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功能基因組學數據的日本血吸蟲候選疫苗分子的預測及初步鑒定

發(fā)布時間:2018-03-30 04:37

  本文選題:日本血吸蟲 切入點:轉錄本組 出處:《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摘要】: 血吸蟲病是指由血吸蟲感染引起的一種分布廣泛、危害嚴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可引起嚴重的病理損害,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預防和控制血吸蟲病的傳統方法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管理糞便、保護水源和保護易感人群等。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的主要方法是應用化療藥物吡喹酮。這需要昂貴的費用和大批專業(yè)技術人員,但不能預防再感染,而且血吸蟲耐藥性問題也愈來愈得到關注。因此,人們開始尋找更有效的控制血吸蟲病的輔助或替代方法——血吸蟲疫苗的研發(fā)。 大量研究證實,用適宜劑量射線(包括紫外線、X射線和其他射線)致弱尾蚴免疫多種動物可以誘導出高水平的免疫抵抗力。在射線致弱(RA)尾蚴疫苗模型中,一般認為是滯留于肺中的蟲體釋放多種抗原誘生了高水平的Th1型的CD4+T細胞介導的效應,并通過記憶細胞群對再感染的正常童蟲進行殺滅,而特異性抗體介導的保護效應可能由皮膚期童蟲所誘生。迄今,盡管應用常規(guī)免疫學篩選技術鑒定了幾個與RA免疫相關的抗原分子,但由于RA模型中所釋放的抗原種類復雜、數量眾多,使得保護性抗原分子的鑒定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有必要探索新的方法與技術以加快保護性抗原分子鑒定的步伐。近年來,隨著血吸蟲功能基因組學理論與技術的發(fā)展,研究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血吸蟲基因組、轉錄本組和蛋白質組等方面的信息,能否從這些信息中挖掘到RA模型中保護性抗原分子的信息,并進一步通過實驗技術鑒定出疫苗候選分子,是血吸蟲疫苗研發(fā)中值得探索的課題。因此,本研究擬應用數據挖掘和反向疫苗學等技術篩選能夠模擬射線致弱尾蚴疫苗模型中誘導宿主產生Th1型的CD4+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的候選分子,為進一步鑒定血吸蟲保護性抗原或表位奠定了基礎。 本研究參考血吸蟲輻照疫苗免疫效應機制,基于已發(fā)表的輻照尾蚴轉化的童蟲的特征性轉錄本組(曼氏血吸蟲)和蛋白質組(日本血吸蟲)序列,用BLASTP算法搜尋來源于正常日本血吸蟲童蟲和成蟲的轉錄本組和蛋白質組中的序列;應用在線軟件、相關數據庫及文獻對這些序列進行序列注釋分析。結果獲得了與輻照尾蚴轉化的童蟲特征性表達的分子同源或一致的日本血吸蟲序列131條,進一步文獻分析預測得到了52個日本血吸蟲候選疫苗分子,它們的序列特征與存在于血吸蟲體被的一些分子和已知的抗血吸蟲疫苗分子相類似,有些是對蟲體的生長、發(fā)育、移行等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分子,為進一步鑒定抗血吸蟲疫苗奠定了基礎。 在上述52個候選疫苗分子中挑選結構蛋白SJCHGC01894分子進行T細胞表位的預測和鑒定。選取了基于三種不同方法的服務器進行Th細胞表位的預測,并采用Boston大學Comeau等開發(fā)的ClusPro服務器將得到的序列表位和MHC II分子進行空間模擬結合驗證。結果獲得了最后的序列表位:NH-MEAFKTFDREGQGFI-COOH[源序列號:AAW26398.1; similarity to myosin light chain]。進一步采用人工合成多肽法合成預測多肽,通過流式細胞術測定免疫小鼠CD4+T細胞內細胞因子的分泌情況,進而鑒定預測的表位。流式細胞術結果顯示,預測肽免疫組和陽性肽對照組在抗原肽誘導前后,顯示出不同的分化能力。抗原肽誘導后,兩組中向Th1和Th2分化的細胞比例有所增加,并且Th1所占的比例更高。 本研究通過分析血吸蟲轉錄本組和蛋白質組數據,篩選得到了一批與血吸蟲RA模型中保護性免疫相關的候選抗原分子,進一步采用免疫信息學預測結合體外試驗檢測技術,初步鑒定了預測序列中的表位NH-MEAFKTFDREGQGFI-COOH[源序列號:AAW26398. 1; similarity to myosin light chain]為有效的Th細胞表位。探索了應用基于血吸蟲功能基因組學的數據挖掘技術和反向疫苗學技術篩選保護性抗原或表位的新方法,為進一步鑒定與血吸蟲RA模型中保護性抗原或Th細胞表位相關的候選分子奠定了基礎。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3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玲;;我科學家公布日本血吸蟲“基因天書”[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綜合版);2006年07期

2 于復東;康斌;李園園;李亦學;;預測和分析血吸蟲含有EF-hand結構域的表膜蛋白的功能[J];科學通報;2007年13期

3 袁竹青;寄生蟲基因組計劃的啟動[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3年02期

4 袁竹青;寄生蟲基因組:現狀及未來展望[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5 邵筱,吳忠道,余新炳;后基因組時代的血吸蟲研究[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6 張莉,陳建平;日本血吸蟲疫苗候選分子的研究進展[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05年01期

7 張薇;滕召勝;;血吸蟲病預防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6年03期

8 李光富,張兆松,王勇,王新軍,朱翔,季e鹲,

本文編號:16844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6844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6e0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