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靈膠囊干預耳鳴模型大鼠聽覺功能的變化及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10:37
背景:臨床目前尚無標準的治愈耳鳴方案。烏靈膠囊是從烏靈參中提取的經過現(xiàn)代生物學技術提取純中藥制劑,成分為烏靈菌粉,具有養(yǎng)心安神、補腎健腦功效。目的:觀察烏靈膠囊對耳鳴大鼠聽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對聽覺通路中神經元可塑性相關基因的影響。方法:選取SPF級雄性Wistar大鼠75只,除正常組外,均采用飲水抑制法制備耳鳴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模型組15只與正常組15只灌胃生理鹽水,卡馬西平組15只灌胃卡馬西平藥液,烏靈膠囊低、高劑量組各15只分別灌胃40,80 mg烏靈膠囊藥液,持續(xù)給藥4周。觀察各組大鼠飲水抑制率Rb變化、曠場行為學變化、聽性腦干反應閾值、初級聽皮質病理、聽皮質超微結構變化、聽覺中樞的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及5-羥色胺的水平變化和聽皮質、耳蝸核、下丘及上橄欖核內可塑性相關基因表達。結果與結論:①烏靈膠囊低、高劑量組及卡馬西平組大鼠在條件反射消減期(7d內)的反射抑制率Rb的均值顯著低于模型組(P <0.05);②造模后第15天,模型組及各給藥組的運動總行程、平均速度和直立次數(shù)均顯著少于正常組,糞便粒數(shù)顯著多于正常組(P <0.05),末次給藥后,各給藥組運動總行程、平...
【文章來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9,23(3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文章快速閱讀:
文題釋義: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設計
1.2 時間及地點
1.3 材料
1.4 實驗方法
1.4.1 耳鳴模型大鼠的建立
1.4.2 動物分組及給藥
1.4.3 大鼠的行為學檢測
1.4.4 曠場行為學測量
1.4.5 檢測各組大鼠聽性腦干反應(ABR)閾值變化
1.4.6 各組大鼠初級聽皮質病理情況
1.4.7 透射電鏡觀察
1.4.8 聽覺中樞的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及5-羥色胺的水平變化
1.4.9 檢測各組大鼠聽皮質、耳蝸核、下丘及上橄欖核內可塑性改變相關基因的表達
1.5 主要觀察指標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Results
2.1 動物數(shù)量分析
2.2 大鼠耳鳴情況
2.3 各組大鼠曠場行為學變化
2.4 不同聲音刺激頻率下各組大鼠ABR閾值情況
2.5 各組大鼠大腦初級聽皮質病理情況
2.6 各組大鼠聽皮質超微結構情況
2.7 各組大鼠腦組織中γ-氨基丁酸及5-羥色胺的水平變化
2.8 各組大鼠聽覺通路中細胞骨架蛋白表達情況
2.9 各組大鼠聽覺通路中神經生長相關蛋白43表達情況
2.1 0 各組大鼠聽覺通路中組織內生長反應基因1表達狀況
3 討論Discussi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烏靈膠囊聯(lián)合鼓室內灌注地塞米松治療慢性耳鳴臨床效果[J]. 李紀輝,磨賓宇,馮海燕,朱漢平,陳美球,韋玉梅.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8(05)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應用于耳鳴機制研究進展[J]. 紀波波,李明,張劍寧.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8 (02)
[3]單側聽覺剝奪對聲源定位通路影響的研究進展[J]. 劉錦峰,戴金升,王寧宇.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7 (02)
[4]耳鳴的診治及其與聽覺系統(tǒng)外疾病的關系[J]. 張劍寧,李明.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16 (11)
[5]經皮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慢性耳鳴的初步研究[J]. 曾祥麗,招柏明,張姝琪,黎志成,岑錦添,顧晶,袁濤,李水顏.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6(02)
[6]基于樹鼩體表面積的樹鼩與人類及其它實驗動物等效劑量換算系數(shù)的測算[J]. 吳婷婷,屈會化,胡麗娜,孫曄,戴進,孫慧,李翼飛,趙琰,王慶國.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5(01)
[7]單側耳蝸損毀后小鼠耳蝸核及下丘生長相關蛋白-43的表達[J]. 葉放蕾,李世超,陳蓓,王曉東.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4(03)
[8]聽覺受損后聽覺中樞GABA通路的物質改變[J]. 李孛,馮艷梅,殷善開.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4(03)
[9]GABAB受體在中樞聽覺通路中分布及其意義[J]. 徐濤,羅彬,孫敬武.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4(01)
[10]中樞神經可塑性變化與耳鳴發(fā)生機制研究進展[J]. 何靜,蔣斌,梅志剛.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4(08)
本文編號:3325613
【文章來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9,23(3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文章快速閱讀:
文題釋義: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設計
1.2 時間及地點
1.3 材料
1.4 實驗方法
1.4.1 耳鳴模型大鼠的建立
1.4.2 動物分組及給藥
1.4.3 大鼠的行為學檢測
1.4.4 曠場行為學測量
1.4.5 檢測各組大鼠聽性腦干反應(ABR)閾值變化
1.4.6 各組大鼠初級聽皮質病理情況
1.4.7 透射電鏡觀察
1.4.8 聽覺中樞的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及5-羥色胺的水平變化
1.4.9 檢測各組大鼠聽皮質、耳蝸核、下丘及上橄欖核內可塑性改變相關基因的表達
1.5 主要觀察指標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Results
2.1 動物數(shù)量分析
2.2 大鼠耳鳴情況
2.3 各組大鼠曠場行為學變化
2.4 不同聲音刺激頻率下各組大鼠ABR閾值情況
2.5 各組大鼠大腦初級聽皮質病理情況
2.6 各組大鼠聽皮質超微結構情況
2.7 各組大鼠腦組織中γ-氨基丁酸及5-羥色胺的水平變化
2.8 各組大鼠聽覺通路中細胞骨架蛋白表達情況
2.9 各組大鼠聽覺通路中神經生長相關蛋白43表達情況
2.1 0 各組大鼠聽覺通路中組織內生長反應基因1表達狀況
3 討論Discussio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烏靈膠囊聯(lián)合鼓室內灌注地塞米松治療慢性耳鳴臨床效果[J]. 李紀輝,磨賓宇,馮海燕,朱漢平,陳美球,韋玉梅.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8(05)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應用于耳鳴機制研究進展[J]. 紀波波,李明,張劍寧.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8 (02)
[3]單側聽覺剝奪對聲源定位通路影響的研究進展[J]. 劉錦峰,戴金升,王寧宇.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7 (02)
[4]耳鳴的診治及其與聽覺系統(tǒng)外疾病的關系[J]. 張劍寧,李明.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16 (11)
[5]經皮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慢性耳鳴的初步研究[J]. 曾祥麗,招柏明,張姝琪,黎志成,岑錦添,顧晶,袁濤,李水顏.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6(02)
[6]基于樹鼩體表面積的樹鼩與人類及其它實驗動物等效劑量換算系數(shù)的測算[J]. 吳婷婷,屈會化,胡麗娜,孫曄,戴進,孫慧,李翼飛,趙琰,王慶國.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5(01)
[7]單側耳蝸損毀后小鼠耳蝸核及下丘生長相關蛋白-43的表達[J]. 葉放蕾,李世超,陳蓓,王曉東.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4(03)
[8]聽覺受損后聽覺中樞GABA通路的物質改變[J]. 李孛,馮艷梅,殷善開.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4(03)
[9]GABAB受體在中樞聽覺通路中分布及其意義[J]. 徐濤,羅彬,孫敬武.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4(01)
[10]中樞神經可塑性變化與耳鳴發(fā)生機制研究進展[J]. 何靜,蔣斌,梅志剛.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4(08)
本文編號:3325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3256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