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脊柱側凸模型構建及凸凹方向應力對骨結構發(fā)育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9-28 17:22
背景:脊柱側凸是一種發(fā)生于脊柱的三維復雜畸形,研究發(fā)現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膠原蛋白、Sox9、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蛋白等分子機制參與了脊柱側凸病程,并可能發(fā)揮著與力學機制相似的不良作用,但目前缺少對脊柱側凸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實驗性研究。目的:構建SD大鼠脊柱側凸模型,并探討凸凹方向應力對骨結構發(fā)育的影響。方法:選取6只斷乳前SD大鼠進行肩關節(jié)離斷及鼠尾截斷,高籠喂養(yǎng)3個月后進行X射線攝片。采用Mimics軟件進行脊柱三維重建,分析不對稱張力分布。采用μCT掃描檢測骨小梁結構。麻醉處死大鼠后,提取凹側及凸側椎體骺軟骨,檢測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膠原蛋白、Sox9、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蛋白的表達水平。結果與結論:(1)6只SD大鼠均成功造模,均出現明顯的后凸及左側胸廓畸形;(2)應力結果顯示,椎體承受的應力不對稱,凸側垂直方向的應力顯著高于凹側;(3)Western-Blot檢測結果顯示,凸側的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膠原蛋白、Sox9、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蛋白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凹側;且相應的凸側積分吸光度值也顯著增高,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 <0.05);(4)凸、凹兩側的骨小梁微結構存在顯著的不對稱性。與凹側相比...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文章快速閱讀:
文題釋義: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設計
1.2 時間及地點
1.3 材料
1.3.1 實驗動物
1.3.2 試劑
1.3.3 儀器
1.4 方法
1.4.1 造模方案
1.4.2 X射線檢查及不對稱張力分布檢測
1.4.3 椎體骺板相關蛋白表達
1.4.4 骨小梁結構檢測
1.5主要觀察指標
1.6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Results
2.1 實驗動物數量分析
2.2 SD大鼠脊柱側凸模型構建
2.3 有限元分析結果
2.4 Western-Blot檢測結果
2.5 骨小梁微結構
3 討論Discussi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維有限元動物椎體模型的建立及應力分析[J]. 馮其金,趙玲娟,谷福順,魏萬利,鄭昆侖,郭銳,李瑞峰.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2018(01)
[2]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基因學研究進展[J]. ,,周璇,杜青.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17(04)
[3]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側凸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 劉少華,張宏其,吳建煌,郭超峰,唐明星,王昱翔,鄧盎.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3(28)
[4]顯微CT在骨質疏松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J]. 崔軼,徐永清,唐輝,范新宇,郭遠發(fā).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2(01)
[5]SOX9、L-SOX5、SOX6及Ⅱ型膠原在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頂椎終板軟骨的共表達及意義[J]. 馬兆龍,邱勇,朱鋒,朱澤章,王守豐,吳波.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08)
[6]SOX9與軟骨內成骨的聯系及其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發(fā)病中的意義[J]. 馬兆龍,邱勇. 脊柱外科雜志. 2008(01)
[7]Sox9基因與軟骨組織的研究進展[J]. 秦宏敏,許鐵,姚愛明,馮斌.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06(02)
博士論文
[1]不對稱力脊柱側凸模型椎體終板微結構的實驗研究[D]. 張恒巖.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2013
碩士論文
[1]脊柱側彎發(fā)展趨勢的預測和矯形的有限元分析[D]. 張彬.昆明理工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682071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文章快速閱讀:
文題釋義: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設計
1.2 時間及地點
1.3 材料
1.3.1 實驗動物
1.3.2 試劑
1.3.3 儀器
1.4 方法
1.4.1 造模方案
1.4.2 X射線檢查及不對稱張力分布檢測
1.4.3 椎體骺板相關蛋白表達
1.4.4 骨小梁結構檢測
1.5主要觀察指標
1.6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Results
2.1 實驗動物數量分析
2.2 SD大鼠脊柱側凸模型構建
2.3 有限元分析結果
2.4 Western-Blot檢測結果
2.5 骨小梁微結構
3 討論Discussi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維有限元動物椎體模型的建立及應力分析[J]. 馮其金,趙玲娟,谷福順,魏萬利,鄭昆侖,郭銳,李瑞峰.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2018(01)
[2]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基因學研究進展[J]. ,,周璇,杜青.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17(04)
[3]半脊椎所致先天性脊柱側凸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 劉少華,張宏其,吳建煌,郭超峰,唐明星,王昱翔,鄧盎.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3(28)
[4]顯微CT在骨質疏松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J]. 崔軼,徐永清,唐輝,范新宇,郭遠發(fā).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2(01)
[5]SOX9、L-SOX5、SOX6及Ⅱ型膠原在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頂椎終板軟骨的共表達及意義[J]. 馬兆龍,邱勇,朱鋒,朱澤章,王守豐,吳波.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08)
[6]SOX9與軟骨內成骨的聯系及其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發(fā)病中的意義[J]. 馬兆龍,邱勇. 脊柱外科雜志. 2008(01)
[7]Sox9基因與軟骨組織的研究進展[J]. 秦宏敏,許鐵,姚愛明,馮斌.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06(02)
博士論文
[1]不對稱力脊柱側凸模型椎體終板微結構的實驗研究[D]. 張恒巖.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2013
碩士論文
[1]脊柱側彎發(fā)展趨勢的預測和矯形的有限元分析[D]. 張彬.昆明理工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682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6820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