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瀾滄江流域蚊蟲及蚊媒病毒調查研究
本文關鍵詞:云南省瀾滄江流域蚊蟲及蚊媒病毒調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瀾滄江 蚊蟲 蟲媒病毒 病毒分離 系統(tǒng)進化分析
【摘要】:云南省是我國蚊類區(qū)系和物種分布的核心地帶和關鍵地區(qū),也是我國蚊媒傳染病較多的省份。迄今為止,在云南從蚊蟲中分離并已鑒定的病毒包括5個病毒科11種病毒,包括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屬的辛德畢斯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蓋塔病毒,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的乙腦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呼腸孤病毒科的云南環(huán)狀病毒(Yunnan orbivirus,YUOV)、Colti病毒、Kadipiro病毒、版納病毒(Banna virus,BAV),細小病毒科濃核病毒屬的濃核病毒,布尼亞病毒科布尼亞病毒屬的巴泰病毒。在云南已從15種蚊蟲中分離到乙腦病毒。瀾滄江在云南省境內1247km,縱貫云南南北。流域面積約90000km2,是我國蚊類區(qū)系和蚊種分布的核心地帶和關鍵地區(qū)之一。以往開展蚊蟲及蚊媒病毒的調查多集中于滇西南邊境地區(qū),在滇西北地區(qū)開展的調查較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人口流動增加、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以及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的開通,有必要對云南省瀾滄江流域蚊蟲分布及其與疾病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 2007-2009年,在云南省瀾滄江上、中、下流域共選擇10個居民點進行蚊蟲分布調查,在蚊蟲密度高峰季節(jié),采用誘蚊燈法在畜圈和人房內進行夜間捕蚊。并于2010年,在下游地區(qū)村寨竹林采集伊蚊。對采集的蚊蟲標本用白紋伊蚊C6/36細胞進行病毒分離、分子生物學鑒定和系統(tǒng)進化分析。同時收集疑似病人血清和腦脊液標本進行病毒分離和分子生物學鑒定。 調查結果顯示,瀾滄江流域居民點畜圈共采集到8屬40種共計112344只蚊蟲。其中構成比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次是三帶喙庫蚊(80.26%)、中華按蚊(8.35%)、環(huán)帶庫蚊(5.41%)和紋腿庫蚊(2.42%),其余36種蚊蟲的構成比均小于1.00%。在人房中共采集到7屬32種4427只蚊蟲,蚊蟲構成比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次是三帶喙庫蚊(35.71%)、中華按蚊(27.51%)、紋腿庫蚊(10.68%)、騷擾阿蚊(3.55%)。在上游地區(qū)畜圈中共采集到6屬20種蚊蟲,其中構成比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次是紋腿庫蚊(36.47%)、三帶喙庫蚊(30.63%)、中華按蚊(14.85%)和昆明按蚊(11.63%)。人房中共采集到4屬6種蚊蟲,構成比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次是騷擾阿蚊(29.41%)、致倦庫蚊(23.53%)、中華按蚊(17.65%)、多斑按蚊和白胸庫蚊(11.76%);在中游地區(qū)畜圈共采集到6屬28種蚊蟲,其中構成比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次是三帶喙庫蚊(84.03%)、中華按蚊(6.67%)、環(huán)帶庫蚊(5.49%)和紋腿庫蚊(1.26%)。人房中共采集到5屬20種蚊蟲,構成比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次是三帶喙庫蚊(36.15%)、中華按蚊(29.09%)、紋腿庫蚊(12.15%)、致倦庫蚊(11.82%);在下游地區(qū)畜圈共采集到7屬35種蚊蟲,其中構成比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次是三帶喙庫蚊(77.15%)、中華按蚊(12.53%)、環(huán)帶庫蚊(5.76%)和致倦庫蚊(0.90%)。人房中共采集到6屬25種蚊蟲,排在前四位的蚊蟲依是三帶喙庫蚊(33.59%)、致倦庫蚊(19.69%)、中華按蚊(16.60%)、環(huán)帶庫蚊(8.49%)。 對云南瀾滄江流域10個縣采集到的共14706只193組蚊蟲標本進行病毒分離,共獲得55株有細胞病變的病毒分離物,對11份腦脊液標本、23份發(fā)熱病人血清進行病毒分離,獲得1株有細胞病變的病毒分離物。 采用特異引物或通用引物對49株分離物進行RT-PCR鑒定,有40株分離物得到鑒定,仍有9株為未知分離物。40株分離物中包括5科(黃病毒科、披膜病毒科、呼腸孤病毒科、Toti病毒科、Mesoniviridae病毒科)8種病毒(乙腦病毒11株、庫蚊黃病毒6株、伊蚊黃病毒6株、蓋塔病毒5株、版納病毒3株、云南環(huán)狀病毒5株、Toti病毒6株、Alphamesonivirus1樣病毒1株),其中蚊蟲黃病毒、Toti病毒、Alphamesonivirus1樣病毒為云南首次分離到。40株分離物中,有2株同時檢測到BAV和Toti病毒、1株同時檢測到庫蚊黃病毒和Toti病毒。8種病毒主要來自三帶喙庫蚊、中華按蚊及白紋伊蚊。從三帶喙庫蚊中分離到7種病毒(JEV、BAV、YUOV、GETV、Alphamesonivirus1樣病毒、庫蚊黃病毒、Toti病毒),從中華按蚊中分離到3種病毒(JEV、GETV、庫蚊黃病毒)。首次從老撾輸入病例血清標本中分離到1株登革2型病毒。 11株JEV的蚊蟲采集地區(qū)分布在云南瀾滄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區(qū),瀾滄江上、中、下游地區(qū)三帶喙庫蚊乙腦病毒的最低感染率分別為24.63/萬、7.15/萬和9.02/萬。新分離JEV的外膜蛋白(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為98.0%~100.0%,氨基酸同源性為99.8%~100.0%,與我國乙腦減毒活疫苗株SA14-14-2的核苷酸相似性為86.1%~86.9%,氨基酸相似性為96.8%~97.2%。系統(tǒng)進化分析顯示,新分離10株JEV均屬于基因Ⅰ型。 從瀾滄江上、中、下游地區(qū)采集的三帶喙庫蚊、中華按蚊和白紋伊蚊及未分類伊蚊中鑒定到12株黃病毒。對12株黃病毒部分非結構蛋白5(NS5)基因進行進化分析,庫蚊和按蚊與伊蚊分離到的病毒分別位于不同的分枝,庫蚊和按蚊中分離到的病毒與庫蚊黃病毒(Culex flavivirus,CxFV)進化關系相近,而從伊蚊中分離到的黃病毒與CFA病毒(Cell fusing agent virus,CFA)和Kamiti河病毒(Kamiti River virus,KRV)相近,但位于不同分枝中。 在瀾滄江中游地區(qū)采集的三帶喙庫蚊中首次分離到6株Toti病毒。對該病毒編碼RNA依賴的RNA聚合酶基因的部分氨基酸進行進化分析顯示,新分離Toti病毒和尚未分類的病毒Omono River virus AK4株和ToV-TJ株同在一個進化分支。屬于Totivirus病毒科尚未分類病毒。 在瀾滄江中游地區(qū)采集的三帶喙庫蚊中首次分離到1株Alphamesonivirus1樣病毒,命名為NDiV-NJ8-09。系統(tǒng)進化樹顯示,新分離株NDiV-NJ8-09與NDiV02VN178和Cavally virus (CAVV)共同位于同一進化分枝,關系最近,屬于套式病毒目(order Nidovirales) Mesoniviridae病毒科。 在瀾滄江中游地區(qū)南澗縣采集的三帶喙庫蚊中鑒定出3株BAV,在瀾滄江下游地區(qū)采集的三帶喙庫蚊中鑒定到5株YUOV,在瀾滄江上游和下游采集的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中鑒定到5株GETV。經BLAST比對顯示,分別與以往在云南分離到的相應病毒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對新分離的登革病毒MLDENV-09株E基因核苷酸序列進行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該病毒株位于2型登革病毒亞洲基因Ⅰ型拓撲群中。與2006年泰國株D2/Thailand/0606aTw的E基因核苷酸相似性為99.6%。 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瀾滄江流域系統(tǒng)地進行了蚊蟲和蚊媒病毒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提示云南省瀾滄江流域不僅存在蚊種的多樣性分布,也同時存在蚊媒病毒的多樣性。具體得出以下結論: 1.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在瀾滄江上、中、下游地區(qū)畜圈中均是優(yōu)勢蚊種。三帶喙庫蚊和中華按蚊是瀾滄江中、下游地區(qū)人房中的優(yōu)勢蚊種。該地區(qū)蚊蟲種類從高緯度地區(qū)向低緯度地區(qū)逐漸增多。 2.三帶喙庫蚊是自然感染病毒種類最多的蚊種,從三帶喙庫蚊中分離到7種病毒(JEV、BAV、YUOV、GETV、Alphamesonivirus1樣病毒、庫蚊黃病毒、Toti病毒)。其次,從中華按蚊中分離到3種病毒(JEV、GETV、庫蚊黃病毒)。本次調查提示瀾滄江流域居民點廣泛存在蟲媒病毒性疾病的媒介。 3.在云南首次從三帶喙庫蚊中分離到蚊蟲黃病毒、 Toti病毒和Alphamesonivirus1樣病毒,它們的生物學性狀與人類疾病關系需進一步研究。 4.在瀾滄江中游地區(qū)分離到BAV,結合以往調查數(shù)據(jù),提示BAV在整個瀾滄江流域均有分布。JEV在瀾滄江流域廣泛分布。由于這兩種病毒與人類疾病關系密切,提示應加強居民點蚊蟲媒介控制措施,以確保居民健康。 5. GETV是導致家畜疾病的病原,,本次調查提示該病毒在整個瀾滄江流域均有分布,提示畜牧部門在相應地區(qū)應注意對該疾病的防控。 6.首次從鄰國老撾輸入病例中分離到2型登革病毒。提示應加強云南邊境地區(qū)出入境人員登革熱監(jiān)測和疑似病人管理,避免因輸入而造成本地登革熱暴發(fā)流行。
【關鍵詞】:瀾滄江 蚊蟲 蟲媒病毒 病毒分離 系統(tǒng)進化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373
【目錄】:
- 縮略詞表4-5
- 摘要5-9
- Abstract9-14
- 前言14-17
- 第一部分 云南省瀾滄江流域蚊蟲媒介調查17-26
- 材料與方法17-19
- 一、 調查地點與調查時間17-18
- 二、 蚊蟲采集18-19
- 三、 蚊種鑒定19
- 結果19-25
- 一、 瀾滄江流域蚊蟲種類與構成19-20
- 二、 瀾滄江不同流域蚊蟲種類與構成20-25
- 討論25-26
- 第二部分 云南省瀾滄江流域蚊媒病毒的分離鑒定26-61
- 材料與方法26-32
- 一、 材料26-28
- 二、 方法28-32
- 結果32-56
- 一、 云南省瀾滄江流域蚊媒病毒分離情況32-35
- 二、 黃病毒屬病毒的分離鑒定35-41
- 三、 呼腸孤病毒科病毒的分離鑒定41-44
- 四、 蓋塔病毒的分離鑒定44
- 五、 其他病毒的分離鑒定44-52
- 七、 病例標本病毒的分離鑒定52-56
- 討論56-61
- 結論61-62
- 參考文獻62-68
- 文獻綜述68-74
- 參考文獻71-74
- 個人簡歷74-76
- 致謝7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杜鵑;李銘華;付士紅;張海林;梁國棟;;我國2009年新分離乙腦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特征研究[J];病毒學報;2011年06期
2 張云智,張海林,龔正達,米竹青,章域震,楊衛(wèi)紅,周紅寧;云南省瀾滄江下游地區(qū)蚊蟲群落及地理生態(tài)位的研究[J];地方病通報;2001年01期
3 張娟;張海林;梁國棟;;全球重要蟲媒病毒流行狀況[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年01期
4 郭金金;英叫·普塔翁;燕清麗;康夢·端帕占;趙文;楊學兵;張曉龍;桑豪;孫肖紅;;首次從老撾蚊蟲標本中檢測到版納病毒[J];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2011年06期
5 陳林興,陳慎仁,謝若男,向曉光,包滿珍,楊育芳,翁陳華;Colti病毒性腦炎8例臨床特點分析[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葛軍旗;孫肖紅;龔正達;梁國棟;李鏡輝;馮星明;張麗云;李斌;付士紅;;“三江并流”自然遺產地瀾滄江流域居民區(qū)蚊類多樣性的空間分布格局[J];生物多樣性;2008年01期
7 晏翠芳;梁惠慈;;萑A;;7例Colti病毒性腦炎的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2006年09期
8 張海林,自登云,龔正達;云南省乙型腦炎病毒宿主和媒介研究[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0年02期
9 陳林興,謝若男,陳慎仁,陶三菊,包滿珍,楊育芳;汕頭地區(qū)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患者Colti病毒抗體調查[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年04期
10 陶三菊,王煥琴,曹玉璽,楊冬榮,劉琴芝,徐麗宏,何英,陳伯權;Colti病毒抗原制備、保存及其在檢測患者血清Colti病毒抗體中的應用[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2年03期
本文編號:566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56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