述。第一章論述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象山對教育的認識。通過史料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象山首次議論政事、得到首個官職、首次上書以及首次實踐均與教育相關,教育是象山身為武士立志報國的起點。鴉片戰(zhàn)爭以后,雖然國防之事尤為緊急,但象山還是將教育作為強國之策,不遺余力地為普及教育而奔走?梢哉f,對教育的重視貫穿了象山的一生。第二章從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教育范圍四個方面論述了象山教育思想的特質(zhì)。①從教育內(nèi)容來看,鴉片戰(zhàn)爭之前象山崇文,力推道德教育的普及,鴉片戰(zhàn)爭以后,象山將目光轉移到了武備建設上。但這并不是思想的轉變,經(jīng)考證,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象山思想中已經(jīng)存在對“實學”的看重,而鴉片戰(zhàn)爭以后,象山也絲毫沒有放棄對道德教育的普及,所謂的“變化”只是象山教育思想體系中重點的轉移而已。②從教育方法來看,象山認為學者作為思想的輸出者,應當“不易乎世”,這其中暗含著《易經(jīng)》中“變”與“不變”、“相對”與“絕對”的思想。而對于學生來說,象山早期強調(diào)道德的培養(yǎng),鴉片戰(zhàn)爭后,又加上了“實踐”和“實用”的理論。③從教育目的來看,象山的教育目的并不能按照其視野的變化而分開討論。早期象山為了振興“一國”——松代藩而力推朱子學教育;鴉片戰(zhàn)爭后,象山開始站在“天下”——整個日本的角度研究抵抗歐美侵略的政策。但首先,象山轉向“天下”并非其自主選擇,而是受了藩主真田幸貫的命令;其次,象山在轉向“天下”以后,依舊在為“一國”的興盛而推廣洋學,在象山看來,“天下”與“一國”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利益一致、共同發(fā)展的,為“一國”即為“天下”、為“天下”即為“一國”;最后,后期象山與“一國”的關系漸漸變淡也是由當時藩內(nèi)的政局決定的。④從教育范圍來看,象山反對秘密主義,主張將知識公諸天下。同時,象山主張將道德教育和部分實學從武士向庶民普及,但普及兵學教育的緊迫性還僅存在于武士階層中。第三章從象山的教育思想對松代藩的作用、象山的教育思想大多未被幕府接受的原因、門人對其教育思想的繼承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首先,對于象山的教育思想推動了松代藩文武學校建設的問題,學界已經(jīng)達成一致,但文武學校開辦后的教學課程并沒有體現(xiàn)出象山早期強調(diào)的“文”的教育;其次,象山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想法大多未得到幕府的認可,這與其政治地位有限、藩主作用有限、個人性格等原因有關;最后,以其“門下二虎”小林虎三郎、吉田松陰為例,探討了同為教育家,其弟子對于象山教育思想的繼承,以及與象山教育思想的不同。綜上,筆者認為象山是擁有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國家發(fā)展的“教育家”,而并不只是開辦學校、傳業(yè)授課的“教育者”,在論文中從多個角度對其教育思想及影響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從分析中可以看出象山的教育思想是由其“武士”、“朱子學家”、“易學家”、“洋學家”等多個身份綜合決定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具有-貫性,同時其內(nèi)容具有發(fā)展性。在鴉片戰(zhàn)爭、黑船來航等突如其來的劇變發(fā)生時,象山依舊能保持教育思想的一貫性,在原有的思想體系中不斷充實、發(fā)展,提出具有預見性的教育理念。雖然其中大多數(shù)思想未被幕府采用,但我們必須承認,象山的教育思想間接地影響了日本教育史、甚至日本歷史的走向。
【關鍵詞】:佐久間象山 教育思想 朱子學 易學 洋學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40-09
【目錄】:
- ,
本文編號:11302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13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