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素Ⅱ型受體調節(jié)阿爾茨海默病樣小鼠學習記憶能力的神經(jīng)源性炎癥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麻素Ⅱ型受體調節(jié)阿爾茨海默病樣小鼠學習記憶能力的神經(jīng)源性炎癥機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以大麻素Ⅱ型受體(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激動劑和CB2R基因敲除小鼠(CB2R knockout mice,CB2RKO)為工具,正反兩方面研究CB2R對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中β-淀粉樣蛋白(β-amyloid,Aβ)誘導的神經(jīng)源性炎癥和學習記憶能力的調節(jié)作用及可能機制,為CB2R成為AD等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抗炎治療新型藥物候選靶標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方法:1行為學實驗分別選取6、8月齡APP/PS1轉基因AD模型小鼠(發(fā)病早、中期)開始接受連續(xù)8周選擇性CB2R激動劑JWH-015處理(腹腔注射,0.5mg/kg/天);于8、10月齡時通過新奇物體識別實驗、Morris水迷宮來評價JWH-015處理對APP/PS1小鼠非空間和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利用CB2RKO小鼠建立Aβ1-42雙側海馬CA1腦區(qū)注射AD模型(CB2RKO小鼠AD模型)研究JWH-015調節(jié)學習記憶能力作用與CB2R之間的特異性關系以及CB2R缺失對AD模型小鼠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2 Aβ病理性沉積行為學實驗結束后,通過剛果紅染色觀察JWH-015處理對8、10月齡APP/PS1小鼠皮層、海馬腦區(qū)Aβ斑塊沉積數(shù)目的影響。3膠質細胞免疫反應性通過免疫熒光實驗檢測JWH-015處理和CB2R缺失對AD模型小鼠皮層、海馬腦區(qū)內小膠質細胞標志物離子型鈣結合受體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receptor adapter molecular 1,Iba1)和星形膠質細胞標志物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熒光強度的影響。4小膠質細胞功能表型通過實時定量PCR技術檢測JWH-015處理和CB2R缺失對AD模型小鼠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PFC)和海馬腦區(qū)內M1型小膠質細胞標志物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誘導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M2型小膠質細胞標志物幾丁質酶3樣蛋白(chitinase-3 like protein,Ym1/2)以及CB2R m RNA表達的影響。5神經(jīng)元樹突復雜性通過高爾基染色技術觀察JWH-015處理對8、10月齡APP/PS1小鼠PFC和海馬齒狀回(denate gyrus,DG)腦區(qū)內錐體神經(jīng)元樹突長度、分枝節(jié)點數(shù)和棘突密度的影響。6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能力將5-溴脫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 U)腹腔注射摻入處于增殖期的神經(jīng)干細細胞后,通過免疫組化實驗檢測JWH-015處理對8、10月齡APP/PS1小鼠海馬DG區(qū)Brd U染色陽性細胞數(shù)目的影響。結果:1 CB2R與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10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新奇物體識別指數(shù)均顯著降低(P0.001和P0.05),提示8、10月齡APP/PS1小鼠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明顯受損;與同齡APP/PS1模型組相比,8、10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新奇物體識別指數(shù)均顯著提高(P0.001和P0.05),提示JWH-015處理能夠顯著改善AD模型小鼠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為了研究JWH-015上述促認知能力作用與CB2R之間的特異性關系以及CB2R缺失對AD模型非空間學習能力損傷的影響,我們在CB2RKO小鼠AD模型上進行了新奇物體識別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與CB2RKO小鼠空白對照組相比,CB2RKO小鼠AD模型組的新奇物體識別指數(shù)也顯著降低(P0.05),并且JWH-015處理對其新奇物體識別指數(shù)無顯著性影響,提示JWH-015特異性作用于CB2R提高AD模型小鼠PFC腦區(qū)依賴的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與WT小鼠AD模型組相比,CB2RKO小鼠AD模型組新奇物體識別指數(shù)顯著下降(P0.05),提示CB2R缺失加重AD模型小鼠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損傷。以上研究表明,CB2R在AD模型的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方面發(fā)揮重要調節(jié)作用。CB2R與空間學習記憶能力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10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第5天上臺潛伏期均顯著延長(P0.05和P0.05)、第6天穿臺次數(shù)均顯著減少(P0.05和P0.05),提示AD模型小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明顯受損;與同齡APP/PS1模型組相比,8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上臺潛伏期顯著縮短(P0.05),而10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上臺潛伏期和穿臺次數(shù)均未見顯著改變,提示JWH-015激動CB2R對發(fā)病早期APP/PS1小鼠海馬依賴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作用要強于發(fā)病中期。行為學實驗研究表明,CB2R對AD模型小鼠的PFC腦區(qū)依賴的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的調節(jié)作用要強于海馬腦區(qū)依賴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為了研究CB2R對AD模型小鼠學習記憶能力調節(jié)作用是否與腦內Aβ相關病理改變有關,我們開展如下機制探索。2 CB2R與Aβ病理性沉積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10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皮層、海馬腦區(qū)均出現(xiàn)剛果紅染色陽性的Aβ斑塊,且數(shù)目隨月齡增加而增多;與同齡APP/PS1模型組相比,8、10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皮層、海馬腦區(qū)Aβ斑數(shù)目均未見顯著變化,提示JWH-015激動CB2R對AD模型小鼠腦內Aβ斑塊病理性沉積無影響。3 CB2R與膠質細胞免疫反應性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10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皮層、海馬腦區(qū)內Iba1、GFAP免疫熒光強度均顯著增強(P0.05);與同齡APP/PS1模型組相比,8、10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皮層腦區(qū)Iba1免疫熒光強度顯著下降(P0.05和P0.01),而海馬腦區(qū)Iba1和皮層、海馬腦區(qū)GFAP的免疫熒光強度均無顯著性影響,提示JWH-015處理能夠腦區(qū)特異性地降低小膠質細胞的免疫反應性。而為了研究JWH-015對小膠質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與CB2R之間的特異性關系并研究CB2R缺失對小膠質細胞免疫反應性的影響,我們在CB2RKO小鼠AD模型上檢測了小膠質細胞標志物Iba1的免疫熒光強度。研究發(fā)現(xiàn),與CB2RKO空白對照組相比,CB2RKO小鼠AD模型組的Iba1免疫熒光強度顯著增強(P0.05),且JWH-015處理對其Iba1免疫熒光強度無顯著性影響,提示JWH-015特異性作用于CB2R調節(jié)小膠質細胞的免疫反應性。同時,與WT小鼠AD模型組相比,CB2RKO小鼠AD模型組Iba1免疫熒光強度有增強的趨勢,且小膠質細胞激活形態(tài)明顯改變:胞體增大,分枝粗短而密集。此外,Aβ1-42雙側海馬CA1區(qū)注射AD模型小鼠各處理組間GFAP免疫熒光強度未見顯著差異,提示AD模型小鼠的行為學改變可能并不依賴于星形膠質細胞的免疫反應性。免疫熒光實驗結果表明,CB2R對AD模型小鼠不同功能腦區(qū)內小膠質細胞的免疫反應性和激活形態(tài)發(fā)揮重要調節(jié)作用。為了驗證小膠質細胞激活形態(tài)的差異是否引起功能作用的轉變,我們進行了小膠質細胞功能表型的研究。4 CB2R與小膠質細胞功能表型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10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PFC、海馬腦區(qū)內M1型小膠質細胞標志物IL-6、TNF-αm RNA表達水平不同程度地上調,提示AD模型小鼠腦內促炎型小膠質細胞表達增高;與同齡APP/PS1模型組相比,8、10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PFC、海馬腦區(qū)IL-6、TNF-αm RNA表達不同程度地下調,M2型小膠質細胞標志物Ym1/2 m RNA表達水平顯著上調(P0.05),且JWH-015在PFC腦區(qū)上述作用程度較海馬腦區(qū)顯著,提示JWH-015激動CB2R能夠促進AD模型小鼠不同功能腦區(qū)內小膠質細胞的功能表型轉化。而為了研究JWH-015調節(jié)小膠質細胞功能表型的作用與CB2R之間的特異性關系并研究CB2R缺失對小膠質細胞功能表型的影響,我們在CB2RKO小鼠AD模型上檢測了M1/M2型小膠質細胞標志物m RNA表達水平。研究發(fā)現(xiàn),與CB2RKO小鼠空白對照組相比,CB2RKO小鼠AD模型組PFC腦區(qū)內IL-6、TNF-α、i NOS m RNA表達水平顯著增高(P0.001、P0.01和P=0.0507),且Ym1/2 m RNA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同時JWH-015處理對其IL-6、TNF-α、i NOS和Ym1/2 m RNA表達水平無顯著性影響,提示JWH-015特異性作用于CB2R調節(jié)小膠質細胞功能表型的轉化。而與WT小鼠AD模型組相比,CB2RKO小鼠AD模型組PFC腦區(qū)內IL-6、TNF-αm RNA表達水平均顯著增加(P0.01和P0.05),提示CB2R缺失顯著增強AD模型小鼠M1型小膠質細胞表達。此外,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10月齡APP/PS1模型小鼠PFC、海馬腦區(qū)內CB2R m RNA表達水平均顯著升高(P0.05),但JWH-015處理對CB2R m RNA表達水平無顯著影響。上述研究結果表明,CB2R在AD模型小鼠不同功能腦區(qū)內小膠質細胞的免疫反應性、激活形態(tài)和功能表型轉化方面發(fā)揮重要調節(jié)作用,并與其在認知能力方面的改善作用關系密切。5 CB2R與神經(jīng)元樹突復雜性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10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PFC腦區(qū)錐體神經(jīng)元的樹突長度、分枝節(jié)點數(shù)、棘突密度和DG腦區(qū)錐體神經(jīng)元棘突密度均顯著下降(P0.001),提示AD模型小鼠不同功能腦區(qū)內神經(jīng)元樹突復雜性的下降可能與其認知能力損傷有關。與同齡APP/PS1模型組相比,8、10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PFC腦區(qū)錐體神經(jīng)元樹突長度、樹突分枝節(jié)點數(shù)以及棘突密度均顯著性增加(P0.001),DG區(qū)神經(jīng)元棘突密度無顯著性影響,提示JWH-015激動CB2R能夠腦區(qū)依賴性地改善AD模型小鼠神經(jīng)元樹突復雜性,這可能是與CB2R在不同功能腦區(qū)的炎性調節(jié)作用有關,但目前研究結果無法確定兩者的關系。6 CB2R與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能力與同齡野生型對照組相比,8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海馬DG區(qū)Brd U陽性細胞數(shù)目無顯著性變化,而10月齡APP/PS1模型組小鼠則顯著減少(P0.01),提示發(fā)病中期AD模型小鼠出現(xiàn)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能力下降。與同齡APP/PS1模型組相比,10月齡APP/PS1+JWH-015處理組小鼠海馬DG區(qū)Brd U陽性細胞數(shù)顯著增加(P0.05),提示JWH-015激動CB2R能夠顯著增強APP/PS1小鼠海馬腦區(qū)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能力,可能與CB2R調節(jié)海馬腦區(qū)炎性微環(huán)境的作用有關,但缺少直接的實驗證據(jù),需要進一步研究。結論:特異性激動CB2R能夠顯著提高AD模型小鼠非空間學習記憶能力,其機制可能與腦區(qū)特異性地調節(jié)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jīng)源性炎癥,改善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能力和樹突復雜性有關;CB2R缺失會明顯改變AD模型小鼠腦內小膠質細胞激活形態(tài)和功能表型,加重非空間學習記憶損傷。因此,CB2R在AD病程進展中的神經(jīng)源性炎癥和學習記憶能力方面發(fā)揮重要調節(jié)作用,有希望成為AD抗炎治療的新型候選藥物靶點。
【關鍵詞】:大麻素Ⅱ型受體 阿爾茨海默病 小膠質細胞 神經(jīng)源性炎癥 神經(jīng)可塑性 學習記憶能力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14
【目錄】:
- 中文摘要4-9
- 英文摘要9-15
- 英文縮寫15-16
- 前言16-19
- 材料與方法19-29
- 結果29-37
- 附圖37-50
- 附表50-51
- 討論51-61
- 結論61-62
- 參考文獻62-69
- 綜述 大麻素系統(tǒng)在阿爾茨海默病神經(jīng)源性炎癥中的調節(jié)作用69-88
- 參考文獻78-88
- 致謝88-90
- 個人簡歷9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一星,王偉;小膠質細胞的活化與調控[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年08期
2 李小媚;李愛萍;;小膠質細胞的發(fā)育和功能[J];解剖學研究;2010年03期
3 楊逢春;顯示小膠質細胞方法的改進[J];解剖學研究;2002年02期
4 袁瓊蘭,郭勇,王瓊,鄧莉,高小青,余鴻,古元;小膠質細胞培養(yǎng)、分離、純化和鑒定的初步研究[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劉鋒,朱長庚;小膠質細胞激活的分子機制[J];解剖科學進展;2003年02期
6 蔣平,彭艷,倪健,向正華,焦炳華;小膠質細胞蛋白質組三維分離方法的建立[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7 熊懷林,范光碧,胡興宇;小膠質細胞在腦缺血中的作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5年02期
8 魏桂榮,張敏,董繼華,梅元武,劉仁剛;構建一種高產量小膠質細胞體外純化培養(yǎng)的方法(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21期
9 趙洋;孫素真;;小膠質細胞和癲癇[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8年01期
10 王均輝;孫峰波;秦綠葉;岳鑫;于常海;;異常活化的小膠質細胞的特征與功能[J];生理科學進展;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書珍;李雪梅;牛文澤;陳翔;王果;李澤宜;;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半暗區(qū)內小膠質細胞的變化及意義[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兒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班論文匯編[C];2009年
2 李捷;劉勇;張蓬勃;肖新莉;呂海俠;李敏杰;康前雁;鄧美英;;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小膠質細胞的來源[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3 賈思遠;雷露雯;王克萬;王勇;;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在離體海馬小膠質細胞上的表達與定位[A];廣東省藥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鋒;朱長庚;劉慶瑩;;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及其在致癇過程中的作用機制[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5 趙天智;;血清白蛋白刺激小膠質細胞前炎癥細胞因子表達的作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6 趙敏;袁云;趙培園;李t
本文編號:2897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8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