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58基因多態(tài)性與多發(fā)性硬化易感性的系統評價
【圖文】:
山西醫(yī)科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例與對照的可比性 6:暴露的確定 7:暴露的確定方法是否相同 8:無應答率2.4 meta-分析結果2.4.1 CD58rs2300747 與多發(fā)性硬化Bashinskaya[2,3,4]等3個研究報道了MS組與對照組CD58rs2300747的表達情況,最終 MS 組納入 8528 例,對照組納入 9786 例。納入的研究經檢驗無異質性(P=0.51,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CD58rs2300747 位點存在 G/A 等位基因,以 G 基因為暴露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合并效應量分析結果提示合并 OR 值為0.85,95%CI 為(0.78,0.94),P= 0.0007.(見圖 1)。說明 CD58rs2300747 基因多態(tài)性與 MS 有相關性,此位點 G 等位基因可能為 MS 的保護基因。
圖 2 CD58 rs12044852*C 與多發(fā)性硬化易感性的 Meta 分析2.4.3 CD58 rs1335532 與多發(fā)性硬化ANZ gene[9]的 2 個研究報道了 MS 組與對照組 CD58 rs1335532 的表達情況,最后 MS 組納入 805 例,對照組納入 1465 例,最后納入的各研究結果間無統計學異質性(P=0.70,I2=0%),故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rs1335532 位點存在 G/A 等位基因,以 G 基因存在為暴露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合并效應量分析結果顯示合并 OR 值為 0.78,95%CI 為(0.71,0.86),P<0.00001.(圖 3)。說明 CD58 rs1335532 基因多態(tài)性與多發(fā)性硬化相關,且此位點 G 等位基因可能為多發(fā)性硬化的保護基因。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明;閆德棋;趙賀玲;潘更毅;薛梅芳;文進;;血清中INF-γ、MMP-9對多發(fā)性硬化患者病情及遠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年10期
2 吳斌;盧宏;王濤;徐炳欣;;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多發(fā)性硬化相關性研究[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3年05期
3 孟麗紅;胡登科;楊昆勝;;Nogo及雌激素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多發(fā)性硬化的研究[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年10期
4 唐麗梅;洪波;李延崢;檀國軍;張傳金;孫麗麗;任國勇;郭力;;基質金屬蛋白酶9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大鼠發(fā)病過程中的動態(tài)表達[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1年06期
5 孫慶利;樊東升;孫阿萍;壽延紅;傅瑜;李小剛;謝汝萍;;中國多發(fā)性硬化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β基因多態(tài)性的Meta分析[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1年04期
6 王秀麗;李亞;張牧霞;孟凡茹;王穎;郭力;;INF-γ第三內含子區(qū)+2707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與多發(fā)性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年01期
7 李傳斌;盧宏;張深義;趙偉麗;;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5A/6A基因多態(tài)性與多發(fā)性硬化相關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年09期
8 李玉華;孫煒;朱國奎;趙國祥;;腫瘤壞死因子α,β基因多態(tài)性與多發(fā)性硬化關系的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9期
9 鄧麗花;陳世件;漆堅;孫堅;程獻;郭峰;;慢性腎衰患者紅細胞免疫黏附功能和CD58的表達及蚓激酶對其的影響[J];江西醫(yī)藥;2009年02期
10 郭曉青;何玉林;王清峰;關慧敏;;CD2和CD58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7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羅欣彤;中國河北漢族人群基質金屬蛋白酶9基因R279Q多態(tài)性與視神經脊髓炎及多發(fā)性硬化的相關性[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許國榮;IL-7RA、IL-2RA基因多態(tài)性和中國南方漢族人多發(fā)性硬化關系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6684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6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