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癡呆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良
本文關鍵詞:血管性癡呆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良 出處:《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血管性癡呆 大鼠模型 吡拉西坦 腦 海馬 外科手術 病理學
【摘要】:目的對血管性癡呆(VD)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進行改進,使血管性癡呆的實驗研究更加科學可靠。方法采用"反復夾閉頸動脈加注射硝普鈉降壓再加單側永久結扎頸總動脈法"制備VD大鼠模型,并用腦復康(吡拉西坦)加以模型驗證。實驗從大鼠行為學和組織病理兩個方面評價VD模型。結果實驗結果顯示:對比假手術組,模型組大鼠定位航行潛伏期延長,空間搜索穿越平臺次數(shù)減少,海馬病理切片顯示:細胞數(shù)量較少、細胞輪廓模糊皺縮、胞質深染、核不清晰;腦復康陽性藥物對照組上述指標明顯改善。結論硝普鈉注射量為2.0 mg/kg時,手術室溫控制在28℃且術后24 h內(nèi)控制在25℃,大鼠狀態(tài)穩(wěn)定,死亡數(shù)減少;術中反復阻斷三次雙側頸總動脈后直接永久性結扎左側頸總動脈,可以切斷大約三分之一的腦供血,造成慢性腦供血不足狀態(tài),更接近VD發(fā)病機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modeling method of rat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 (VD), and to make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vascular dementia more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Methods VD rat model was prepared by repeated clamping of carotid artery plus injection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and unilateral permanent ligation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The VD model was evalu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rat behavior and histopatholog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rats positioning navigation latency, reduce the number of search space across the platform, hippocampal slices show that cell number, cell contour fuzzy shrinkage, cytoplasmic hyperchromatic, nuclear is not clear; piracetam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 sodium nitroprusside injection was 2 mg/kg, the oper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at 28 DEG C and 24 h after operation at 25 C, rats in stable state,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deaths during repeated three times; blocking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after permanent ligation of the left carotid artery, can cut off about 1/3 of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brain, causing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closer to the pathogenesis of VD.
【作者單位】: 甘肅省中藥藥理與毒理學重點實驗室;甘肅省中藥新產(chǎn)品創(chuàng)制工程實驗室;甘肅省中醫(yī)方藥挖掘與創(chuàng)新轉化重點實驗室;
【基金】:甘肅省中藥藥理與毒理學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ZDSYS-ZZKJ-2013(B)-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60284)
【分類號】:R749.13;R-332
【正文快照】: gujing120233234@126.comvascular dementia-related experimental studies.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出血、皮層下白質的缺血性改變)引起的以記憶、認知功能缺損為主的獲得性智能持續(xù)性損害。病理變化可見腦實質細胞凋亡,數(shù)目減少,腦縮小。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唐啟盛,黃啟福,郭建文;高脂血癥大鼠腦缺血再灌流誘發(fā)行為學障礙模型的實驗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建偉;血管性癡呆中醫(yī)藥研究概覽[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3年06期
2 高維娟,黃啟福,賈旭;益腎降濁湯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馬CA_1區(qū)神經(jīng)元形態(tài)學的影響[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3 高維娟;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海馬組織chAT活力的動態(tài)觀察[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龔秀云,高維娟;益腎降濁湯對大鼠缺血再灌后腦組織Ca~(2+)含量的影響[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高維娟;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海馬組織興奮性氨基酸含量的動態(tài)觀察[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明穎;高維娟;;血管性癡呆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姚國恩,王景周,陳曼娥;雙側頸、椎動脈阻斷大鼠血管性癡呆模型的評價[J];重慶醫(yī)學;2003年03期
8 王景周;血管性癡呆研究的方法學評價[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17期
9 鄭景輝;杜鵬程;池建淮;沈德凱;;大鼠線栓法局灶性腦缺血術后行為學評價[J];甘肅中醫(yī);2007年04期
10 吳章福;高曉平;;血管性認知障礙及其嚙齒類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2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危玲;丹龍醒腦方類雌激素效應治療老年腎虛血管性癡呆的機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王健;補腎健腦膠囊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3 郝晉東;十二井穴針法治療局灶性腦缺血機理的時效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4 林海;參知健腦方對擬血管性癡呆大鼠的治療作用及其對膽堿能系統(tǒng)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5 陳志芳;電針改善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其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6 金善;人臍血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血管性癡呆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7 王軍;生姜對實驗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與機理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8 孫蓉;人參皂甙Rb1對慢性缺血致癡呆模型大鼠細胞凋亡因子Caspase-3、Tau蛋白及PP-2A影響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郭明冬;補腎益氣活血法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7年
10 何雨;NMDAR及其相關突觸蛋白在血管性癡呆大鼠認知障礙中的作用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巖;刺五加對大鼠空間探究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楊龍秀;甘露醇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大鼠血管性癡呆模型影響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金玲;血管性癡呆小鼠海馬神經(jīng)元突觸及第四腦室外側隱窩的超微結構變化特征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李艷玲;清腦膠囊治療血管性癡呆的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張鵬;Curcumin對大鼠慢性腦缺血誘發(fā)腦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分子機制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李麗杰;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血管性癡呆大鼠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姜楠;參龍湯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2年
8 華金雙;血管性癡呆的研究進展[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9 劉愛伶;缺血再灌注擬血管性癡呆大鼠神經(jīng)元凋亡的研究及人參皂苷Rg_2的影響[D];青島大學;2003年
10 張宏;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于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丹參,薛貴平,張力,張士善;腦室注射N-甲基-D-門冬氨酸對小鼠學習記憶的影響[J];藥學學報;1993年05期
2 杜冠華,,張均田;丹酚酸A對小鼠腦缺血再灌注致學習記憶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機制[J];藥學學報;199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同度,張昌穎;素食大鼠的貧血現(xiàn)象[J];營養(yǎng)學報;1957年04期
2 陳偉強;趙善廣;;自制注射用大鼠固定裝置[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92年04期
3 肖柳英,林培英,馮昭明,張丹;不同周齡的SD大鼠生理、生化及體重的正常值測定[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996年03期
4 李淑云;簡易大鼠灌胃器的制作[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楊明智,陳積圣;一種大鼠抓取與固定的新工具介紹[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2001年03期
6 戴英,陸群;復方H_(505)對Wistar大鼠外周血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1年01期
7 韋應波,孫喜慶,曹新生,姚永杰,馮岱雅,楊長斌;+Gz暴露時間對大鼠記憶功能和行為的影響[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3年01期
8 呂學軍,郭俊生,李敏,周利梅,張永娟;暈船大鼠體內(nèi)鐵含量的變化[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3年04期
9 湯仁仙,王迎偉,王慧,周峰;201A中藥合劑對大鼠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病變的影響[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10 孫同柱,付小兵,翁立新,梁雪梅,陳偉;介紹一種簡易的大鼠保定方法[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尹音;孫振宇;胡敏;李冬霞;;持續(xù)性高正加速度對大鼠顳頜關節(jié)損傷的作用[A];第八屆全國顳下頜關節(jié)病學及(牙合)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祝~=驤;iJ梊霞;洃克琴;崔素英;文允摪;
本文編號:13378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33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