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孩子的詩園》為例論兒童詩翻譯原則
本文關鍵詞:以《一個孩子的詩園》為例論兒童詩翻譯原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詩集《一個孩子的詩園》是世界兒童詩的經(jīng)典之作。《一個孩子的詩園》以纖細的感情和敏銳的筆觸,精確地把握住孩子的情緒和感覺,極其逼真地再現(xiàn)了童年的時光。這些詩歌用詞簡潔但意境豐富,節(jié)奏清晰,聲韻和諧,被譽為兒童學習語言的“最優(yōu)美的啟蒙教材”。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對斯蒂文森這本兒童詩集作出了高度評價:“在英國文學中,這些兒童詩是無與倫比的。”《一個孩子的詩園》的中譯本近年來也相繼涌現(xiàn)并多次再版,受到少年兒童讀者的喜愛。本論文將從兒童詩歌的翻譯原則和特點入手,以《一個孩子的詩園》的英文原本為根據(jù),在眾多的中文譯本中選取屠岸譯本、文愛藝譯本、曾思藝譯本和漪然譯本四個中文譯本進行對比分析。本論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以兒童詩翻譯要有獨特的音樂性為著眼點,結合對比四個中文譯本對《一個孩子的詩園》中的原詩翻譯,從詩歌翻譯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音樂感兩個方面來研究;第二部分以兒童詩翻譯要使用淺易的用詞與語法為原則,分析對照四個中文譯本在詩歌翻譯過程中,在用詞的口語化和語法復雜程度上的差異;第三部分則從兒童詩歌翻譯過程中要有豐富的修辭這一方面入手,分析四個中文譯本在翻譯過程中對于詩歌語言中擬人、對比以及比喻手法的運用。第四部分則根據(jù)鮮活的童心童趣即兒童化的翻譯原則來分析四個中文譯本。
【關鍵詞】:斯蒂文森 《一個孩子的詩園》 譯本 翻譯原則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046;H315.9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7
- 第一節(jié) 國外研究11-12
-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研究12-14
- 第三節(jié) 童謠與童詩的區(qū)別14-15
- 第四節(jié) 兒童詩的翻譯原則15-17
- 第一章 獨特的音樂性17-25
- 第一節(jié) 輕快明朗的節(jié)奏感17-21
- 第二節(jié) 巧用押韻的音樂感21-25
- 第二章 淺易的用詞與語法25-34
- 第一節(jié) 口語化的翻譯25-31
- 第二節(jié) 語法簡單31-34
- 第三章 豐富的修辭手法34-49
- 第一節(jié) 擬人手法的運用35-38
- 第二節(jié) 對比手法的運用38-42
- 第三節(jié) 比喻手法的運用42-49
- 第四章 鮮活的童心童趣49-61
- 第一節(jié) 生動活潑的想象49-54
- 第二節(jié) 童稚優(yōu)美的意境54-61
- 結語61-64
- 參考文獻64-67
- 致謝67-6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旭東;當前兒童詩面臨的難題[J];詩探索;2001年Z2期
2 譚旭東;中國兒童詩發(fā)展芻議[J];婁底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3 曹葦舫;兒童詩的情感表述與情境創(chuàng)造[J];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4 鄧政;淺談兒童詩與兒歌之區(qū)別[J];邵陽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5 任溶溶;;漫談兒童詩的寫作——兒童文學講座之四[J];編創(chuàng)之友;1981年04期
6 金波;;兒童詩片論[J];詩探索;1982年04期
7 祖發(fā)厚;;畫家(兒童詩)[J];中國民族;1984年03期
8 木斧;;圣野的兒童詩[J];詩探索;1984年02期
9 劉康濟;;古代兒童詩屴析(二)[J];唐都學刊;1986年02期
10 高帆;“兒童詩是詩”淺說[J];東北師大學報;199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小山;;他還有一盞童心燈——閱讀屠岸老師翻譯的兒童詩[A];屠岸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彭斯遠;;兒童詩的兩種審美語符應該互補[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旭東;兒童詩在困境中掙扎[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陸梅;現(xiàn)今的兒童詩怎么了?[N];文學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陸梅;讓兒童詩“長上翅膀”[N];文學報;2000年
4 譚旭東;建構兒童詩新的審美空間[N];文藝報;2003年
5 班馬;蕭萍兒童詩:“聽”與“演”的藝術[N];文藝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彭俐;中國兒童詩向何處去?[N];北京日報;2000年
7 譚旭東;兒童詩的人文關懷[N];文藝報;2005年
8 樊發(fā)稼;呼之即出兒童詩的臉[N];中華讀書報;2004年
9 譚旭東;童心詩界[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10 譚旭東;兒童詩的氣質與稟賦[N];文藝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筱雯;基于兒童本位的小學語文兒童詩誦讀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5年
2 馮思佩;兒童詩“導寫”歸真教學案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玲芳;小學兒童詩歌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4 張文斐;以《一個孩子的詩園》為例論兒童詩翻譯原則[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5 澈麗木格;“十七年”蒙古族兒童詩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6 陳芳;宋代兒童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吳章全;論圣野兒童詩的語言藝術特色[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8 姜佐;現(xiàn)當代兒童詩缺少童趣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9 王麗;唐代兒童詩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10 范秋菊;論兒童詩意象的藝術呈現(xiàn)[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以《一個孩子的詩園》為例論兒童詩翻譯原則,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56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8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