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乙酰胺誘導大鼠持久性肝纖維化模型的制備
本文關鍵詞:硫代乙酰胺誘導大鼠持久性肝纖維化模型的制備
【摘要】:目的: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灌胃法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建立一種穩(wěn)定持久實用的大鼠肝纖維化模型.方法:將♂SD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和模型組,模型組采用質量濃度為3%的TAA對SD大鼠進行隔天灌胃,灌胃量為160 mg/kg體質量[灌胃體積(m L)為體質量(g)/187.5];正常組采用溶劑蒸餾水代替TAA灌胃.灌胃6 w k后處死大鼠,采集血清和肝組織,血清分別進行肝功能(血氨、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和細胞因子[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肝素結合表皮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B-EG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a-平滑肌抗體(a-smooth muscle antibody,a-SMA)]水平檢測,肝組織分別進行HE和Masson染色,并對纖維化程度進行病理分級.留取部分成模大鼠,停止灌服TAA 11 wk后,取肝組織做HE染色,觀察肝纖維化自愈情況.結果:TAA灌胃6 wk后,大鼠肝纖維化形成率為100%.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肝功能變化顯著,其中血氨、堿性磷酸酶和總膽紅素濃度顯著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顯著降低(P0.01);血清中細胞因子HGF與HBEGF水平顯著降低,IL-6、a-SMA水平顯著升高(P0.01).停用TAA 11 wk后,與11 wk前相比,HE染色顯示肝組織纖維化程度,未見顯著變化.結論:TAA灌胃6 wk可以形成穩(wěn)定和持久的肝纖維化,肝纖維化形成率高且速度快,是一種簡便實用的肝纖維化模型制備方法.
【作者單位】: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藥劑科;河北醫(y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
【關鍵詞】: 肝纖維化 肝硬化 硫代乙酰胺 灌胃法
【基金】:軍隊“十二五”重點課題基金資助項目,No.BWS11J002~~
【分類號】:R575.2;R-332
【正文快照】: 0引言肝纖維化在我國為常見肝臟疾病,發(fā)病率高,由此導致的嚴重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終末期肝病死亡率達到20%-50%,至今仍是人類健康的沉重負擔和五大死因之一[1].研究[2-4]認為,肝纖維化是肝臟對各種原因所致肝損傷的創(chuàng)傷愈合反應,是進一步向肝硬化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原發(fā)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爭榮;劉金霞;程志;候艷寧;李兵順;李敏然;孫殿興;;軟肝升白顆粒對硫代乙酰胺誘發(fā)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2年3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星;鮑萬國;牛俊奇;丁云錄;;復方丹參對門脈高壓癥大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2期
2 劉樹鋒,蔡大勇,李澎濤,相萍茹;優(yōu)化甘參復方抗肝纖維化組分配伍的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5年06期
3 耿華;呂吉云;張紀元;陳黎明;呂颯;王福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CD3~+ T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比值的臨床意義[J];傳染病信息;2011年04期
4 王曉昆;唐瑛;;肝纖維化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7年03期
5 周忠信,王捷,羅葆明;肝硬化中國小型豬結扎肝右靜脈后對門靜脈壓力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01年09期
6 張云瑞;梁瑞敏;劉改萍;;20%四氯化碳大鼠聯(lián)合小牛血清制備肝硬化大鼠模型[J];光明中醫(yī);2012年05期
7 廖清華;林偉箭;黃理哲;田磊;吳向華;;廣西巴馬小型豬構建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8 何志國;趙永忠;盧青;周英瓊;肖緒華;劉,
本文編號:5827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58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