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文論到馬列文論:文化身份挪移與中國主體建構
發(fā)布時間:2021-03-01 23:38
西方文論分為在西方的西語西方文論和在中國的漢譯西方文論。前者中國學者無法施加影響,后者滲透了中國學者的主體性建構。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受到廣泛歡迎并產生了深遠影響,從延安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文藝理論為代表的中國話語建構不斷強化。改革開放后進入中國的20世紀西方文論中,盡管呈現(xiàn)出多元性的特點,但是其主流和核心依然是和馬克思主義文論有學術親緣關系或相通相近的西方文論,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左翼文論、后斯大林時代的蘇聯(lián)文論等,第二國際領導人的"修正主義"文論、中世紀文論、同性戀文論等則受到冷遇或拒斥,始終位于邊緣地帶。漢譯西方文論清晰地映照出了西方文論接受中的中國主體性。
【文章來源】:中國文學批評. 2020,(03)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漢譯西方文論的中心位置
二、中國本土經驗空前彰顯
三、去蘇聯(lián)化的理論走向
四、文化身份的模糊與挪移
本文編號:3058189
【文章來源】:中國文學批評. 2020,(03)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漢譯西方文論的中心位置
二、中國本土經驗空前彰顯
三、去蘇聯(lián)化的理論走向
四、文化身份的模糊與挪移
本文編號:30581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5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