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中的探尋與懷疑 ——弗吉尼亞·伍爾夫作品中的真實自我
發(fā)布時間:2021-04-27 13:16
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自我”是二十世紀作家、哲學家以及心理學家等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弗吉尼亞·伍爾夫作為該時期西方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同樣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自我問題的糾結。從意識到自我的失落,繼而努力去探尋,到最后對真實自我不確定性的懷疑,反映出伍爾夫在自我問題上具有復雜的態(tài)度。第一章,分三部分來說明伍爾夫對自我于現(xiàn)實中失落的焦慮。首先,通過分析人物克拉麗薩,來說明自我總是徘徊在虛假的社會個性和豐富的內(nèi)在自我之間,并承受著這份沖突所帶來的不安與痛苦;其次,通過分析瘋狂形象賽普蒂默斯,來說明自我失落走向兩個極端,將導致自我的分裂;最后,結合女性主義思想,分析伍爾夫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父權體制下女性自我的失落。第二章,研究伍爾夫作品中對真實自我的探尋。一方面,伍爾夫通過人物對重要瞬間的感受來確定自我的存在感,肯定生命的真實狀態(tài);另一方面,她又覺得感性與理性的和諧共存,即兩性共存的狀態(tài),才能避免偏狹,還原本真的自我。但這兩方面的探尋終究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結果。第三章,從伍爾夫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對宇宙神秘性的體驗以及自我融入萬物中去的寧靜感受,來說明宇宙的神秘性決定了自我真實的神秘和不確定;另外,對語言的...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1·1 伍爾夫及其作品與真實自我
1·2 關于伍爾夫自我問題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2 自我的失落
2·1 黑夜與白天——社會個性與內(nèi)在自我的沖突
2·2 賽普蒂默斯的瘋狂——自我的分裂
2·3 家庭天使—父權體制下失落的女性自我
3 真實自我的探尋
3·1 瞬間感覺的真實
3·2 雙性同體的真實自我
4 真實自我的不確定性
4·1 自我融入神秘的宇宙中
4·2 語言的局限性
4·2·1 語言與真實自我
4·2·2 伍爾夫作品中的語言困境
5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附: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頓悟”與“重要瞬間”[J]. 李新博. 文藝評論. 2009(04)
[2]“死亡之中有擁抱”——論伍爾夫的《達洛維太太》中的身份認同危機[J]. 樊麗娜.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05)
[3]向往自由 探求真我——試析伍爾夫的《黑夜與白天》中女主人公的矛盾自我[J]. 張明悅. 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4]找尋自我的心靈之旅——伍爾夫的意識流小說《達洛衛(wèi)夫人》簡析[J]. 楊家興.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
[5]轉喻與隱喻——吳爾夫的敘述語言和兩性共存意識[J]. 李娟. 外國文學評論. 2004(01)
[6]《海浪》:伍爾夫的詞語感覺與生存現(xiàn)實[J]. 鄭文浩.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04(01)
[7]永恒的瞬間——《到燈塔去》中的頓悟與敘事時間[J]. 秦紅.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02)
博士論文
[1]弗吉尼亞·伍爾夫生命詩學研究[D]. 高奮.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論弗·吾爾夫的人格沖突與整合及其在創(chuàng)作中的展現(xiàn)[D]. 何玉蔚.山東師范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163537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1·1 伍爾夫及其作品與真實自我
1·2 關于伍爾夫自我問題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2 自我的失落
2·1 黑夜與白天——社會個性與內(nèi)在自我的沖突
2·2 賽普蒂默斯的瘋狂——自我的分裂
2·3 家庭天使—父權體制下失落的女性自我
3 真實自我的探尋
3·1 瞬間感覺的真實
3·2 雙性同體的真實自我
4 真實自我的不確定性
4·1 自我融入神秘的宇宙中
4·2 語言的局限性
4·2·1 語言與真實自我
4·2·2 伍爾夫作品中的語言困境
5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附: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精神頓悟”與“重要瞬間”[J]. 李新博. 文藝評論. 2009(04)
[2]“死亡之中有擁抱”——論伍爾夫的《達洛維太太》中的身份認同危機[J]. 樊麗娜.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05)
[3]向往自由 探求真我——試析伍爾夫的《黑夜與白天》中女主人公的矛盾自我[J]. 張明悅. 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4]找尋自我的心靈之旅——伍爾夫的意識流小說《達洛衛(wèi)夫人》簡析[J]. 楊家興.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
[5]轉喻與隱喻——吳爾夫的敘述語言和兩性共存意識[J]. 李娟. 外國文學評論. 2004(01)
[6]《海浪》:伍爾夫的詞語感覺與生存現(xiàn)實[J]. 鄭文浩.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04(01)
[7]永恒的瞬間——《到燈塔去》中的頓悟與敘事時間[J]. 秦紅.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02)
博士論文
[1]弗吉尼亞·伍爾夫生命詩學研究[D]. 高奮.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論弗·吾爾夫的人格沖突與整合及其在創(chuàng)作中的展現(xiàn)[D]. 何玉蔚.山東師范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163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316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