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橋”的意象
發(fā)布時間:2020-10-16 23:59
“橋”,作為傳統(tǒng)中國繪畫中的一個元素,以其特殊的含義,暗含了所在時代的哲學思想、文化觀念、審美情趣和心理訴求,而成為豐富表現(xiàn)的內容。“橋”不僅能跨越障礙,滿足人們交通的需要,還能滿足人們享受環(huán)境美和藝術美的需求,凝聚著同鄉(xiāng)共俗、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意識,以之為載體,構成了中國多姿多彩的“橋”的文化意象!耙庀蟆笔侵袊糯恼撎赜械囊粋重要理論,即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意象的運用,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言不盡意”的遺憾,明晰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成功地建構了中國古代文化特有的含蓄、凝練、朦朧的意境美。在本文中我試圖通過對部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的分析,找尋這種古代互聯(lián)象征與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心理關系,從而為自己創(chuàng)作打開思路。本論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論文的引言,對研究意義基本問題的闡述,以及對研究內容、研究框架和框架方法的確定,作為本文論述的前提。第二部分為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從歷史的層面論述橋的發(fā)展歷程,從歷史的角度梳理出橋起源、發(fā)展與衰落的大體脈絡。第三部分為本文的第二章,這部分主要從傳統(tǒng)中國繪畫中橋元素的實例的分析,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橋意象的演變。第四部分為本文的第三章,工作與結論,探討了橋意象在當代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趨勢和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學位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21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的意義
2 研究內容
3 研究框架
4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中國“橋”發(fā)展線索
1 "橋"的概念
2 人類造橋歷史
3 小結
第二章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橋”意象的流變
1 橋的意象
1.1 “意象”
2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橋”的意象流變
2.1 畫面組成部分
2.1.1 唐代《明皇幸蜀圖》中的皇家之橋
2.1.2 五代《江行初雪圖》中的野逸之橋
2.1.3 宋代《清明上河圖》中的市井之橋、《西湖爭標圖》、《千里江山圖》中的皇家園林之橋
2.2 接引心靈的紐帶
2.2.1 元代《漢苑圖》中的皇家園林之橋 《葛稚川移居圖》中的野逸之橋
2.2.2 明代《溪橋策蹇圖》《關山行旅圖》中的野逸之橋《雨余春樹圖》中的園林之橋《桃源仙境圖》中的園林之橋
2.2.3 清代《漸江山水立軸》《秋山行旅圖》野逸之橋《梁園飛雪圖》中的皇家園林折廊橋
2.3 小結
第三章 本文主要工作與結論
1 本文主要工作與結論
2 本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
3 今后的工作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43964
【學位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21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的意義
2 研究內容
3 研究框架
4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中國“橋”發(fā)展線索
1 "橋"的概念
2 人類造橋歷史
3 小結
第二章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橋”意象的流變
1 橋的意象
1.1 “意象”
2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橋”的意象流變
2.1 畫面組成部分
2.1.1 唐代《明皇幸蜀圖》中的皇家之橋
2.1.2 五代《江行初雪圖》中的野逸之橋
2.1.3 宋代《清明上河圖》中的市井之橋、《西湖爭標圖》、《千里江山圖》中的皇家園林之橋
2.2 接引心靈的紐帶
2.2.1 元代《漢苑圖》中的皇家園林之橋 《葛稚川移居圖》中的野逸之橋
2.2.2 明代《溪橋策蹇圖》《關山行旅圖》中的野逸之橋《雨余春樹圖》中的園林之橋《桃源仙境圖》中的園林之橋
2.2.3 清代《漸江山水立軸》《秋山行旅圖》野逸之橋《梁園飛雪圖》中的皇家園林折廊橋
2.3 小結
第三章 本文主要工作與結論
1 本文主要工作與結論
2 本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
3 今后的工作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衛(wèi)霞;;淺析宋代風俗畫興盛的原因[J];美術大觀;2009年12期
2 張晶;周曉琳;;試談中國古代文學的橋意象[J];新學術;2009年01期
3 馮合國;儒道互補:進退之辨及其影響[J];理論月刊;2003年11期
本文編號:28439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84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