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TB、hs-CRP及FIB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
本文關鍵詞:血TB、hs-CRP及FIB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TB、hs-CRP、血漿FIB水平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ACITDM)在是否存在頸動脈粥樣斑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梗死灶面積大小方面的差異;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ACITDM)梗死灶面積大小類型的預測因素。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ACI)患者,共230例,均系首次發(fā)病。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組(ACITDM組)100例,非糖尿病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組(ACINDM組)130例。所有入選對象均行頸動脈彩超檢查,行頭顱CT和MRI檢查,行NIHSS評分,并測定血清TB、hs-CRP和血漿FIB,以及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基本指標。結果:ACITDM組血清TB、hs-CRP、血漿FIB水平與ACINDM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CITDM患者中,無斑塊組和有斑塊組相比,神經(jīng)功能輕度缺損組和中重度缺損組相比,中小面積梗死組和大面積梗死組相比,血清TB、hs-CRP及血漿FIB水平有差異,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血清hs-CRP和血漿FIB水平是ACITDM患者梗死灶面積大小類型的預測因素(P0.05)。結論:在本研究中,ACITDM與ACINDM患者之間,血清TB、hs-CRP及血漿FIB水平存在差異;血清TB、hs-CRP及血漿FIB水平與ACITDM患者頸動脈有無斑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及梗死灶面積大小有關;血清hs-CRP和血漿FIB水平可用于預測ACITDM患者梗死灶面積大小類型。
【關鍵詞】: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 2型糖尿病 總膽紅素 纖維蛋白原 超敏C-反應蛋白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3.3;R587.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第一章 前言8-13
-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13-16
- 2.1 研究對象的選擇13-14
- 2.2 方法14-16
- 第三章 結果16-22
- 3.1 ACITDM組與ACINDM組在一般人口學特征、腦血管病危險因素上的比較16-17
- 3.2 ACITDM 組與 ACINDM 組 TB、hs-CRP 及 FIB 水平的比較17-18
- 3.3 ACITDM 組患者無斑塊組與有斑塊組 TB、hs-CR 及 FIB 水平的比較18-19
- 3.4 ACITDM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輕度缺損組與中重度缺損組TB、hs-CRP及FIB水平的比較19-20
- 3.5 ACITDM患者中小面積梗死組與大面積梗死組TB、hs-CRP及FIB水平比較20-21
- 3.6 二項分類Logsitic回歸分析21-22
- 第四章 討論22-33
- 4.1 血清總膽紅素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關系24-27
- 4.2 hs-CRP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關系27-28
- 4.3 血漿纖維蛋白原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關系28-30
- 4.4 炎癥反應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關系30-31
- 4.5 頸動脈彩超在評估動脈粥樣硬化中的價值31-32
- 4.6 對梗死灶面積大小類型的預測因素32-33
- 第五章 結論33-34
- 第六章 研究不足與展望34-35
- 參考文獻35-42
-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表42-43
- 在校期間學術成果43-44
- 致謝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海城;姜雪萍;高琦;;腦梗死患者頸部血管超聲及血糖、血脂、FIB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年14期
2 夏曙光;董玉芹;徐稟起;;阿司匹林及穩(wěn)心顆粒對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血清CRP和FIB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1年03期
3 肖艷,張曉鶯;東菱迪芙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前后FIB和血流變的變化[J];農(nóng)墾醫(yī)學;2004年04期
4 何燕霞;王中全;宋改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FIB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年01期
5 鞠愛霞;李偉;趙猛;;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FIB、hs-CRP水平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的關系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年29期
6 翟斌;;FIB檢測在2型糖尿病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年31期
7 朱葉;方波;黃春蘭;黃麗;楊光;;降解海藻酸鈉磺化衍生物選擇清除血漿LDL/Fib的性能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年01期
8 殷良;叢海霞;方波;上官阿路;;磺酸基降解黃原膠選擇性清除血漿LDL/Fib的研究[J];化學世界;2010年02期
9 楊光;方波;田學寶;王睿睿;陳晶晶;杜龍兵;;低聚香豆膠磺化衍生物選擇清除血漿LDL/Fib的性能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年02期
10 劉艷;宋春江;羅小晶;;血清CRP及FIB與腦梗死神經(jīng)功能缺損相關性[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澤庚;王傳博;彭波;童佳兵;楊程;季紅燕;;芪白平肺膠囊對慢阻肺痰瘀阻肺證模型大鼠NO、ET-1、FIB的影響[A];全國中醫(yī)內(nèi)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任雪艷;孟盡海;;丙泊酚對創(chuàng)傷家兔FIB、D-D和PAgT的影響[A];2009年西部麻醉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包紅輝;大腦中動脈區(qū)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漿hs-CRP、HCY、FIB與經(jīng)顱多普勒血流動力學分型的臨床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趙靜靜;FIB(rs6056)基因多態(tài)性、ICAM-1及ET-1與糖尿病足的相關性研究[D];蚌埠醫(yī)學院;2015年
3 葉小祥;血TB、hs-CRP及FIB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4 董廣敬;喉癌及其各中醫(yī)證型與FIB的關系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5 路青玲;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對MPV及FIB的影響與冠心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董興龍;TIA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液TG、Tch、FIB檢測及意義[D];青島大學;2005年
7 高婷婷;基于FIB制備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血TB、hs-CRP及FIB與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49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1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