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Abstract]:The success of any enterprise is inseparable from an excellent workforce, media enterprises are no exception.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has pushed the media into the ranks of enterprises, and it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hould follow closely. As the foreign media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 set of mature and perfec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formed for a long time, and its excellent management strateg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the Chinese media in today's enterprise-oriented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and ability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give understanding, respect and trust in the use of talents, give employees a fair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confirm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employees in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employees; In order to retain excellent employees, we should not only provide excellent salary and welfare, but also establish a good corporate culture, and give talents a relaxed and comfortable working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 After several years of marketization, the media industry of China has made great changes to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depends on the subjective, the lack of scientific examination, the different identity of the personnel in use and the unfair treatment. The consciousness of official standard is serious; the talent of management and editing is polarized. In this regard, media managers should change their ideas, strengthen their studies, understand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troduce fair competition mechanisms in employing personnel, intensify the training of scarce talents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news colleges and the media; In the media to establish a sound professional manager system, strengthen integrity management.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G2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力丹教授受邀為高校及傳媒機構授課[J];國際新聞界;2011年06期
2 ;王長田:光線傳媒光榮綻放[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1年15期
3 葛兆光;;古墳·傳媒·知識[J];學問;1999年03期
4 李冬曉;;論抵制傳媒的低俗化[J];新聞愛好者;2011年18期
5 ;電廣傳媒:重心轉向有線運營[J];中國數字電視;2011年07期
6 國標;怡琳;;融合型:分眾VS聚眾[J];中國商界;2006年06期
7 王春英;;傳媒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1年24期
8 趙傳芳;;從《大公報》看民國傳媒公共領域構建[J];新聞世界;2011年06期
9 呂倩;穆潔;;從對女明星嫁入豪門的報道看媒體中的性別刻板印象[J];法制與社會;2011年21期
10 李綱;;基于人才引進和流失的組織內隱性知識傳播模型[J];情報雜志;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光明;高守震;;美國金融危機與我國人才引進工作發(fā)展機遇[A];引進國外智力研究論文選編(2007年—2009年)——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C];2009年
2 傅治平;;淺談海南的人才引進[A];亞洲人才戰(zhàn)略與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戰(zhàn)略論壇文庫[C];2001年
3 ;突出教育電視特點 強化大眾傳媒意識——關于教育電視節(jié)目發(fā)展趨勢的對話[A];中國教育電視:挑戰(zhàn)與對策——第四屆中國教育電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3年
4 葛艷芳;;吸引·共生·雙贏——職業(yè)體育的傳媒關系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劉玉清;;老虎和老鼠[A];中國編輯研究(2003)[C];2003年
6 黃奇瑋;戴進;;知識經濟時代我國體育傳媒的產業(yè)發(fā)展趨勢[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7 彭偉步;;恐怖主義傳媒心理戰(zhàn)[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吳東世;解冬冬;;人才引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A];黑龍江省首屆青年科技工作者論壇黑龍江省農場管理學會分會場實施五大戰(zhàn)略推進三化進程構建和諧農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9 周鴻鐸;;序[A];首屆中國傳媒經濟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英美期刊仍是最具影響力的傳媒之一[A];“中國期刊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冬素 通訊員 吳吟;共建浙江傳媒學院[N];浙江日報;2010年
2 早報記者 嚴丹虹;分眾傳媒納市沖刺[N];東方早報;2005年
3 早報記者 嚴丹虹;聚眾傳媒登陸納市進入“緘默期”[N];東方早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于米;佛山傳媒整合進行中 自強圖存還是行業(yè)壟斷[N];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彭朋;分眾傳媒納市掛牌概念仍然重要[N];經濟觀察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曹增光;TOM戶外傳媒:轉向加盟[N];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何曉晴;分眾傳媒,找個亮點“賣”自己[N];民營經濟報;2005年
8 北青傳媒總栽 孫偉;北青傳媒上市之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9 李國俊;淺析傳媒的低俗之風[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10 歐陽;行為藝術反諷“摩登傳媒”[N];云南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春陽;成就卓越:傳媒產品創(chuàng)新研究——一種行為與能力的分析范式[D];復旦大學;2004年
2 孫寶國;18世紀以前歐洲文字傳媒與社會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葉樂陽;大眾傳媒產業(y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4 李靜;醫(yī)學、現代國家與傳媒[D];復旦大學;2009年
5 肖起清;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的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余麗麗;社會轉型與媒介的社會控制[D];復旦大學;2003年
7 沈薈;透視傳媒信譽資本[D];復旦大學;2003年
8 楊斌;消費文化與中國20世紀90年代美術[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9 蔡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傳媒文化轉型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10 張忠宇;我國環(huán)境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機制設計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利平;傳媒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2 應啟宏;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信息平臺規(guī)劃[D];上海海事大學;2003年
3 劉源超;轉型期的中國傳媒產業(yè)問題研究與對策分析[D];重慶大學;2003年
4 張瑞雪;論傳媒文學批評[D];山東大學;2005年
5 王瑩;消費主義與我國傳媒的“消費時代”[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張名章;新聞娛樂化現象探論[D];廣西大學;2004年
7 王立軍;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傳媒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慶林;草根組織在傳媒作用下空間拓展的可能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覃柳;輿論、傳媒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4年
10 歐尚輝;傳媒產業(yè)資本運營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4004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40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