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關照下的口譯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 文化人類學 交際學 譯論 相互作用機制 釋意理論 譯語讀者 口譯過程 口譯研究 口譯人才 規(guī)律應用 出處:《知識文庫》2016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在翻譯學的領域當中,口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隨著國際間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對于口譯模式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在過去的研究當中,在交際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等方面,都有所涉及。生態(tài)翻譯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跨學科譯論,其方法、思路、視野等,對于口譯模式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诖,本文對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關照下的口譯模式進行了研究,以期推動口譯水平的不斷提升。生態(tài)翻譯學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其中融合了翻譯學、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study of interpreting mod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depth. Cultural anthropology, sociology, psychology, lingu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are involved. Ecological trans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 theory, its methods, ideas, vision and so on. The study of interpretation mo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interpretation mod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pretation mode under the care of ecological translation theo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interpretation, ecological transl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which combines translation studies.
【作者單位】: 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在翻譯學的領域當中,口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隨著國際間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對于口譯模式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在過去的研究當中,在交際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等方面,都有所涉及。生態(tài)翻譯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跨學科譯論,其方法、思路、視野等,對于口譯模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玫;論東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內(nèi)涵及文化體系特征——從文化人類學方法論談起[J];理論界;2005年04期
2 張凌浩;;基于文化人類學觀點的設計研究[J];裝飾;2006年06期
3 喻仲文;;藝術的詩性本質(zhì)的文化人類學闡釋——兼對當代藝術的思考[J];理論月刊;2006年06期
4 倪麗;;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影像的關系[J];黑龍江史志;2008年14期
5 K·F·奧特拜因,章智源 ,張敦安;文化人類學概論[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4期
6 鄭凡;“文化”猜想錄[J];哲學研究;1986年05期
7 A.庫珀 ,文平;文化人類學[J];國外社會科學;1986年02期
8 ;小說與文化人類學[J];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02期
9 吳琦幸;;再論文化人類學與訓詁學[J];學習與探索;1988年05期
10 吳其南;;兒童文學的文化人類學透視[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陸焱;;德江“過關”儺儀式的文化人類學闡釋[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納日碧力戈;;21世紀:實踐的社會文化人類學[A];民族學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民族學學會第六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3 儀平策;;走近審美文化人類學[A];東方叢刊(2001年第4輯 總第三十八輯)[C];2001年
4 哈寶信;;多元文化與上海的都市化[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一次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5 王德敏;;另一種視角:精神文明動態(tài)過程的文化人類學思考[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6 ;刊首語[A];東方叢刊(1999年第4輯 總第三十輯)[C];1999年
7 ;刊首語[A];東方叢刊(2000年第2輯 總第三十二輯)[C];2000年
8 隴菲;;新體新用論[A];《國學論衡》第一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1998年
9 劉懷榮;;賦法思維的發(fā)生學研究[A];東方叢刊(1996年第3輯 總第十七輯)[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莎;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與藝術行為[N];中國文化報;2002年
2 王卓君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二十載書緣:時代、學科與譯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邴正;從文化哲學到文化人類學[N];光明日報;2010年
4 實建;聚落、鄉(xiāng)土建筑與文化人類學[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5年
5 吳正彪;春節(jié)習俗的文化人類學解析[N];中國民族報;2005年
6 何星亮;簡析西方文化人類學的認識論[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7 杜浩;娛樂化的“傳人”說不可取[N];太原日報;2013年
8 蔡俊生;也談文化學學科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9 何星亮;西方文化人類學的方法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10 ;從文化人類學看旅游新風尚[N];中國旅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旭;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城市適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偉;論法律文化的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洪浩瀚;在上海當“麥工”一種文化人類學的視角與洞見[D];復旦大學;2011年
3 王吉;錢鍾書與文化人類學[D];蘇州大學;2013年
4 王曼曼;基于文化人類學方法的“街拍”服務開發(f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5 張靜;文化人類學資料中文化因素的翻譯策略[D];蘇州大學;2012年
6 程捷音;抉發(fā)人類文化的本質(zhì)[D];蘇州大學;2007年
7 黃曉;“抓周”儀式的文化解讀[D];安徽大學;2012年
8 史軒;日本傳統(tǒng)園林文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9 傅金潔;演戲酬神[D];安徽大學;2012年
10 喻海倫;福州義序半田村民間信仰文化人類學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87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48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