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δT細胞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水動力法)中的變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01 19:02
本文關(guān)鍵詞:γδT細胞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水動力法)中的變化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γδT細胞是一類重要的非特異性免疫細胞。我們的前期研究表明,γδT細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呈現(xiàn)表型及功能異常。而本課題將通過構(gòu)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小鼠模型,重點觀察肝臟內(nèi)γδT細胞的比例、激活表型及細胞因子表達的變化,,探討γδT細胞在HBV急性感染清除機制中的作用。擬為全面揭示γδT細胞在HBV感染早期及慢性化過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實驗依據(jù)。 方法: 1.用尾靜脈高壓水動力法注射HBV基因組1.3倍體真核表達質(zhì)粒(pcDNA3.1-HBV1.3)構(gòu)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2.用免疫組化法檢測模型小鼠肝臟內(nèi)HBsAg及HBcAg的表達;用電化學(xué)發(fā)光法檢測模型小鼠外周血內(nèi)HBsAg及HBeAg水平。 3.用流式細胞儀方法檢測pcDNA3.1-HBV1.3質(zhì)粒模型組(pHBV組)、pcDNA3.1對照質(zhì)粒組(pcDNA組)在質(zhì)粒注射后不同時間肝臟、脾臟及外周血中γδT細胞比例的變化。 4.用流式細胞儀方法檢測pHBV組肝臟中γδT細胞表面CD25與CD69激活分子表達的變化。 5.用流式細胞儀方法檢測pHBV組肝臟中γδT細胞內(nèi)IFN-γ及TNF-α細胞因子產(chǎn)生的變化。 6.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分析各時間點及各組間的差異。 結(jié)果: 1.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構(gòu)建 1.1pHBV組血清中的HBsAg在第1天即為陽性(33.64±14.88COI),到第5天上升到最高(146.92±24.23COI),而后逐漸降低。 1.2pHBV組血清中的HBeAg在第1天為陽性并達峰值(2.26±2.34COI),然后降低。 1.3pHBV組肝臟內(nèi)表達HBsAg或HBcAg肝細胞的陽性率在第1天為最高(10~20%),而后迅速降低(<5%)。 1.4pcDNA組的外周血及肝臟內(nèi)的HBV抗原在各個時間點均為陰性。 2.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肝臟、脾臟及外周血內(nèi)γδT細胞比例的變化 2.1正常對照小鼠(NC)肝臟中的γδT細胞比例(4.5±0.6%)明顯高于脾臟(2.1±0.3%)或外周血(1.2±0.6%),差異有顯著性(p0.01)。2.2pHBV組中,肝臟內(nèi)的γδT細胞的比例在第1天即升高至8.3±4.3%,而后降低,到第10天時,又升高至8.0±1.2%。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pHBV1d的比例明顯高于NC,pHBV5d和pHBV15d的比例,差異有顯著性(p0.05)。 2.3pHBV組各時間點脾臟或外周血中的γδT細胞比例與NC比較未見有明顯的變化,差異無顯著性(p0.05)。 2.4pcDNA組中,小鼠肝臟、脾臟或外周血中的γδT細胞比例與NC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3.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肝臟內(nèi)γδT細胞CD25及CD69表達的變化 3.1NC肝臟中的CD25+γδT或CD69+γδT細胞比例分別為3.1±0.5%、9.9±2.7%。 3.2pHBV組小鼠肝臟內(nèi)CD25+γδT細胞比例在第5天升高至最高8.4±3.7%,但各時間點間,及與NC間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 3.3pHBV組小鼠肝臟內(nèi)CD69+γδT細胞比例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第10天的CD69+γδT細胞比例與其它時間點及NC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4.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肝臟的γδT細胞內(nèi)IFN-γ或TNF-α細胞因子表達的變化 4.1正常對照小鼠(NC)肝臟中的IFN-γ+γδT或TNF-α+γδT細胞比例分別為5.1±0.4%、4.7±0.6%。 4.2pHBV組第1天肝臟IFN-γ+γδT細胞比例升高至8.6±3.2%,之后即刻降低,與其它時間點及NC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4.3pHBV組肝臟內(nèi)TNF-α陽性的γδT細胞比例隨著時間而緩慢上升,但各個時間點間或與NC間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 結(jié)論: 1.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構(gòu)建成功。 2.該模型小鼠的肝臟內(nèi)γδT細胞的比例、激活表型或細胞因子產(chǎn)生均發(fā)生了顯著性變化。 3.提示γδT細胞可能參與了急性HBV感染與清除過程。
【關(guān)鍵詞】:γδT細胞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感染 非特異性免疫
【學(xué)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12.6;R-332
【目錄】:
- 英漢縮略語名詞對照5-6
- 摘要6-10
- ABSTRACT10-15
- 前言15-17
- 1 材料17-21
- 2 實驗方法21-25
- 3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25
- 4 結(jié)果25-35
- 5 討論35-38
- 全文總結(jié)38-40
- 參考文獻40-43
- 文獻綜述43-52
- 參考文獻49-52
- 致謝52-53
- 攻讀碩士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53-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The Roles of Innate Immune Cells in Liver Injury and Regeneration[J];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7年04期
2 ;Therapeutic effect of autologous dendritic cell vaccine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 clinical stud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5年12期
本文關(guān)鍵詞:γδT細胞在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水動力法)中的變化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94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394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