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繪畫論文 >

魏晉風度開創(chuàng)文人畫之路

發(fā)布時間:2024-05-07 04:00
  中國特色繪畫文人畫,是歷來中外學者所重點關注的。但他們把目光大都放在了文人畫成熟的宋元時期及明清時期,對于之前的尤其是魏晉時期的文人畫面貌的論述還比較零散,角度也比較單一,對特點的把握不夠。對于文入畫的精神淵源,也有待于從歷史、政治和哲學等角度作進一步考量。至于魏晉風度與文人畫之間的種種內在關系,更有待于作進一步集中深入的論述。 本文將繪畫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追溯到具有中國特色藝術奠基意義的魏晉時期加以研究,把魏晉風度與中國文人畫的關系加以梳理和分析,為更好地解讀中國特色的文人畫藝術提供基石。本文提出,走中國繪畫特殊路線的文人畫在品味、風格和主題上所呈現(xiàn)的特征,都與魏晉風度有著深厚的淵源。在魏晉名士的示范下,繪畫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在功能上、審美上實現(xiàn)了決定性的突破,在其滲入易、玄、道、釋等哲理境界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主體價值的滲入,從而使中國繪畫走向了一條與西方傳統(tǒng)繪畫截然不同的道路。把中國文人畫與魏晉風度聯(lián)系起來解讀中國古代文人的藝術特質,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中國人深邃的思想境界、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玄妙的審美情趣,這對于當代中國繪畫在風格路線上的定位及發(fā)展也是極具參考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魏晉風度與魏晉文人
    2.1 關于文人畫
        2.1.1 何謂文人畫
        2.1.2 文人畫家與職業(yè)畫家
        2.1.3 文人畫的鑒賞
            2.1.3.1 提倡“書畫同源”
            2.1.3.2 強調“詩畫一律”
            2.1.3.3 注重水墨寫意的表現(xiàn)形式
    2.2 關于魏晉風度
        2.2.1 概述
        2.2.2 魏晉文人代表
            2.2.2.1 阮籍
            2.2.2.2 嵇康
    2.3 魏晉風度的藝術性
        2.3.1 魏晉風度形成的背景
        2.3.2 魏晉風度藝術性的表現(xiàn)
            2.3.2.1 對待政治的態(tài)度
            2.3.2.2 對待生活的方式
    2.4 魏晉風度蘊涵的藝術品特點
        2.4.1 自我覺醒
        2.4.2 個性叛逆
        2.4.3 游心太玄
第3章 魏晉風度對文入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
    3.1 概述
    3.2 個體的自我覺醒促成了對自然的審美
    3.3 “游心太玄”情結對自然山水內涵的拓展
        3.3.1 隱逸精神向自然山水審美的轉化
        3.3.2 物向道的轉化
    3.4 隱逸之風對繪畫題材及構圖的影響
        3.4.1 繪畫題材方面
        3.4.2 構圖方式上
    3.5 “個性叛逆”對水墨寫意風格的啟示
        3.5.1 從外在形態(tài)上看
        3.5.2 從審美取向來看
    3.6 秀骨清象的圖樣塑造與“書畫一律”
    3.7 注重自我精神潛藏“詩畫一律”的表達方式
第4章 魏晉風度對文人畫理論的影響
    4.1 魏晉風度對畫論的開掘和突破
    4.2 以形寫神論
        4.2.1 人物品藻標準是“傳神”思想的根蒂
        4.2.2 個體的自我覺醒在該理論中的貫徹
        4.2.3 玄學思想與形神關系論
    4.3 山水暢神論
        4.3.1 山水暢神論的玄學背景
        4.3.2 該畫論中的心物關系與玄學的重我崇神思想
    4.4 氣韻生動論
        4.4.1 謝赫談氣韻生動
        4.4.2 氣韻生動是天人合一的太玄之境
        4.4.3 魏晉審美風尚下的繪畫品評
        4.4.4 主體滲入的品評標準
第5章 結論
    5.1 結論
    5.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667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9667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d67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