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應急救援中的護理組織管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邱艷;張學萍;馬智群;張曉雪;;從地震傷員救護實踐談應急救災體系災害護理能力的建設[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年19期
2 王恒;胡秀英;;地震災區(qū)醫(yī)院護理人員災害護理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年33期
3 李云峰;王麗媛;臧渝梨;;地震救災護理人員的災害護理能力及其對相關必要性的認識[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少嬌;;急診護士災難護理教育與培訓現(xiàn)狀及展望[J];全科護理;2017年08期
2 王恒;成翼娟;胡秀英;;護士災害護理能力評估工具的研制[J];中華護理雜志;2016年12期
3 鄭曉燕;金正慧;李艷華;宋亞琴;陳少華;謝徐萍;熊淑茹;李斯儉;;護理人員地震災害護理救援體驗的文獻回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年19期
4 甘雪洋;崔艷;高麗;張宏晨;徐莎莎;;從天津港爆炸傷者救援探討災害護理課程建設[J];護理研究;2016年26期
5 徐曉華;繩宇;李真;王慶妍;王乾貝;蔡夢歆;李秀華;;中國護士災害準備度的橫斷面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年08期
6 秦靜;馬修堂;王楊;韓清波;孫靜娜;李文;王偉;;采用Delphi法構建創(chuàng)傷康復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年07期
7 余天燕;方學文;陳紹芬;;三甲醫(yī)院急診護理人員應急救援能力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年19期
8 宋亞琴;李斯儉;;災害護理碩士研究生親歷災后重建的學習體驗[J];中華護理教育;2016年03期
9 魏雪梅;何劍;鄧美紅;胡定偉;;災害救援儲備庫護士的災害準備度調查[J];中國醫(yī)院;2016年02期
10 王淑娟;趙雅欣;馮文超;;醫(yī)院護理人員對災害護理的認知與態(tài)度[J];西部中醫(yī)藥;2015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恒;胡秀英;陳煈;;我國災害護理教育教學研究現(xiàn)狀的文獻分析[J];護理研究;2013年22期
2 李云峰;王麗媛;臧渝梨;;地震救災護理人員的災害護理能力及其對相關必要性的認識[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年04期
3 張麗;江靜云;李萍;;護士災害護理認知及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年13期
4 劉慶秋;李瑞琴;耿笑微;張香娟;;護士對災害護理的認知水平和態(tài)度的現(xiàn)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1年33期
5 喻明成;何梅;劉益;陳斌;劉麗華;李桂蓉;包燕;;綿陽市地震極重災區(qū)震后基層護理人員工作狀況調查研究[J];護理學報;2011年20期
6 潘堯云;劉婷;臧渝梨;;青少年健康與發(fā)展能力認知與需求測評工具的構建及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1年02期
7 楊雅娜;羅羽;劉秀娜;;社區(qū)護士災害應對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年01期
8 代志敏;方琳;蒲敏;;我國災害救援護士培養(yǎng)的思考和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0年33期
9 楊雅娜;羅羽;劉秀娜;周娟;陳萍;;重慶市社區(qū)護士災害應對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0年10期
10 許素們;劉曉為;李桂寶;黃世英;林辛霞;黃麗琴;;情景模擬訓練在低年資護士急救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儲芳;牛小霞;王麗珍;;汶川地震應急救援醫(yī)療人員的知識培訓[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年02期
2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胡永龍;;關于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思考[A];地震軟科學研究交流與研討論文選編(一)[C];2007年
2 張瑩;;完善地震緊急救援體系努力提高地震應急救援工作能力[A];地震軟科學研究交流與研討論文選編(二)[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唐志美 通訊員 初建軍;全國地震應急救援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會議在我市召開[N];東營日報;2009年
2 記者 林智杰;我市第三支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中隊成立[N];石獅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丁國明;中航工業(yè):積極開展雅安地震應急救援工作[N];中國企業(yè)報;2013年
4 記者 郭妍;白阿瑩赴省地震局指導部署甘肅定西地震應急救援[N];陜西日報;2013年
5 見習記者 楊巧玲;切實做好地震應急救援和抗震救災工作[N];朔州日報;2007年
6 于淼;地震應急救援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成立[N];齊齊哈爾日報;2008年
7 記者 盧志民 見習記者 魏康;觀摩指導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演練[N];湛江日報;2010年
8 李偉鋒 萬文;地震應急救援將聯(lián)動[N];中國安全生產報;2010年
9 記者 建華 通訊員 李顯華 黃鈞鈞;我省首次大規(guī)模聯(lián)合地震應急救援力量拉動演練在大通舉行[N];青海日報;2011年
10 記者 王建芳;我市首次開展綜合性地震應急救援演練[N];格爾木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陳金偉;我國地震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2 王菲菲;基于多Agent的地震應急救援策略建模及仿真研究[D];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2015年
3 呂俊強;寧夏地震應急救援信息指揮系統(tǒng)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6年
4 余飛龍;我國地震應急救援協(xié)調體系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5 鐘晨;非政府組織參與汶川地震應急救援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6 李麗娜;黑龍江省地震應急救援體系的改進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7 彭麥福;地震應急救援標識系統(tǒng)設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69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56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