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型員工職業(yè)召喚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心理契約的中介作用
本文關鍵詞:知識型員工職業(yè)召喚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心理契約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職業(yè)召喚 工作滿意度 知識型員工 心理契約
【摘要】:知識型員工,一直以來都是企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生產力。近些年來,學者們發(fā)現知識型員工不再簡單地體現在對物質獎勵的追求上,更體現在對個性化精神激勵的關注上,認為做符合自己內心召喚的職業(yè),能為工作注入意義感,這些變化給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于是,國內外學者都開始關注“職業(yè)召喚”這一概念的發(fā)展,尤其是關注它對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但是,目前國外關于職業(yè)召喚的研究較為熱門,國內才剛剛起步,職業(yè)召喚的實證研究并不多見?所以,在中國進行職業(yè)召喚研究的調研,探索中國情景下職業(yè)召喚的理論發(fā)展,驗證和完善西方學者關于職業(yè)召喚對工作滿意度影響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通過文獻分析法梳理了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對職業(yè)召喚、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等變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歸納整理文獻綜述,為變量間的關系尋找理論支撐,并歸納分析職業(yè)召喚、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的涵義,根據文獻梳理的結果,提出本研究假設和理論模型;其次,通過向知識型員工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獲取了215份樣本數據,應用SPPS22.0軟件,檢驗問卷的信效度,接著利用回歸分析,對變量間相互關系進行假設檢驗。最后,得到本研究的主要結論:(1)職業(yè)召喚對工作滿意度具有正向影響;(2)職業(yè)召喚對心理契約具有正向影響;(3)心理契約對工作滿意度具有正向影響;(4)心理契約在職業(yè)召喚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知識型員工職業(yè)召喚和心理契約都對工作滿意度起著重要的影響,這為知識型員工的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方向。
【關鍵詞】:職業(yè)召喚 工作滿意度 知識型員工 心理契約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72.9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1
- 1.1 選題背景8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8-9
- 1.2.1 研究目的8-9
- 1.2.2 研究意義9
-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9-10
- 1.3.1 研究內容9-10
- 1.3.2 研究方法10
- 1.4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0-11
- 2 文獻綜述11-23
- 2.1 知識型員工的研究綜述11
- 2.2 職業(yè)召喚的研究綜述11-15
- 2.2.1 職業(yè)召喚的定義12
- 2.2.2 職業(yè)召喚的維度與測量12-14
- 2.2.3 職業(yè)召喚的影響研究14-15
- 2.3 心理契約的研究綜述15-19
- 2.3.1 心理契約的內涵15-17
- 2.3.2 心理契約的結構維度和測量17-18
- 2.3.3 心理契約的影響研究18-19
- 2.4 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綜述19-22
- 2.4.1 工作滿意度的內涵19-20
- 2.4.2 工作滿意度的維度和測量20-21
- 2.4.3 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21-22
- 2.5 文獻述評22-23
- 3 模型構建與研究假設23-27
- 3.1 理論基礎23-24
- 3.1.1 工作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23
- 3.1.2 個人--組織契合理論23-24
- 3.2 研究模型24
- 3.3 研究假設24-27
- 4 研究設計27-31
- 4.1 變量的操作性定義與測量27-28
- 4.1.1 變量的操作性定義27
- 4.1.2 變量的測量量表27-28
- 4.1.3 控制變量28
- 4.2 問卷設計與抽樣方法28-29
- 4.2.1 問卷設計28
- 4.2.2 抽樣方法28-29
- 4.2.3 抽樣對象和抽樣過程29
- 4.3 預測試29-31
- 4.3.1 預測試的過程29
- 4.3.2 預測試樣本概況29-30
- 4.3.3 預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分析30-31
- 5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31-42
- 5.1 正式測試的數據收集與處理31-36
- 5.1.1 樣本情況31-32
- 5.1.2 信度與效度檢驗32-33
- 5.1.3 探索性因子分析33-36
- 5.2 變量的相關性分析36-37
- 5.3 回歸分析37-42
- 5.3.1 職業(yè)召喚與工作滿意度的回歸分析37-38
- 5.3.2 職業(yè)召喚與心理契約的回歸分析38-39
- 5.3.3 心理契約與工作滿意度的回歸分析39-40
- 5.3.4 心理契約的中介效應分析40-42
- 6 研究結論與展望42-45
- 6.1 實證結果匯總42
- 6.2 研究結論42-43
- 6.3 管理啟示43
- 6.4 研究局限性與展望43-45
- 6.4.1 研究局限性43
- 6.4.2 對未來的展望43-45
- 參考文獻45-50
- 附錄 正式調查問卷50-5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53-54
- 致謝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竹青;張慧;;企業(yè)員工的“職業(yè)高原”和工作滿意度的關系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寧爽;;增強高校輔導員工作滿意度芻議[J];魅力中國;2010年17期
3 王捷;;關于團隊支持和員工滿意度的關系研究[J];科學咨詢;2006年11期
4 邵元和;;工作滿意度與企業(yè)類型的關系[J];社會心理科學;2005年04期
5 金春美;張娜;;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綜述[J];現代經濟信息;2010年02期
6 夏凌翔,黃希庭;論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的關系[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曾明,秦璐;工作滿意度研究綜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李淑敏;李旭培;時勘;;組織公平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組織認同的調節(jié)作用[J];人類工效學;2010年03期
9 丘燕燕;;職業(yè)匹配與工作滿意度關系之研究──人——組織匹配、人——工作匹配之文獻回顧[J];經營管理者;2012年08期
10 趙麗燕;李明德;;員工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探析[J];經營與管理;201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徐立綱;;館員工作滿意度與圖書館發(fā)展[A];2008年湘粵澳閩圖書館學(協(xié))會學術研討會福建省論文匯編[C];2008年
2 吳嘉梅;蘇艷;;基于工作滿意度的W市氣象青年激勵探索[A];S16 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變化[C];2012年
3 王榮;蔣獎;;辱虐管理與工作滿意度:自尊和對上司認同的作用[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張穎;;高校輔導員自我和諧、工作效能感與工作滿意度的關系[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王芳;許燕;;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型——在中小學教師群體中的檢驗[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馬艷;A銀行蘇州分行員工滿意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徐飚琦;對北京市四城區(qū)游泳救生員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3 張東紅;工作滿意度、員工責任感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4 孫思琦;高校畢業(yè)生“體面勞動”實現狀況及對策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馬娟;知識型員工職業(yè)召喚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心理契約的中介作用[D];廣東財經大學;2016年
6 法琛;大學生村官工作滿意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趙春林;工作滿意度的測量及其模糊綜合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8 賈麗娜;重慶市大學生村官工作滿意度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9 陳旭;個人與組織價值觀匹配對警察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19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01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