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內(nèi)動脈顱內(nèi)段鈣化與腦小血管病影像學相關(guān)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02:18
【摘要】:目的分析293例患者頸內(nèi)動脈顱內(nèi)段鈣化(I-ICAC)與腦白質(zhì)高信號(WMH)的影像資料,探討I-ICAC與WMH之間的影像學相關(guān)關(guān)系;并通過對263例患者I-ICAC與腔隙性腦梗死(LI)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探討I-ICAC與LI之間的影像學相關(guān)關(guān)系。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先后行頭顱MRI和CTA檢查的293例患者的影像學資料。根據(jù)I-ICAC評分不同分為無~輕度鈣化組(≤2分)和中~重度鈣化組(≥3分)兩組。采用Fezakas量表對WMH進行評分,根據(jù)評分不同分為無~輕度WMH組(≤1分)和中~重度WMH組(≥2分)兩組,分析探討I-ICAC與WMH的影像學相關(guān)性。另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先后行頭顱MRI和CTA檢查的263例患者的影像學資料,根據(jù)I-ICAC評分不同分為無~輕度鈣化組(≤2分)和中~重度鈣化組(≥3分)兩組。根據(jù)LI數(shù)量不同分為無~輕度LI組(≤3個)和中~重度LI組(≥4個),分析探討I-ICAC與LI的影像學相關(guān)性。結(jié)果(1)無~輕度WMH組與中~重度WMH組患者在年齡、高血壓、I-ICAC評分方面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年齡、高血壓及I-ICAC是WMH的危險因素(P0.05)。(3)在高齡(≥68周歲)患者中,I-ICAC(輕度鈣化:OR=2.307,95%CI:1.066~4.992;中~重度鈣化:OR=1.994,95%CI:1.075~3.698)是中~重度WMH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4)不同分組的LI患者在年齡、高血壓、I-ICAC評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高血壓、I-ICAC(OR=1.135,95%CI:1.012~1.273)是LI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jié)論(1)I-ICAC與WMH具有顯著相關(guān)性;(2)I-ICAC是高齡患者WMH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嚴重程度是WMH嚴重程度的預測因子;(3)I-ICAC與LI具有顯著相關(guān)性;(4)I-ICAC是LI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嚴重程度是LI數(shù)量的預測因子。
【圖文】:
分:厚而連續(xù)的鈣化;4分:血管壁鈣化呈雙軌征。兩側(cè)I-ICAC評分加和為動脈鈣化最終評分。根據(jù)評分不同分為兩組:無~輕度鈣化組(≤2分),中~重度鈣化組(≥3分)(見圖1-1)。②WMH評分:采用Fezakas量表[8]分別對深部腦白質(zhì)高信號(deep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及側(cè)腦室旁腦白質(zhì)高信號(periventricularhyperintensities,,PVH)進行評分。PVH:0分:無病變;1分:帽狀或者鉛筆樣薄層病變;2分:病變呈光滑的暈圈;3分:不規(guī)則的側(cè)腦室旁高信號,延伸到深部白質(zhì)。DWMH:0分:無病變;1分:點狀病變;2分:病變有融合趨勢;3分:病變大面積融合。兩部分評分加和為最終評分。Fezakas量表評分≤1分為無~輕度WMH組,≥2分為中~重度WMH組(見圖1-2)。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 SPSS 20.0 軟件。無~輕度 WMH 與中~重度 WMH 患者人口學特征比較采用
DWMH:0分:無病變;1分:點狀病變;2分:病變有融合趨勢;3分:病變大面積融合。兩部分評分加和為最終評分。Fezakas量表評分≤1分為無~輕度WMH組,≥2分為中~重度WMH組(見圖1-2)。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 SPSS 20.0 軟件。無~輕度 WMH 與中~重度 WMH 患者人口學特征比較采用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3.3
本文編號:2588062
【圖文】:
分:厚而連續(xù)的鈣化;4分:血管壁鈣化呈雙軌征。兩側(cè)I-ICAC評分加和為動脈鈣化最終評分。根據(jù)評分不同分為兩組:無~輕度鈣化組(≤2分),中~重度鈣化組(≥3分)(見圖1-1)。②WMH評分:采用Fezakas量表[8]分別對深部腦白質(zhì)高信號(deep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及側(cè)腦室旁腦白質(zhì)高信號(periventricularhyperintensities,,PVH)進行評分。PVH:0分:無病變;1分:帽狀或者鉛筆樣薄層病變;2分:病變呈光滑的暈圈;3分:不規(guī)則的側(cè)腦室旁高信號,延伸到深部白質(zhì)。DWMH:0分:無病變;1分:點狀病變;2分:病變有融合趨勢;3分:病變大面積融合。兩部分評分加和為最終評分。Fezakas量表評分≤1分為無~輕度WMH組,≥2分為中~重度WMH組(見圖1-2)。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 SPSS 20.0 軟件。無~輕度 WMH 與中~重度 WMH 患者人口學特征比較采用
DWMH:0分:無病變;1分:點狀病變;2分:病變有融合趨勢;3分:病變大面積融合。兩部分評分加和為最終評分。Fezakas量表評分≤1分為無~輕度WMH組,≥2分為中~重度WMH組(見圖1-2)。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 SPSS 20.0 軟件。無~輕度 WMH 與中~重度 WMH 患者人口學特征比較采用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3.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傅君嫻;陳小玲;謝麗桔;鄭韻秋;張清香;張勝;王丹妮;李智文;蔡斌;;尿酸與腦白質(zhì)高信號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6年12期
2 沈雷;張永巍;呂楠;黃清海;鄧本強;;血流動力學對顱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計算機數(shù)值模擬研究[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6年03期
3 李燕;宋佳成;孟歡;余靜;洪汛寧;馬占龍;施海彬;;顱內(nèi)動脈鈣化與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影像學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年09期
4 黃麗丹;鄧麗珠;趙文俊;陳麗君;段少銀;;頸內(nèi)動脈虹吸部血流動力學模擬與影響因素[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年37期
5 雷立存;杜亞強;何麗;王偉秀;武延華;郭欣珊;;深部腦白質(zhì)缺血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R擴散張量成像的相關(guān)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年10期
6 李偉;李桂林;王擁軍;;腦小血管病[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0年02期
7 田作軍;劉磊;董亞賢;李少明;邵明;;影響頸動脈斑塊形成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8年11期
本文編號:25880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5880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