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治療對缺血性卒中3年復發(fā)率影響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盲法評價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09:5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為通過隨訪對照設計盲法評價的方法前瞻性的評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應用氟西汀治療對缺血性卒中3年復發(fā)率的影響。方法:本研究連續(xù)納入符合研究標準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各202例。所有納入患者均參考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及卒中協(xié)會缺血性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治療指南來制定治療方案,接受相同的康復治療及健康宣教。此外,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同等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氟西汀20mg/天治療,療程90天,隨訪期限3年,隨訪90天時復查缺血性卒中相關危險因素指標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我們通過生存分析、單因素及多因素Cox回歸分析方法評價氟西汀治療是否對缺血性卒中3年復發(fā)率存在獨立影響。結果:患者年齡、性別、卒中分型、開始治療時間、基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基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基線卒中危險因素評估、基線治療等基線特征比較對照組與治療組無顯著差異(均P0.05);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隨訪90天復查收縮壓、舒張壓、血甘油三酯、血總膽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血超敏C反應蛋白、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等組內(nèi)比較均較基線水平顯著降低,血高密度脂蛋白組內(nèi)比較均較基線水平顯著升高(均P0.05);治療組患者隨訪90天時復查收縮壓、血總膽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降低(P=0.002,P=0.002,P=0.018,P=0.011);治療組患者隨訪90天復查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血超敏C反應蛋白等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降低(P=0.039,P=0.006,P=0.043);隨訪期內(nèi)出現(xiàn)癲癇、胃腸道出血、暈厥、過敏反應、腦梗死后癥狀性腦出血及死亡事件比較,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無顯著差異(均P0.05);經(jīng)Kaplan-Meier法比較,治療組患者隨同時治療組患者在訪3年無復發(fā)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85.1%Vs75.7%,P=0.016);同時,在3年隨訪期內(nèi),經(jīng)Kaplan-Meier法比較,隨訪90天后(停用氟西汀后)的無復發(fā)率,治療組患者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87.0%Vs79.3%,P=0.043)。再經(jīng)多因素的Cox回歸風險模型分析提示,氟西汀治療是降低缺血性卒中3年內(nèi)復發(fā)的獨立影響因素(HR=0.594,95%CI:0.376~0.938,P=0.025)。結論: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應用氟西汀(每日20mg)治療90天可顯著降低3年內(nèi)缺血性卒中的復發(fā)。
【學位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43.3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缺血性卒中的高發(fā)病率與高殘疾率
1.2 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與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可能作用
1.3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應用于缺血性卒中研究進展
1.4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對卒中發(fā)病影響的相關研究
1.5 目前相關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納入、排除及中途退出標準
2.2 隨機化原則
2.3 盲法原則
2.4 樣本量估計
2.5 治療方案
2.6 主要觀察指標
2.7 終點事件
2.8 依從性評估
2.9 倫理學規(guī)范
2.10 統(tǒng)計學分析
2.11 研究注冊及資助
3 結果
3.1 基線資料比較
3.2 隨訪過程相關事件比較
3.3 對照組與治療組隨訪90天復查相關指標比較
3.4 對照組與治療組隨訪3年內(nèi)缺血性卒中復發(fā)情況比較
3.5 缺血性卒中隨訪3年內(nèi)復發(fā)的Cox風險模型回歸分析
4 討論
4.1 氟西汀降低缺血性卒中復發(fā)風險的可能原因機制分析
4.2 氟西汀治療缺血性卒中的相關出血事件分析
4.3 氟西汀停用后對缺血性卒中影響分析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結論
參考文獻
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附錄:知情同意書模板
附錄:博士學習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2830679
【學位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43.3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缺血性卒中的高發(fā)病率與高殘疾率
1.2 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與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可能作用
1.3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應用于缺血性卒中研究進展
1.4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對卒中發(fā)病影響的相關研究
1.5 目前相關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納入、排除及中途退出標準
2.2 隨機化原則
2.3 盲法原則
2.4 樣本量估計
2.5 治療方案
2.6 主要觀察指標
2.7 終點事件
2.8 依從性評估
2.9 倫理學規(guī)范
2.10 統(tǒng)計學分析
2.11 研究注冊及資助
3 結果
3.1 基線資料比較
3.2 隨訪過程相關事件比較
3.3 對照組與治療組隨訪90天復查相關指標比較
3.4 對照組與治療組隨訪3年內(nèi)缺血性卒中復發(fā)情況比較
3.5 缺血性卒中隨訪3年內(nèi)復發(fā)的Cox風險模型回歸分析
4 討論
4.1 氟西汀降低缺血性卒中復發(fā)風險的可能原因機制分析
4.2 氟西汀治療缺血性卒中的相關出血事件分析
4.3 氟西汀停用后對缺血性卒中影響分析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結論
參考文獻
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附錄:知情同意書模板
附錄:博士學習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年11期
2 方向華;湯哲;項曼君;Zachary Z;陳彪;吳曉光;劉宏軍;刁麗君;;北京市55歲以上人群1992年和2000年腦卒中患病率和殘疾率情況及變動趨勢[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年01期
本文編號:28306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306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