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感染小鼠經(jīng)吡喹酮治療后療效考核檢測方法的建立與初步評價
本文關(guān)鍵詞:血吸蟲感染小鼠經(jīng)吡喹酮治療后療效考核檢測方法的建立與初步評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構(gòu)建BALB/c小鼠日本血吸蟲感染的吡喹酮治療動物模型,建立并初步評估吡喹酮治療血吸蟲病療效的考核方法。為進一步臨床研究吡喹酮治療的療效考核奠定基礎(chǔ)。 方法經(jīng)預實驗: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模型建立實驗(BALB/c小鼠150只)和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療模型建立實驗(BALB/c小鼠90只),確定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療療效考核方法的建立與評價實驗方案。在療效考核方法的建立與評價的實驗中,102只6~8周齡BALB/c小鼠隨機分成3組,分別為感染組(37只)、治療組(37只)和對照組(28只)。感染組和治療組小鼠經(jīng)腹部感染血吸蟲尾蚴(約25條/鼠)。感染6周時,治療組第一次吡喹酮治療,150mg·kg-1給藥,連續(xù)3d;2周后進行第二次治療,劑量300mg·kg-1,連續(xù)3d。實驗過程中對小鼠生存情況、肝脾指數(shù)和體重進行監(jiān)測,對小鼠血清中血吸蟲可溶性蟲卵抗原(Soluble EggAntigen,SEA)特異性抗體(IgG和IgM)水平的變化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實驗和免疫印跡(Western blot,WB)實驗進行檢測,采用ELISA方法檢測小鼠血清中SEA特異性細胞因子伽馬干擾素(interferon-γ, IFN-γ)、白細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同時通過酶聯(lián)免疫斑點(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實驗檢測小鼠脾淋巴細胞中SEA特異性分泌IFN-γ、IL-4的細胞數(shù)量。同時對血吸蟲病人治療前后采用上述方法進行監(jiān)測。 結(jié)果1感染血吸蟲6~9周的BALB/c小鼠處于急性感染時期;之后的4周為急慢性感染之間的過渡時期,隨后病程進入慢性感染期。2小鼠的肝脾指數(shù)及體重在血吸蟲感染小鼠治療后明顯好轉(zhuǎn),血清中SEA特異性抗體(IgG和IgM)、細胞因子(IFN-γ和IL-4)在不同時間均會出現(xiàn)明顯下降,,血清中SEA的180kD特異性IgG在治療后2周開始降低,43kD、48kD、50kD特異性IgG在治療后6周開始降低。3血吸蟲感染小鼠治療后脾細胞中特異性分泌IFN-γ、IL-4的淋巴細胞數(shù)量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 結(jié)論1吡喹酮治療后血吸蟲感染小鼠的肝脾形態(tài)及體重變化、血清中SEA特異性抗體(IgG和IgM)、細胞因子(IFN-γ和IL-4)的聯(lián)合檢測對于吡喹酮治療血吸蟲感染小鼠療效的考核具有重要價值。2日本血吸蟲SEA的43kD、48kD、50kD、180kD抗原具有較高的療效考核價值。3小鼠血吸蟲模型的療效考核方法對人體血吸蟲病吡喹酮的治療效果考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guān)鍵詞】:血吸蟲 吡喹酮療效分析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酶聯(lián)免疫斑點試驗 特異性抗體 細胞因子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聯(lián)合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383.2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縮略表10-11
- 引言11-14
- 第1章 血吸蟲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療療效考核方法與初步評價14-50
- 1.1 材料與方法14-22
- 1.1.1 材料14-17
- 1.1.2 方法17-22
- 1.2 結(jié)果22-36
- 1.2.1 血吸蟲感染小鼠模型建立實驗22-27
- 1.2.2 血吸蟲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療模型的建立27-29
- 1.2.3 血吸蟲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療療效考核方法的建立與評價實驗29-36
- 1.3 討論36-42
- 1.3.1 血吸蟲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實驗36-39
- 1.3.2 吡喹酮治療血吸蟲感染模型建立實驗39-40
- 1.3.3 血吸蟲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療療效考核方法的建立與評價實驗40-42
- 1.4 結(jié)論42-43
- 參考文獻43-50
- 第2章 吡喹酮治療血吸蟲感染的療效考核方法在人體的觀察50-58
- 2.1 材料與方法50-53
- 2.1.1 實驗材料50-52
- 2.1.2 方法52-53
- 2.2 結(jié)果53-55
- 2.2.1 血清中 SEA 特異性 IgG、IgM 水平的變化53-54
- 2.2.2 血清中 IL-4、IFN-γ水平的變化54
- 2.2.3 ELISPOT 檢測外周血中特異性分泌 IFN-γ的淋巴細胞增殖情況54-55
- 2.3 討論55-57
- 2.4 結(jié)論57
- 參考文獻57-58
- 第3章 綜述 血吸蟲病誘導的 Th2 免疫反應(yīng)58-71
- 3.1 血吸蟲蟲卵的沉積誘導強烈的 Th2 免疫應(yīng)急反應(yīng)58
- 3.2 在感染過程中,CD~4+Th2 細胞對宿主的保護性作用至關(guān)重要58
- 3.3 CD4~+細胞的保護機制58-60
- 3.4 據(jù)推斷,產(chǎn)生 IL-4 的 Tfh 細胞在抗再感染中起著重要作用60-61
- 3.5 Th2 細胞誘導的病理改變61
- 3.6 血吸蟲病過程中,對 Th2 反應(yīng)的調(diào)控作用61-62
- 3.7 IL-10 對于 Th2 反應(yīng)的調(diào)節(jié)作用62
- 3.8 Treg 細胞對 Th2 反應(yīng)的調(diào)節(jié)作用62-63
- 3.9 血吸蟲病過程中 Th2 反應(yīng)機制63-64
- 參考文獻64-71
- 致謝71-72
- 導師簡介72-73
- 作者簡介73-75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一心;吳玉龍;管曉虹;詹臻;蔣作君;肖樹華;;吡喹酮的免疫依賴性與免疫協(xié)同性[J];國際醫(yī)學寄生蟲病雜志;2006年05期
2 華萬全,朱蔭昌,何偉,劉韻娟,許永良;日本血吸蟲蟲卵組分抗原的分析[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1996年05期
3 梁幼生,朱蔭昌,寧安,戴建榮,徐明,楊小紅,華萬全,熊玉霞,高祖祿,胡啟龍;FA-ELISA檢測血吸蟲病人短程抗體試劑盒近期療效考核價值的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1年02期
4 戴建榮,朱蔭昌,梁幼生,趙松,李洪軍,許永良,華萬全,曹國群,徐明;血吸蟲病低度流行區(qū)篩查方案的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4年01期
5 許永良;李洪軍;黃一心;余傳信;梁幼生;吳玉玉;高瑋紅;;吡喹酮對血吸蟲卵肉芽腫與肝纖維化作用的研究 Ⅰ吡喹酮對小鼠肺部血吸蟲卵肉芽腫的影響[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7年05期
6 張影;張瑾;楊英超;薄淑英;辛曉芳;王國治;;利用弓形蟲病人血清篩選弓形蟲速殖子特異性抗原[J];中國藥事;2011年06期
7 馮振卿,管曉虹;血吸蟲病抗病免疫研究進展[J];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志;2000年03期
8 馮正,裘麗姝,張永紅,李浩;血吸蟲病患者治療前后特異性IgG4抗體的觀察[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0年05期
9 許靜;陳年高;馮婷;王恩木;吳曉華;陳紅根;汪天平;周曉農(nóng);鄭江;;日本血吸蟲病常用診斷方法現(xiàn)場查病效果的評估[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7年03期
10 黃俊;高志巖;黎小妍;謝紅艷;羅雪平;;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腸系膜淋巴結(jié)T細胞亞群的變化[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1年02期
本文關(guān)鍵詞:血吸蟲感染小鼠經(jīng)吡喹酮治療后療效考核檢測方法的建立與初步評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38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6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