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中文化缺省與翻譯補償?shù)难芯?/H1>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22:23
本文關(guān)鍵詞:對《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中文化缺省與翻譯補償?shù)难芯?/strong>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葛浩文 文化缺省 翻譯補償
【摘要】: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曾聲稱,閱讀莫言的作品當從《天堂蒜薹之歌》開始。這是莫言35天內(nèi)寫出的激憤之作,1988年由美國著名漢學家及翻譯家葛浩文譯為英文。作品講述的是在一個虛構(gòu)的地方---天堂縣里發(fā)生的官逼民反的“蒜薹事件”。莫言的作品在西方廣受喜愛和好評,譯者葛浩文功不可沒。葛浩文教授在忠實于原文風貌的基礎(chǔ)上,通過再創(chuàng)作將莫言筆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內(nèi)涵呈現(xiàn)于西方讀者眼前。但是,目前關(guān)于這部小說的研究依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學者將目光停留在了小說的鄉(xiāng)土性特征的研究上,而對其英譯本的研究很少。中國文學若想走出國門,就需要在作品外譯方面有更多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和方向指引。既然《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譯是成功之作,那么其中一定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jīng)驗和策略。在中國文學的外譯當中,文化差異造成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文化缺省是指語言交流時雙方共有文化背景知識的省略,這種缺省不僅會給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造成意義上的真空,而且給譯者和讀者帶來理解上的障礙。 本文將以《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為例,分析其翻譯特點和翻譯策略。第一章將重點介紹莫言和莫言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研究現(xiàn)狀,葛浩文其人及其翻譯風格與思想。第二章著重介紹文化缺省的定義、給譯者帶來的挑戰(zhàn)和對譯者的要求。第三章主要分析《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缺省分類。第四章為主體章節(jié),介紹這本小說中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策略,其中包括增益法、替換、直譯和釋義。第五章為總結(jié)部分。
【關(guān)鍵詞】: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葛浩文 文化缺省 翻譯補償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致謝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文獻綜述8-17
- 1.1 莫言與《天堂蒜薹之歌》8-11
- 1.1.1 莫言簡介8-9
- 1.1.2 《天堂蒜薹之歌》的介紹與研究現(xiàn)狀9-11
- 1.2 葛浩文與《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11-14
- 1.2.1 葛浩文的個人經(jīng)歷11-13
- 1.2.2 葛浩文與《天堂蒜薹之歌》13-14
- 1.3 對葛浩文的翻譯思想、風格與策略的研究現(xiàn)狀14-17
- 1.3.1 葛浩文的翻譯思想14-15
- 1.3.2 葛浩文的“忠實”與“再創(chuàng)作”15
- 1.3.3 葛浩文的翻譯策略15-17
- 二、文化缺省17-22
- 2.1 文化缺省的研究17-20
- 2.1.1 文化缺省的定義17-18
- 2.1.2 文化缺省的交際價值和美學功能18-20
- 2.1.3 文化缺省與文化缺失20
- 2.2 文化缺省引起的翻譯難題20-22
- 2.2.1 文化缺省給譯者的挑戰(zhàn)20-21
- 2.2.2 文化缺省對譯者的要求21-22
- 三、《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缺省22-26
- 3.1 《天堂蒜薹之歌》中詞匯造成的缺省22-23
- 3.2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方言造成的缺省23-24
- 3.3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習語造成的缺省24-25
- 3.4 《天堂蒜薹之歌》中“貓腔”造成的缺省25-26
- 四、《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中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26-33
- 4.1 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策略26-28
- 4.1.1 翻譯補償?shù)亩x26-27
- 4.1.2 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策略27-28
- 4.2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增益補償28-29
- 4.3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替換補償29-30
- 4.4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直譯30-31
- 4.5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釋義31-33
- 五、總結(jié)33-35
- 參考文獻35-38
- 附錄3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叢新強;孫書文;;莫言研究三十年述評[J];東岳論叢;2013年06期
2 王西強,張笛聲;敘事語境轉(zhuǎn)換中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言說——從《紅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王東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gòu)[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年06期
4 廉亞健;;葛浩文翻譯思想探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5 張偉R,
本文編號:8526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852693.html
本文關(guān)鍵詞:對《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中文化缺省與翻譯補償?shù)难芯?/strong>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葛浩文 文化缺省 翻譯補償
【摘要】: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曾聲稱,閱讀莫言的作品當從《天堂蒜薹之歌》開始。這是莫言35天內(nèi)寫出的激憤之作,1988年由美國著名漢學家及翻譯家葛浩文譯為英文。作品講述的是在一個虛構(gòu)的地方---天堂縣里發(fā)生的官逼民反的“蒜薹事件”。莫言的作品在西方廣受喜愛和好評,譯者葛浩文功不可沒。葛浩文教授在忠實于原文風貌的基礎(chǔ)上,通過再創(chuàng)作將莫言筆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內(nèi)涵呈現(xiàn)于西方讀者眼前。但是,目前關(guān)于這部小說的研究依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學者將目光停留在了小說的鄉(xiāng)土性特征的研究上,而對其英譯本的研究很少。中國文學若想走出國門,就需要在作品外譯方面有更多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和方向指引。既然《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譯是成功之作,那么其中一定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jīng)驗和策略。在中國文學的外譯當中,文化差異造成的文化缺省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文化缺省是指語言交流時雙方共有文化背景知識的省略,這種缺省不僅會給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造成意義上的真空,而且給譯者和讀者帶來理解上的障礙。 本文將以《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為例,分析其翻譯特點和翻譯策略。第一章將重點介紹莫言和莫言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的研究現(xiàn)狀,葛浩文其人及其翻譯風格與思想。第二章著重介紹文化缺省的定義、給譯者帶來的挑戰(zhàn)和對譯者的要求。第三章主要分析《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缺省分類。第四章為主體章節(jié),介紹這本小說中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策略,其中包括增益法、替換、直譯和釋義。第五章為總結(jié)部分。
【關(guān)鍵詞】:莫言 《天堂蒜薹之歌》 葛浩文 文化缺省 翻譯補償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致謝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文獻綜述8-17
- 1.1 莫言與《天堂蒜薹之歌》8-11
- 1.1.1 莫言簡介8-9
- 1.1.2 《天堂蒜薹之歌》的介紹與研究現(xiàn)狀9-11
- 1.2 葛浩文與《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11-14
- 1.2.1 葛浩文的個人經(jīng)歷11-13
- 1.2.2 葛浩文與《天堂蒜薹之歌》13-14
- 1.3 對葛浩文的翻譯思想、風格與策略的研究現(xiàn)狀14-17
- 1.3.1 葛浩文的翻譯思想14-15
- 1.3.2 葛浩文的“忠實”與“再創(chuàng)作”15
- 1.3.3 葛浩文的翻譯策略15-17
- 二、文化缺省17-22
- 2.1 文化缺省的研究17-20
- 2.1.1 文化缺省的定義17-18
- 2.1.2 文化缺省的交際價值和美學功能18-20
- 2.1.3 文化缺省與文化缺失20
- 2.2 文化缺省引起的翻譯難題20-22
- 2.2.1 文化缺省給譯者的挑戰(zhàn)20-21
- 2.2.2 文化缺省對譯者的要求21-22
- 三、《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缺省22-26
- 3.1 《天堂蒜薹之歌》中詞匯造成的缺省22-23
- 3.2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方言造成的缺省23-24
- 3.3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習語造成的缺省24-25
- 3.4 《天堂蒜薹之歌》中“貓腔”造成的缺省25-26
- 四、《天堂蒜薹之歌》英譯本中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26-33
- 4.1 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策略26-28
- 4.1.1 翻譯補償?shù)亩x26-27
- 4.1.2 文化缺省的翻譯補償策略27-28
- 4.2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增益補償28-29
- 4.3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替換補償29-30
- 4.4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直譯30-31
- 4.5 《天堂蒜薹之歌》中的釋義31-33
- 五、總結(jié)33-35
- 參考文獻35-38
- 附錄3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叢新強;孫書文;;莫言研究三十年述評[J];東岳論叢;2013年06期
2 王西強,張笛聲;敘事語境轉(zhuǎn)換中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言說——從《紅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王東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gòu)[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年06期
4 廉亞健;;葛浩文翻譯思想探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5 張偉R,
本文編號:8526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85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