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結核病并發(fā)低白蛋白血癥的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07:18
【摘要】:目的:了解兒童結核病并發(fā)低白蛋白血癥的臨床特點,為提高診療水平、改善預后提供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初診結核病且并發(fā)有低白蛋白血癥的病例共61例(實驗組)及同時期于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初診結核病且未并發(fā)有低白蛋白血癥的病例共66例(對照組),共127例。數據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以P0.05認為有統計學差異。結果:1)一般情況:實驗組與對照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例來源、發(fā)病到就診時間分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但實驗組患兒體重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4),住院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07)。2)流行病學史:實驗組BCG接種率低于對照組患兒(52.5%VS 81.8%),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兩組患兒在結核病人接觸史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3)臨床類型: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血行播散型肺結核(15例、7例,P=0.037)、結核性胸膜炎(27例、21例,P=0.043)、腹腔結核(19例、10例,P=0.032)等臨床類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原發(fā)性/繼發(fā)性肺結核、淋巴結結核、結核性腦膜炎、骨關節(jié)結核、結核性心包炎等臨床類型不具有統計學差異。4)主要臨床表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體重下降(60.7%、31.8%,P=0.002)、面色蒼白(60.7%、28.8%,P=0.001)、精神萎靡(65.6%、21.2%,P0.001)、納差(83.6%、39.4%,P0.001)、腹脹(27.9%、13.6%,P=0.047)、腹瀉(41.0%、13.6%,P=0.001)、腹部揉面感(50.8%、13.6%,P0.001)等臨床表現存在統計學差異,在發(fā)熱、潮熱、盜汗、淋巴結腫大、嘔吐、腹痛等臨床表現不具有統計學差異。5)實驗室檢查:實驗組患兒淋巴細胞比率(0.20±0.10 VS0.31±0.16,P0.001)、血紅蛋白計數(94.34±24.43 VS 114.41±15.52,P0.001)、血清總蛋白(52.6±0.6 VS 66.4±13.5,P0.001)、血清白蛋白(24.6±5.2 VS 38.6±9.2,P0.001)與白球比(0.98±0.25 VS1.52±0.55,P0.001)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中性粒細胞比率(0.75±0.11 VS 0.64±0.16,P0.001)、CRP(38.8±23.4 VS 19.9±22.7,P0.001)、PCT(0.31 VS 0.06,P=0.001)、ALT(28.0±19.8 VS 20.1±23.5,P=0.043)、AST(42.2±37.1 VS 29.3±20.2,P=0.018)、貧血嚴重程度(P0.001)顯著高于對照組。6)影像學檢查:實驗組患兒胸部CT粟粒樣改變比例(24.6%VS 10.6%,P=0.037)、胸膜病變/胸腔積液比例(44.3%VS 31.8%,P=0.043)顯著高于對照組。7)結核相關診斷檢查:組間PPD、T-SPOT.TB及結核抗體陽性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但實驗組結核抗原A(50 VS 9,P=0.014)和B斑點數(50 VS 16,P=0.028)均顯著高于對照組。8)預后:實驗組患兒病死率21.9%(9/41),對照組患兒病死率6.8%(3/44),差異顯著(P=0.045)。9)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未接種BCG、體重下降、納差、腹瀉、貧血為結核病患兒發(fā)生低白蛋白血癥獨立危險因素。結論:實驗組患兒體重顯著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BCG接種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呼吸道癥狀相對較輕,但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癥狀較為嚴重,臨床多表現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胸膜炎及腹腔結核;實驗組患兒通常并發(fā)較為嚴重的貧血,且存在較為顯著的血象改變,淋巴細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細胞比率上升,且患兒存在更強的炎癥反應,T-SPOT A、B抗原斑點數更高;實驗組患兒胸部病變更為嚴重;實驗組患兒病死率較高,預后更差。未接種BCG、體重下降、納差、腹瀉、貧血是結核病患兒并發(fā)低白蛋白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529.9
本文編號:2684914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529.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廖瓊;譚珊;朱渝;萬朝敏;鄧思燕;舒敏;;兒童耐藥結核病的臨床特點及二線抗結核治療效果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7年02期
2 孫超;郭欣;許新華;王琳;;低蛋白血癥與臨床各系統疾病轉歸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3 徐鵬;甘明宇;高謙;;二代測序技術在結核分枝桿菌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微生物與感染;2015年01期
4 張雪;潘家華;周浩泉;陳付哲;張慧芳;;兒童結核病279例的臨床特點[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年10期
5 鄒丹;劉泉波;;兒童結核病死亡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兒科藥學雜志;2014年05期
6 宋越;;低蛋白血癥與結核患者的相關性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年13期
7 張麗麗;趙勇;;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癥與結核患者肺部病變的相關性[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年06期
8 賈磊;李雪;李峻;劉小秋;姜世聞;;我國非戶籍人口結核病登記狀況地理分布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2年11期
,本文編號:2684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6849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