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性肺氣腫、肺動脈高壓發(fā)病機理及中藥814防治的進一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5 14:26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慢性進行性的氣道阻塞為特征的一組肺部疾病的總稱,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COPD病因?qū)W以及防治研究有許多進展,但仍有很多機理不清楚,而且無理想防治措施。迄今,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肺內(nèi)蛋白酶失衡、感染和煙霧引起的氣道炎癥、肺內(nèi)免疫反應異常以及氧自由基增多等因素是誘發(fā)、維持肺基質(zhì)損傷,促進COPD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此外,近些年研究發(fā)現(xiàn),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及其組分在維持氣道穩(wěn)定性、調(diào)節(jié)肺內(nèi)免疫和炎癥反應中有重要的作用,內(nèi)源性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功能和合成分泌障礙參與了COPD的發(fā)生,因此改善和恢復肺內(nèi)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功能有助于COPD患者癥狀的緩解,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814是近幾年醫(yī)科院血研所從活血化瘀中草藥中研制的一種新藥,前期研究表明具有明顯的抗缺氧、降低肺動脈高壓、改善心肺循環(huán)、抗炎、抑菌以及增強細胞免疫等功能,但尚未用于防治肺氣腫。本研究通過建立肺氣腫、肺動脈高壓地鼠混合模型,觀察814對肺動脈壓、肺組織結構、血清NO、肺間質(zhì)(膠原、纖維粘連蛋白等)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磷脂和...
【文章來源】: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各實驗組肺組織結構
.4中藥814對肺支氣管粘膜內(nèi)粘液細胞增生的影響圖1一4顯示,N組:肺內(nèi)支氣管粘膜層較薄,細胞排列整齊,偶見APS染色陽性粘液細胞;E和EH組:支氣管粘膜明顯增厚,多層細胞排列紊亂,并可見多數(shù)的APS染色陽性細胞P(<.001);P組:與E和EH組相比,支氣管粘膜變薄且細胞排列較為整齊,隊S染色陽性細胞明顯減少P(<0.01)。ER3和EHR3組與EH組相比,粘膜層變薄,隊S陽性細胞減少。T3組與ER3、EHR3相比,粘膜層變薄
組BMCH減少不顯著。(PAS染色X400)7.肺組織透射電鏡T(E峋和掃描電鏡(sE峋觀察7.1透射電鏡觀察:圖1一5顯示,N組:肺泡I型上皮呈扁平形,胞質(zhì)極薄,高度伸展,細胞器稀少,含有較多的吞飲泡,細胞核扁橢圓形,核仁清楚。n型上皮細胞呈圓形或立方形,表面有散在的微絨毛,胞質(zhì)內(nèi)有較多的細胞器,如板層體、線粒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豐富的核糖體,胞核居中,呈卵圓形,染色質(zhì)細密。肺內(nèi)各級血管、細支氣管及肺泡間隔結構正常。E、EH、ERI、EHRI、E邢及EHR3組:肺泡間隔變窄,其中可見不規(guī)則聚集的膠原纖維和斷裂的彈性纖維。I型和n型肺泡上皮線粒體腫脹,靖明顯減少、斷裂或排列紊亂,基質(zhì)疏松空泡化。內(nèi)質(zhì)網(wǎng)有不同程度的擴張。肺動脈管壁增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藥腦肺康對地鼠實驗性肺氣腫及肺動脈高壓的防治作用[J]. 韓曉男,阮英茆,王紅月,宋潤蘭,李亞輝,李小惠,褚艷,張旭晨,朱明娟.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2000(04)
[2]金黃地鼠肺氣腫、肺動脈高壓模型的建立及其肺內(nèi)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變化[J]. 張旭晨,阮英茆,徐新林,韓曉男,韻慧楓,褚燕,張連莊,司文學,王清峙,李亞輝.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0(01)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構形重建[J]. 車東媛,黃俠君.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8)
[4]低氧對肺血管周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J]. 王林,熊密,車東媛,袁永輝,劉紹春.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3)
[5]中藥814對地鼠肺氣腫防治作用的病理觀察[J]. 宋潤蘭,阮英茆,劉玉和,韓曉男,李亞輝.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1999(01)
[6]我國25年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工作的回顧分析[J]. 何權瀛.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2)
[7]慢性低氧大鼠肺內(nèi)Ⅰ型膠原分布的變化[J]. 莫曉能,陳文彬,顏浩,程德云.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1)
[8]肺泡Ⅱ型上皮細胞的分離純化及原代培養(yǎng)[J]. 曾慶富,蔣海鷹,錢仲,孫去病. 中華病理學雜志. 1998(05)
[9]間質(zhì)性肺疾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纖維連接素和Ⅲ型前膠原的研究[J]. 趙洪文,陳佰義,李振華,候顯明,于潤江.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7(01)
[10]循環(huán)內(nèi)皮細胞檢測在缺氧肺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中的意義[J]. 陳小容,鄒霞英,辛達臨.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6(02)
本文編號:2937827
【文章來源】: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各實驗組肺組織結構
.4中藥814對肺支氣管粘膜內(nèi)粘液細胞增生的影響圖1一4顯示,N組:肺內(nèi)支氣管粘膜層較薄,細胞排列整齊,偶見APS染色陽性粘液細胞;E和EH組:支氣管粘膜明顯增厚,多層細胞排列紊亂,并可見多數(shù)的APS染色陽性細胞P(<.001);P組:與E和EH組相比,支氣管粘膜變薄且細胞排列較為整齊,隊S染色陽性細胞明顯減少P(<0.01)。ER3和EHR3組與EH組相比,粘膜層變薄,隊S陽性細胞減少。T3組與ER3、EHR3相比,粘膜層變薄
組BMCH減少不顯著。(PAS染色X400)7.肺組織透射電鏡T(E峋和掃描電鏡(sE峋觀察7.1透射電鏡觀察:圖1一5顯示,N組:肺泡I型上皮呈扁平形,胞質(zhì)極薄,高度伸展,細胞器稀少,含有較多的吞飲泡,細胞核扁橢圓形,核仁清楚。n型上皮細胞呈圓形或立方形,表面有散在的微絨毛,胞質(zhì)內(nèi)有較多的細胞器,如板層體、線粒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豐富的核糖體,胞核居中,呈卵圓形,染色質(zhì)細密。肺內(nèi)各級血管、細支氣管及肺泡間隔結構正常。E、EH、ERI、EHRI、E邢及EHR3組:肺泡間隔變窄,其中可見不規(guī)則聚集的膠原纖維和斷裂的彈性纖維。I型和n型肺泡上皮線粒體腫脹,靖明顯減少、斷裂或排列紊亂,基質(zhì)疏松空泡化。內(nèi)質(zhì)網(wǎng)有不同程度的擴張。肺動脈管壁增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藥腦肺康對地鼠實驗性肺氣腫及肺動脈高壓的防治作用[J]. 韓曉男,阮英茆,王紅月,宋潤蘭,李亞輝,李小惠,褚艷,張旭晨,朱明娟.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2000(04)
[2]金黃地鼠肺氣腫、肺動脈高壓模型的建立及其肺內(nèi)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變化[J]. 張旭晨,阮英茆,徐新林,韓曉男,韻慧楓,褚燕,張連莊,司文學,王清峙,李亞輝.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0(01)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構形重建[J]. 車東媛,黃俠君.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8)
[4]低氧對肺血管周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J]. 王林,熊密,車東媛,袁永輝,劉紹春.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3)
[5]中藥814對地鼠肺氣腫防治作用的病理觀察[J]. 宋潤蘭,阮英茆,劉玉和,韓曉男,李亞輝.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1999(01)
[6]我國25年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工作的回顧分析[J]. 何權瀛.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2)
[7]慢性低氧大鼠肺內(nèi)Ⅰ型膠原分布的變化[J]. 莫曉能,陳文彬,顏浩,程德云.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9(01)
[8]肺泡Ⅱ型上皮細胞的分離純化及原代培養(yǎng)[J]. 曾慶富,蔣海鷹,錢仲,孫去病. 中華病理學雜志. 1998(05)
[9]間質(zhì)性肺疾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纖維連接素和Ⅲ型前膠原的研究[J]. 趙洪文,陳佰義,李振華,候顯明,于潤江.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7(01)
[10]循環(huán)內(nèi)皮細胞檢測在缺氧肺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中的意義[J]. 陳小容,鄒霞英,辛達臨.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1996(02)
本文編號:29378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9378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