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英美文學論文 >

《趙氏孤兒》與《哈姆萊特》的復仇倫理差異

發(fā)布時間:2018-06-08 04:25

  本文選題:《趙氏孤兒》 + 《哈姆萊特》; 參考:《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9期


【摘要】:《趙氏孤兒》與《哈姆萊特》作為中西兩部經(jīng)典悲劇在愛恨情仇問題上的處理方式上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呈示出中國"苦戲"和西方悲劇截然有別的人生態(tài)度。從二者的復仇主題切入,可以清晰洞察到其倫理認知層面的差異,以及由此顯現(xiàn)出的存在深度上的差距。
[Abstract]:Zhao's Orphan and Hamlet, as two classical tragedies of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esse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handling of love and hate, and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attitudes to life in Chinese "bitter drama" and western tragedy. From their revenge theme, we can clearly se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ethical cognition and the depth of their existence.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I106.3-0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孟菲;;回憶:詩意的救贖——以電影《愛比死更冷》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2 陳興良;;關(guān)于死刑的通信[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梁國偉;薛永增;;數(shù)字家庭影院:計算機與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重構(gòu)的觀眾身體空間[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聶欣如;;電影之海釣魚人——德勒茲影像理論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周冬瑩;;論德勒茲的“潛在影像”[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6 艾桂琴;;《青年藝術(shù)家的肖像》中斯蒂芬的時空錯位癥[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7 張婧;;淺析室內(nèi)設(shè)計中的四維空間理論[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年11期

8 劉雨;;現(xiàn)代作家的故鄉(xiāng)記憶與文學的精神還鄉(xiāng)[J];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5期

9 陳興良;被害人有過錯的故意殺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從被害與加害的關(guān)系切入[J];當代法學;2004年02期

10 鄧麗娜;;新詩的古典回響——論卞之琳現(xiàn)代詩的古典意蘊[J];當代小說(下);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子琦;;淺論中國新詩“跨行”語言特征的形成——以卞之琳詩歌創(chuàng)作為中心[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胡占春;胡春健;;基于三域能流空間的體系模式機制問題研究——體系模式機制與模式窗口諧應作用機制[A];2012年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shè)暨科學技術(shù)學兩委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胡占春;胡春健;;基于三域能流空間的體系模式機制問題研究——相似性耗散、破缺、協(xié)同、環(huán)流生成機制與體系流能力的有序、潛序生成機制及結(jié)束語[A];2012年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shè)暨科學技術(shù)學兩委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李明;;茅盾與莊子[A];茅盾研究(第12輯)[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肖曼瓊;翻譯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程代勒;從文化變遷看二十世紀臺灣水墨畫發(fā)展進程[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4 江冬梅;生命·藝術(shù)·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5 王雪松;中國現(xiàn)代詩歌節(jié)奏原理與形態(tài)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入云;問題史:中國新詩的音樂性(1917-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7 張更立;異化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譚曉靜;文化失憶與記憶重構(gòu)[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9 王天紅;中國現(xiàn)代新詩理論與外來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潘建偉;對立與互通:新舊詩壇關(guān)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新新;現(xiàn)代書籍設(shè)計中材料運用的新趨向[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茲電影事件美學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珍;利科的解釋學符號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雷;現(xiàn)代高層建筑表皮生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5 劉道倫;中學數(shù)學概念有效記憶的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劉杰民;石材的建造詩學[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7 張靜妮;^~米繪本敘事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田晉穎;綿延和生命[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波;類型·審美·超越[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郝立方;關(guān)于康德出于義務行為的爭論[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藍仁哲;《哈姆萊特》:演釋人類生死問題的悲劇[J];外國文學評論;2002年01期

2 賴騫宇;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文化語境重新審視《哈姆萊特》[J];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3 邱佳嶺,楊海麗;《哈姆萊特》再論:呼喚理性[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王毅;論戲劇《哈姆萊特》主人公的悲劇[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梁超群,張鍔;1601年的《哈姆萊特》:結(jié)構(gòu)與人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金濤;《哈姆萊特》的愛情線索[J];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劉曉華;;從女性主義角度看《哈姆萊特》[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S2期

8 王振全;;對于《哈姆萊特》的再思考[J];電影文學;2006年05期

9 周祥;;略論《哈姆萊特》“宏觀延宕”喻指主題的建構(gòu)[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威廉·李黑;麻紅;楊海燕;;《哈姆萊特》離我們有多遠[J];大連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楊正潤;《哈姆萊特》是自傳劇嗎?[N];文藝報;2002年

2 孟夏;用中國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亞[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珊;《哈姆萊特》中的死亡意象與基督教觀念[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944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9944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80d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