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壓豆治療經典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瘀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07:58
【摘要】:目的:通過對耳穴壓豆聯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經典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瘀血阻竅型眩暈)的研究探討,評價該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東阿縣中醫(yī)院內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診斷為經典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瘀血阻竅型眩暈))的住院病人68例,按隨機單盲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耳穴壓豆治療。有基礎疾病的在不干擾本研究前提下可依先前醫(yī)囑用藥,療程2周。療程結束后觀察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眩暈癥候積分量表評分、DARS量表評分、TCD檢查BA及VA血流改變,臨床療效,住院天數,使用SPSS 19統(tǒng)計軟件包錄入數據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共納入患者68例,其中研究組34例,對照組34例,無剔除病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基礎疾病及眩暈癥候等方面相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在臨床療效、眩暈癥候積分量表評分、DARS量表評分、TCD檢查BA及VA血流改變、住院天數方面比較,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結論:經典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瘀血阻竅型眩暈)的耳穴壓豆療法,優(yōu)于單一的西醫(yī)治療方法,在臨床療效、縮短住院天數方面優(yōu)勢明顯,是合理、切實可行的。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3
本文編號:2605697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洪;黃文琴;賀曉琴;;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堿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眩暈[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5期
2 姜偉;趙曉峰;孟智宏;;后循環(huán)缺血的名稱演變及治療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13年06期
3 劉廣西;張伯興;劉書珍;;自擬益氣活血化痰湯聯合西藥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5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3年01期
4 耿銀龍;常誠;曹輝;;后循環(huán)缺血的評價方法探討[J];中醫(yī)學報;2012年06期
5 許敏;陸學勝;;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及其伴隨癥狀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2年03期
6 吳曉丹;張林;楊勇;白晶;王煦;;《傅青主女科》治療痛經方劑配伍規(guī)律分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7 魏微;張微微;王娟;;天麻素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眩暈的療效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0年04期
8 趙鋼;崔麗英;韓軍良;;眩暈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年05期
9 張靜;王京奇;;化痰活血湯治療后循環(huán)梗死性眩暈30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10年02期
10 陳文鋒;;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58例[J];新中醫(yī);2010年01期
,本文編號:2605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056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