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心動技術觀察心力衰竭兔模型左心室心肌力學的改變特點
本文關鍵詞:超聲心動技術觀察心力衰竭兔模型左心室心肌力學的改變特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應用超聲心動技術及二維超聲斑點追蹤顯像技術(Two 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觀察心力衰竭兔的心肌力學改變特點。 方法:⑴46只新西蘭兔分為三組,對照組10只,心力衰竭組36只,采用主動脈關閉不全術或主動脈瓣不全聯(lián)合腹主動脈縮窄術制作心力衰竭模型建立模型,心力衰竭組根據(jù)最后一次超聲心動檢查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分為輕度心衰組(LVEF≥45%)和重度心衰組(LVEF45%)。⑵隨機抽取10只兔(包括對照組和心衰組),采集心臟超聲二維圖像后,靜脈推注甲硫酸新斯的明,待心率下降后再次采集圖像。⑶于術前、術后4周、8周、12周行超聲心動檢查,分別獲取相關的二維及M型超聲心動圖切面、二尖瓣血流頻譜和二尖瓣環(huán)組織運動頻譜,脫機應用斑點追蹤顯像軟件(EchoPAC)檢測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轉運動及左室整體扭轉、解旋運動,同步采集血漿BNP。⑷術后12周行左室導管及心肌病理學檢查。 結果:⑴與對照組相比較,輕度心衰和重度心衰組左室收縮末內徑、舒張末內徑,e’/a’、E/e’、IVRT均增加,LVEF、FS、FAC均降低(P0.05)。⑵使用甲硫酸新斯的明后,心率較使用前減慢(P0.01),LVEF、FS、FAC、E/A、E/e’無統(tǒng)計學差異。⑶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術后12周輕度心衰和重度心衰組心底旋轉角度、心尖旋轉角度、左室整體扭轉峰值和扭轉率均降低,達峰時間均延遲(P0.01),舒張期心尖旋轉速度、整體解旋速度峰值均減小,達峰時間均延長(P0.01);與輕度心衰組相比,重度心衰組心尖旋轉角度、左室整體扭轉峰值、扭轉率均更低,達峰時間延長(P0.05);舒張期心尖旋轉速度、整體解旋速度均更低,達峰時間延長(P0.05)。⑷組內比較,輕度心衰組心尖旋轉角度下降早(P0.01),心底旋轉角度下降較晚(P0.01);重度心衰心底旋轉角度、心尖旋轉角度變化早;此外,各組內左室整體扭轉峰值和扭轉率、舒張早期解旋速度均隨時間變化下降,解旋達峰時間延長(P0.05)。⑸與對照組相比較,輕度心衰和重度心衰組血漿BNP、左室質量均升高(P0.01)。⑹左室扭轉角度(Ptw)與LVEF、FAC、PTV、LVSP、+LVdp/dtmax呈正相關,與t-PTV、LVEDP呈負相關。左室解旋速度(PUTV)與t-PUTV、LVEDP、-LVdp/dtmax、E/e’呈正相關,與e’/a’呈負相關。 結論:⑴心力衰竭兔在短軸方向表現(xiàn)為左室扭轉和解旋運動減低,應用2DSTI技術可無創(chuàng)、定量評價左室心功能。⑵心力衰竭兔扭轉指標與常規(guī)收縮功能參數(shù)LVEF、血流動力學指標有較好的相關性,左室扭轉程度可以反映左室收縮功能;解旋指標與常規(guī)舒張功能參數(shù)E/e’、血流動力學指標有較好的相關性,左室解旋程度可以反映左室舒張功能。⑶應用2DSTI技術能夠及早識別左室心肌扭轉及解旋運動的變化,并且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⑷在反映左心室心肌舒張功能的指標中,解旋指標較E/A,,e’/a’,IVRT敏感。⑸使用新斯的明溶液可快速降低兔心率,在不影響心臟血流動力學基礎上,可獲得更清楚的血流頻譜圖像,保證數(shù)據(jù)的測量和分析的準確性。
【關鍵詞】:超聲心動技術 斑點追蹤顯像 心力衰竭 扭轉 解旋 左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541.6;R-33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材料與方法11-17
- 1.材料11
- 2.實驗方法11-13
- 3.觀察指標及方法13-15
- 4.統(tǒng)計學處理15-17
- 結果17-25
- 附圖25-27
- 討論27-33
- 結論33-34
- 研究不足與展望34-35
- 參考文獻35-38
- 綜述38-56
- 參考文獻49-56
- 中英文對照縮寫表56-57
- 致謝57-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時珂;李萍;程曉曙;;異丙腎上腺素誘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J];重慶醫(yī)學;2012年04期
2 張國忠;張麗華;;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組織病理學及酶學指標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0年06期
3 張?zhí)煲?;舒張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J];黑龍江醫(yī)藥;2011年06期
4 聶宏剛;杜秀敏;張爍;張麗麗;李天發(fā);關振中;藤顯娥;聶運升;;柯薩奇病毒心肌病動物模型研究[J];黑龍江醫(yī)學;2011年11期
5 戚本玲,曹林生,曾秋棠,李裕舒,吳桂芳,毛奕;用快速心室起搏研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兔模型[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1年01期
6 盧新政,王連生,黃峻,張曉文,徐順霖,朱品軍,楊志健,馬根山,曹克將;冠狀動脈堵閉法建立豬心肌梗死模型[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4年02期
7 龐羽;伍偉鋒;顏玉鸞;;外源性細胞因子對柯薩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脾Th17細胞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年02期
8 王學文;徐善慧;張寧坤;陳宇;朱智明;;改良冠脈結扎法提高大鼠心梗模型存活率方法探討[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9 趙新國;陳嵩峗;錢學賢;焦寶明;唐曉明;錢洪津;洪長江;;慢性冬眠心肌動物模型的建立[J];武警醫(yī)學;2009年07期
10 李溪;王亭忠;盧群;韓克;卓小楨;王賀;馬愛群;;超容量負荷與壓力負荷對新西蘭兔心功能的影響及評價[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3期
本文關鍵詞:超聲心動技術觀察心力衰竭兔模型左心室心肌力學的改變特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3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40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