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環(huán)對血氣分析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0-14 18:47
目的探討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環(huán)狀態(tài)改變對血氣分析的影響,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8年1月-6月在洛陽市中心醫(yī)院住院的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為病例組,隨機選取同期健康體檢無異常者40名為對照組,采集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及血液等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分離,檢測兩組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經(jīng)皮組織氧分壓(tcpO2)、經(jīng)皮組織二氧化碳分壓(tcpCO2)、氧偏移度水平。結(jié)果 40例患者共分離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真菌分別占70.83%、25.00%、4.17%。兩組PaO2、PaCO2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病例組tcpCO2、氧偏移度水平分別為(49.91±12.77)mmHg、(0.42±0.13)%,高于對照組(P<0.05),tcpO2為(46.67±11.46)mmHg,低于對照組(P<0.05)。最終28例存活、12例病死,病死患者在入...
【文章來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0,3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2.1 病原菌檢測
1.2.2 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檢測
1.3 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 果
2.1 兩組臨床資料
2.2 病例組患者病原菌檢測結(jié)果
2.3 病例組與對照組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水平
2.4 病例組患者預后情況及不同預后患者入院時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水平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創(chuàng)tcpO2、tcpCO2和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與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環(huán)的相關(guān)性[J]. 劉小明,陳澤,孫慧芳,劉秀娟.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8(10)
[2]急腹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研究[J]. 周峰,晏玉奎,許嵐,談鷹,徐鑫.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05)
[3]拯救膿毒癥運動:膿毒癥與感染性休克治療國際指南(2016)的進展與評論[J]. 謝劍鋒,邱海波. 中華重癥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7(01)
[4]無創(chuàng)經(jīng)皮組織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監(jiān)測在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孫樂瑾,朱永,王華杰.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24)
[5]中心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對血液凈化治療頑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測價值[J]. 吳文,李敏,吳海鷹,聶昆,趙有芳,陳濤,張毅,余濤,錢傳云.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5 (09)
[6]經(jīng)皮組織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評估價值的臨床研究[J]. 瞿金龍,趙良,王慮,王璽,李文放,林兆奮,劉雪峰.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5 (03)
[7]膿毒癥和感染性休克治療進展[J]. 劉相德. 創(chuàng)傷與急危重病醫(yī)學. 2014(01)
[8]急腹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分析及腦鈉肽對預后的評估分析[J]. 李淑雯,孫風紅,陶尊曉,宋晶,趙玉芳.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16)
本文編號:3436657
【文章來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0,3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2.1 病原菌檢測
1.2.2 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檢測
1.3 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 果
2.1 兩組臨床資料
2.2 病例組患者病原菌檢測結(jié)果
2.3 病例組與對照組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水平
2.4 病例組患者預后情況及不同預后患者入院時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水平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創(chuàng)tcpO2、tcpCO2和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與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環(huán)的相關(guān)性[J]. 劉小明,陳澤,孫慧芳,劉秀娟.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8(10)
[2]急腹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研究[J]. 周峰,晏玉奎,許嵐,談鷹,徐鑫.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05)
[3]拯救膿毒癥運動:膿毒癥與感染性休克治療國際指南(2016)的進展與評論[J]. 謝劍鋒,邱海波. 中華重癥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7(01)
[4]無創(chuàng)經(jīng)皮組織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監(jiān)測在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孫樂瑾,朱永,王華杰.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24)
[5]中心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對血液凈化治療頑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測價值[J]. 吳文,李敏,吳海鷹,聶昆,趙有芳,陳濤,張毅,余濤,錢傳云.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5 (09)
[6]經(jīng)皮組織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評估價值的臨床研究[J]. 瞿金龍,趙良,王慮,王璽,李文放,林兆奮,劉雪峰. 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5 (03)
[7]膿毒癥和感染性休克治療進展[J]. 劉相德. 創(chuàng)傷與急危重病醫(yī)學. 2014(01)
[8]急腹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分析及腦鈉肽對預后的評估分析[J]. 李淑雯,孫風紅,陶尊曉,宋晶,趙玉芳.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16)
本文編號:3436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4366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