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切性研究 ——以內蒙古通遼市蒙古族中小學為個案
發(fā)布時間:2021-01-23 03:05
新一輪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為了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育創(chuàng)新而采取的重大改革舉措。對促進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是提高民族教育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新一輪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至今已走過十一個年頭,在這十一年里,它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存在哪些問題,是我們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的時候應該厘清的問題。同時,新課程改革又是以東部地區(qū)和西部漢族地區(qū)為試點推行的,對民族地區(qū)課程改革的設計與論證不足,有待研究的問題很多。因此,對民族地區(qū)課程改革的研究勢在必行。對民族地區(qū)新課程改革進行研究,不僅因為它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和焦點,更因為它是廣大民族地區(qū)人們熱切關注的問題。那么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否如眾所期望的那樣發(fā)揮了提高民族教育質量的作用呢,以此為基本出發(fā)點,本研究選取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兩所蒙古族學校為個案,對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的適切性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在此基礎上總結了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利益和價值的雙重沖突”是民族學;A教育新課程改革多重問題的根源,進而提出通過教育制度的創(chuàng)新和文化的自覺,來消解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面臨的沖突與困頓。本研究共...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1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研究的緣起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3 研究的思路
1.2 相關研究動態(tài)
1.2.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和理念
1.2.2 新課程改革與教師
1.2.3 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質疑和反思
1.2.4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
1.2.5 新課程改革的適切性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適切性
1.3.2 課程改革的適切性
1.3.3 民族學校
1.4 理論范式和具體方法
1.4.1 理論范式
1.4.2 具體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
2.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方法
2.1.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的意義
2.1.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
2.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屬性分析
2.2.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的分類
2.2.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的時間分布
2.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內容分析
2.3.1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規(guī)范解讀
2.3.2 民族基礎教育政策規(guī)范解讀
第三章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田野調查點概述
3.1 田野調查點概況
3.1.1 生態(tài)——文化概貌
3.1.2 民族教育概況
3.2 個案學校概況
3.2.1 通遼市蒙古族學校概況
3.2.2 庫倫旗實驗小學概況
3.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3.3.1 教師的基本情況
3.3.2 學生的基本情況
第四章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適切性的調查及分析
4.1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課程設置及教材變革
4.1.1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中課程設置的變革
4.1.2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中教材的變革
4.2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與民族文化傳承
4.2.1 教師對民族文化傳承的認識和態(tài)度
4.2.2 學生對民族文化傳承的認知
第五章 民族學校教師新課程改革適切性的調查與分析
5.1 民族學校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和認知
5.1.1 民族學校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
5.1.2 民族學校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知
5.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
5.2.1 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重要作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的必然選擇
5.2.2 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量”的考量
5.2.3 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質”的考量
5.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教師教學變革
5.3.1 民族學;窘虒W方式
5.3.2 教學的個性化和引導性
5.3.3 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教學研究意識
5.4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面臨的困難
第六章 學生新課程改革適切性的調查與分析
6.1 學生學習方式變革
6.1.1 自主學習
6.1.2 合作學習
6.1.3 探究學習
6.2 學生學習的效果
第七章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切性分析
7.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切性表現(xiàn)
7.1.1 “以人為本”的課程目標價值取向逐漸被認可
7.1.2 開始走向探索的教學實踐
7.1.3 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方式的初步體驗
7.1.4 開始走進學生生活的課程內容
7.1.5 均衡化、綜合化課程結構的初步形成
7.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非適切性表現(xiàn)及其原因分析
7.2.1 民族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知問題
7.2.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問題
7.2.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課程設置與教材改革問題
7.2.4 民族基礎教育教學與學習改革的問題
7.2.5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與民族文化傳承問題
第八章 走出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困境
8.1 利益和價值觀的沖突——新課程改革多重問題的根源
8.1.1 課程政策中的利益沖突與價值沖突
8.1.2 民族學校課程改革中的利益與價值沖突的表現(xiàn)
8.2 走出困境的路徑: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自覺
8.2.1 社會轉型呼喚課程制度的創(chuàng)新
8.2.2 文化轉型需要文化自覺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J]. 王迎,魏順平.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2(02)
[2]新課程三維目標在實踐中遭遇的尷尬與歸因——兼對三維目標關系的再解讀[J]. 魏宏聚. 中國教育學刊. 2011(05)
[3]質量與特色:民族教育的永恒追求[J]. 鐘海青. 民族教育研究. 2011(02)
[4]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材的適切性——以國標本蘇教版語文教材為例[J]. 王平強,徐文彬. 教育科學研究. 2011(03)
[5]我國基礎教育“十年課改”的反思[J]. 張榮偉. 課程·教材·教法. 2010(12)
[6]云南民族基礎教育政策實施情況的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德宏州隴川縣為例[J]. 蘇德,王淵博.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4)
[7]當前民族文化與教育發(fā)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王鑒.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2)
[8]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現(xiàn)實境遇與未來抉擇[J]. 蔡寶來,晉銀峰.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1)
[9]少數(shù)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內容及其課程建構[J]. 蘇德.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1)
[10]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理論、文化與實踐之維[J]. 金志遠. 民族教育研究. 2007(05)
博士論文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適切性研究[D]. 李澤宇.東北師范大學 2010
[2]初中理科課程標準的適切性研究[D]. 倪娟.南京師范大學 2008
[3]西北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問題研究[D]. 王慧霞.西北師范大學 2008
[4]課程政策研究[D]. 胡東芳.華東師范大學 2001
[5]亞洲發(fā)展中國家普及教育中的課程問題研究[D]. 張鐵道.西北師范大學 1997
碩士論文
[1]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地區(qū)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文化研究[D]. 楊志娟.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
[2]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的反思及建議[D]. 晏燕平.湖南師范大學 2008
[3]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運用建構主義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反思[D]. 駱寒波.華南師范大學 2007
[4]課堂管理行為策略在農村小學新課程實施中的適切性研究[D]. 馬其君.四川師范大學 2007
[5]后現(xiàn)代課程觀及其在中國的適切性[D]. 張靈芝.南京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94425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1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研究的緣起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3 研究的思路
1.2 相關研究動態(tài)
1.2.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和理念
1.2.2 新課程改革與教師
1.2.3 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質疑和反思
1.2.4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
1.2.5 新課程改革的適切性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適切性
1.3.2 課程改革的適切性
1.3.3 民族學校
1.4 理論范式和具體方法
1.4.1 理論范式
1.4.2 具體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
2.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方法
2.1.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的意義
2.1.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
2.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屬性分析
2.2.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的分類
2.2.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的時間分布
2.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文本內容分析
2.3.1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規(guī)范解讀
2.3.2 民族基礎教育政策規(guī)范解讀
第三章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田野調查點概述
3.1 田野調查點概況
3.1.1 生態(tài)——文化概貌
3.1.2 民族教育概況
3.2 個案學校概況
3.2.1 通遼市蒙古族學校概況
3.2.2 庫倫旗實驗小學概況
3.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3.3.1 教師的基本情況
3.3.2 學生的基本情況
第四章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適切性的調查及分析
4.1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課程設置及教材變革
4.1.1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中課程設置的變革
4.1.2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中教材的變革
4.2 民族學校新課程改革與民族文化傳承
4.2.1 教師對民族文化傳承的認識和態(tài)度
4.2.2 學生對民族文化傳承的認知
第五章 民族學校教師新課程改革適切性的調查與分析
5.1 民族學校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和認知
5.1.1 民族學校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態(tài)度
5.1.2 民族學校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知
5.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
5.2.1 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重要作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的必然選擇
5.2.2 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量”的考量
5.2.3 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質”的考量
5.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教師教學變革
5.3.1 民族學;窘虒W方式
5.3.2 教學的個性化和引導性
5.3.3 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教學研究意識
5.4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面臨的困難
第六章 學生新課程改革適切性的調查與分析
6.1 學生學習方式變革
6.1.1 自主學習
6.1.2 合作學習
6.1.3 探究學習
6.2 學生學習的效果
第七章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切性分析
7.1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適切性表現(xiàn)
7.1.1 “以人為本”的課程目標價值取向逐漸被認可
7.1.2 開始走向探索的教學實踐
7.1.3 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方式的初步體驗
7.1.4 開始走進學生生活的課程內容
7.1.5 均衡化、綜合化課程結構的初步形成
7.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非適切性表現(xiàn)及其原因分析
7.2.1 民族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知問題
7.2.2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問題
7.2.3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課程設置與教材改革問題
7.2.4 民族基礎教育教學與學習改革的問題
7.2.5 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與民族文化傳承問題
第八章 走出民族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困境
8.1 利益和價值觀的沖突——新課程改革多重問題的根源
8.1.1 課程政策中的利益沖突與價值沖突
8.1.2 民族學校課程改革中的利益與價值沖突的表現(xiàn)
8.2 走出困境的路徑: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自覺
8.2.1 社會轉型呼喚課程制度的創(chuàng)新
8.2.2 文化轉型需要文化自覺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研究[J]. 王迎,魏順平.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2(02)
[2]新課程三維目標在實踐中遭遇的尷尬與歸因——兼對三維目標關系的再解讀[J]. 魏宏聚. 中國教育學刊. 2011(05)
[3]質量與特色:民族教育的永恒追求[J]. 鐘海青. 民族教育研究. 2011(02)
[4]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材的適切性——以國標本蘇教版語文教材為例[J]. 王平強,徐文彬. 教育科學研究. 2011(03)
[5]我國基礎教育“十年課改”的反思[J]. 張榮偉. 課程·教材·教法. 2010(12)
[6]云南民族基礎教育政策實施情況的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德宏州隴川縣為例[J]. 蘇德,王淵博.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4)
[7]當前民族文化與教育發(fā)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王鑒. 民族教育研究. 2010(02)
[8]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現(xiàn)實境遇與未來抉擇[J]. 蔡寶來,晉銀峰.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1)
[9]少數(shù)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內容及其課程建構[J]. 蘇德.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1)
[10]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理論、文化與實踐之維[J]. 金志遠. 民族教育研究. 2007(05)
博士論文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適切性研究[D]. 李澤宇.東北師范大學 2010
[2]初中理科課程標準的適切性研究[D]. 倪娟.南京師范大學 2008
[3]西北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問題研究[D]. 王慧霞.西北師范大學 2008
[4]課程政策研究[D]. 胡東芳.華東師范大學 2001
[5]亞洲發(fā)展中國家普及教育中的課程問題研究[D]. 張鐵道.西北師范大學 1997
碩士論文
[1]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地區(qū)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文化研究[D]. 楊志娟.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0
[2]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的反思及建議[D]. 晏燕平.湖南師范大學 2008
[3]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運用建構主義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反思[D]. 駱寒波.華南師范大學 2007
[4]課堂管理行為策略在農村小學新課程實施中的適切性研究[D]. 馬其君.四川師范大學 2007
[5]后現(xiàn)代課程觀及其在中國的適切性[D]. 張靈芝.南京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944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99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