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論文本視域下的“寫生觀”——兼論俞劍華藝術史論觀的理論建構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2-01-27 13:24
作為藝術史論家,俞劍華將科學方法運用到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當中,其理性批判的精神推動了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現(xiàn)代轉型。通過《畫論罪言二十一則》的文獻梳理,可見俞劍華山水畫論主要觀點的理論建構價值。文章總結了俞劍華個體知識結構景觀特征,并嘗試分析俞劍華知識結構生成原因,由其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的闡述,肯定了其在中國傳統(tǒng)學術現(xiàn)代轉型之路上的突出貢獻。
【文章來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畫論罪言》手稿影印件,藏于上海圖書館
由文獻文本入手,還可以窺見俞劍華超出時人的知識結構。俞劍華一生著述頗豐,新中國之前就有《中國繪畫史》《最新圖案法》《立體圖案法》和《書法指南》等出版,新中國之后偏向于知識考古以及傳統(tǒng)畫論研究。以目前已經(jīng)出版的著作以及藏于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圖書館等地的手稿整理,俞劍華相關著述成果可分為:知識考古類、美術史類、畫論類、辭典類、寫生游記類、科學原理類以及雜篇類。其著作類型如圖2所示,其學術著述呈現(xiàn)如下的知識結構特征:1.研究視角維度廣
秋江垂釣圖1964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心靈與媒介:新史學視域下的牧溪禪畫圖像[J]. 趙娜. 藝術百家. 2019(05)
[2]整理國故——俞劍華畫籍研究之方法論概述[J]. 荊琦.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8(03)
[3]俞劍華年譜[J]. 周積寅.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1984(03)
本文編號:3612560
【文章來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畫論罪言》手稿影印件,藏于上海圖書館
由文獻文本入手,還可以窺見俞劍華超出時人的知識結構。俞劍華一生著述頗豐,新中國之前就有《中國繪畫史》《最新圖案法》《立體圖案法》和《書法指南》等出版,新中國之后偏向于知識考古以及傳統(tǒng)畫論研究。以目前已經(jīng)出版的著作以及藏于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圖書館等地的手稿整理,俞劍華相關著述成果可分為:知識考古類、美術史類、畫論類、辭典類、寫生游記類、科學原理類以及雜篇類。其著作類型如圖2所示,其學術著述呈現(xiàn)如下的知識結構特征:1.研究視角維度廣
秋江垂釣圖1964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心靈與媒介:新史學視域下的牧溪禪畫圖像[J]. 趙娜. 藝術百家. 2019(05)
[2]整理國故——俞劍華畫籍研究之方法論概述[J]. 荊琦.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8(03)
[3]俞劍華年譜[J]. 周積寅.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1984(03)
本文編號:36125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61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