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魚水百世師:明代三顧草廬主題繪畫之意涵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06:10
文章通過對明代三顧圖像的梳理,發(fā)現(xiàn)這類題材尤其在明代中期較為盛行,但其圖像依據(jù)卻并非取自于《三國志通俗演義》。其次從畫家以及為這類題材寫題畫詩的文人生平活動來看,普遍有幸經(jīng)歷過弘治中興。恰巧這一時期在孝宗禮待正直賢能之士的政策下,筑造了后世明人對于君臣魚水的認知與期許,并將孝宗朝贊譽為君臣魚水之盛世,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三顧主題繪畫較受明代中期畫壇的關(guān)注。
【文章來源】:美術(shù)學報.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傳)李迪《三顧圖》
明代文獻記載戴進曾一度進入內(nèi)廷,如徐沁有所記:“宣德初征入畫院,見讒放歸,以窮死。”[5]另有郎瑛寫到:“福太監(jiān)進畫四幅,并薦先生于宣廟,戴尚未引見也,宣廟召畫院天臺謝廷循評其畫!盵6]因而較多學者將此圖歸為明代宮廷繪畫,如單國強認為此圖的誕生應為畫家在畫院中按照圣意所作,是畫家借助古代圣賢的典故,贊頌當朝皇帝招隱訪賢之意[7]。然戴進在宮廷畫院時間并不長,并不能將其身份單純地定義為宮廷畫家,加上畫中并無紀年信息,僅有尚待考定的“靜庵”款屬兩字,因此目前并無充足的證據(jù)斷定此圖是否為戴進的宮廷之作,如此看來該圖的主題是否與宮廷畫家迎奉圣意有關(guān)尚有討論的空間。但就目前的材料來看這幅傳為戴進所畫《三顧茅廬圖》在明代中期的畫壇中并非孤例,現(xiàn)將筆者的整理陳列如下(表一):通過前表可知明代中期畫家選擇三顧茅廬作為題材并非罕見,此外在較多明代中期文人的詩文集中亦記載較多有關(guān)三顧茅廬圖的題畫詩,由此可見這類題材在明代中期的社會中尤為盛行,并且創(chuàng)作這類題材的畫家身份不僅局限于宮廷畫師,相反多為民間不知名的畫家所繪,那這類畫作對于他們有何意義?基于上述問題,下文將從現(xiàn)存可視的三顧圖像與相關(guān)文獻出發(fā),首先探討明代中期畫家繪制這一類題材的圖像依據(jù)。
[明]《玄德風雪請孔明》刻書插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喻的紀實——《關(guān)羽擒將圖》的主題與功用[J]. 邵彥.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5(06)
[2]明代宮廷畫中的三國故事題材[J]. 單國強.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1(01)
本文編號:3557634
【文章來源】:美術(shù)學報.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傳)李迪《三顧圖》
明代文獻記載戴進曾一度進入內(nèi)廷,如徐沁有所記:“宣德初征入畫院,見讒放歸,以窮死。”[5]另有郎瑛寫到:“福太監(jiān)進畫四幅,并薦先生于宣廟,戴尚未引見也,宣廟召畫院天臺謝廷循評其畫!盵6]因而較多學者將此圖歸為明代宮廷繪畫,如單國強認為此圖的誕生應為畫家在畫院中按照圣意所作,是畫家借助古代圣賢的典故,贊頌當朝皇帝招隱訪賢之意[7]。然戴進在宮廷畫院時間并不長,并不能將其身份單純地定義為宮廷畫家,加上畫中并無紀年信息,僅有尚待考定的“靜庵”款屬兩字,因此目前并無充足的證據(jù)斷定此圖是否為戴進的宮廷之作,如此看來該圖的主題是否與宮廷畫家迎奉圣意有關(guān)尚有討論的空間。但就目前的材料來看這幅傳為戴進所畫《三顧茅廬圖》在明代中期的畫壇中并非孤例,現(xiàn)將筆者的整理陳列如下(表一):通過前表可知明代中期畫家選擇三顧茅廬作為題材并非罕見,此外在較多明代中期文人的詩文集中亦記載較多有關(guān)三顧茅廬圖的題畫詩,由此可見這類題材在明代中期的社會中尤為盛行,并且創(chuàng)作這類題材的畫家身份不僅局限于宮廷畫師,相反多為民間不知名的畫家所繪,那這類畫作對于他們有何意義?基于上述問題,下文將從現(xiàn)存可視的三顧圖像與相關(guān)文獻出發(fā),首先探討明代中期畫家繪制這一類題材的圖像依據(jù)。
[明]《玄德風雪請孔明》刻書插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隱喻的紀實——《關(guān)羽擒將圖》的主題與功用[J]. 邵彥.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5(06)
[2]明代宮廷畫中的三國故事題材[J]. 單國強.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1(01)
本文編號:35576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55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