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真實到另一種的逃逸—拉康精神分析視野下的《故園風雨后》
本文關鍵詞:一種不真實到另一種的逃逸—拉康精神分析視野下的《故園風雨后》 出處:《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伊夫林·沃(1903-1966)是二戰(zhàn)后英國重要小說家之一。1928年出版的小說《衰落與瓦解》奠定了他優(yōu)秀諷刺小說家的地位。而1945年二戰(zhàn)勝利后出版的小說《故園風雨后》則標志了沃風格的轉變-在這部小說中,敘事主人公查爾斯在戰(zhàn)爭中偶然重返弗萊特勛爵一家舊居布賴茲赫德,此次重訪引發(fā)了其對與弗萊特勛爵一家往來的回憶,對往事的追憶浸透著今不如昔的調子,主要人物最后也都以皈依天主收場。沃在這部小說中一改以往玩世不恭的輕松文筆,小說的內容和主題也從臧否人物、諷刺世情變成了懷舊和宗教。 國內外對小說的批評也主要聚焦于天主教和懷舊這兩個主題上,本文在此基礎上將著重探討小說中沒有受到足夠關注的另外一個主題:愛。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本文通過對查爾斯和塞巴斯蒂安從小說前半部的不羈的戀人到最后變?yōu)轳Z順的信徒的過程的分析,試圖證明沃在創(chuàng)作人物,構思情節(jié)時并非像一些評論家說的那樣只是要將小說和人物命運作為彰顯自己信仰和價值觀的工具,而是遵循了一定的邏輯,即不論是人物的愛,還是信仰實際都是一種想象性的關系。 通過齊澤克的闡發(fā),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已經(jīng)從之前高居象牙塔、脫離現(xiàn)實的理論擴展到了對意識形態(tài)和現(xiàn)實的批判上,為分析真實和想象的辯證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 本文的引言部分將對以往對《故園風雨后》這部小說的批評進行回顧;第一章將集中介紹和闡發(fā)拉康精神分析理論中與本文關系密切的幾個核心概念:被閹割的主體、想象界、象征界、真實界和欲望;第二章展現(xiàn)的是查爾斯從想象性的戀愛關系過渡到想象性的宗教信仰的過程;第三章將探討塞巴斯蒂安在本就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的想象性戀愛關系破滅后轉而為了維護大他者(即天主教的上帝)完整性變?yōu)樾磐降倪^程;最后是文章結論部分。
[Abstract]:Evelyn Walden 1903-1966. H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itish novelists after World War II. The novel "decline and collapse" published in 1928 established his position as an excellent satirical novelist. Marks a shift in Waugh's style-in this novel. Charles, the protagonist of the narrator, accidentally returns to the family's old home, Briz Hurd, during the war. The visit triggered his recollection of his contacts with Lord Flaite's family. The recollection of the past is imbued with the tone of the past, and the main characters end up in conversion to God. In this novel, Waugh changes the former cynical and relaxed style, and the content and theme of the novel are also from Zang Fu. Satire becomes nostalgia and religion. The criticism of novels at home and abroad also focuses on the themes of Catholicism and nostalgi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another theme that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novel: love. With the help of Lacan's psychoanalysis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Charles and Sebastian changing from the unruly lover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novel to the tame believer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novel,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e that Vaud is creating characters. The plot is not designed as some critics say just to the novel and the fate of characters as a tool to show their beliefs and values, but to follow a certain logic, that is, whether it is the love of characters. Or belief is actually a kind of imaginative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elucidation of Zizek, Lacan's psychoanalysis theory has expanded from the theory of living in the ivory tower before to the criticism of ideology and reality. It provides a new dimension for analyz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past criticism of this novel; The first chapter will focus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elucidation of several core concepts in Lacan's psychoanalysis theory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article: castrated subject, imagination, symbol, reality and desire; The second chapter shows Charles' transition from imaginative love relationship to imaginative religious belief.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Sebastian turning into a believer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integrity of the other (that is, the Catholic Go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imaginary love relationship which is intended to escape the "reality";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琴;;論精神分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06期
2 楊蘇曉;;精神癥狀的表現(xiàn)與精神分析[J];才智;2009年11期
3 趙純基;;當舞蹈遇到“精神分析美學”——讀《弗洛伊德論創(chuàng)造力與無意識》的思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孟隋;;“少年派”不能承受的真相——淺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精神分析[J];電影評介;2013年16期
5 張杰;論文藝學中的精神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6 劉翔平;;精神分析與釋義學——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論[J];心理學探新;1989年03期
7 周虹汝;;愛的煩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讀電影《美女的煩惱》中的愛無能[J];考試周刊;2008年11期
8 吳仕逵;;雪茄的精神分析[J];全國商情;2012年21期
9 商衛(wèi)星;精神分析的哲學透視——讀《心靈深處的王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J];襄樊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鄒強;弗洛伊德幽靈的歌唱——《黑暗之歌》的精神分析闡釋[J];名作欣賞;2005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畏;王德保;;李賀人格及其詩歌之精神分析[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徐春艷;;童話教學的心理學視角闡釋[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C];2013年
3 楊明娟;;退化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朝鳳;精神分析不僅僅只有弗洛伊德[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2 朱國旺;首屆亞洲精神分析大會在京召開[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3 記者 張燦燦 通訊員 海慧芝;首屆亞洲精神分析大會召開[N];健康報;2010年
4 伊安·派克 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心理系 譯 王波 南京大學哲學系;精神分析與資本主義批判[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黃旭邋沈群;精神分析研究在中國[N];中華讀書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梅柏青;霍大同:說吧,創(chuàng)傷[N];成都日報;2010年
7 張頤武;精神分析的當下意義[N];文藝報;2002年
8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肖巍;精神分析告訴你:如何面對抑郁癥這只“黑狗”[N];中國婦女報;2014年
9 趙旭東(中國農業(yè)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弗洛伊德不該被忘記[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李純一;在歐洲,,身份不是崇拜對象,而是問題[N];文匯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智躍;頹圮的邊界與生命的回響[D];蘇州大學;2006年
2 尹立;精神分析與佛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3 崔增寶;從“精神分析”到“精神分裂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衣帆;精神分析文學及文學理論批評的中國化進程透視[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婉;精神分析的中國之旅(1914-1949)[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3 李艷;國內精神分析文獻計量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郝江英;西奧多·賴克的精神分析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5 朱建廷;《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精神分析”闡釋[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5年
6 謝葆輝;譯者的精神分析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晶晶;觀看之道—精神分析對藝術的探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8 鄭小璐;精神分析與佛學自我觀的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9 魏娟;新時期以來的精神分析文學批評的本土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孫旭陽;《時時刻刻》中女性人物的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解讀[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025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140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