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語言監(jiān)測中的詞語新義自動發(fā)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17-08-28 21:12

  本文關鍵詞:語言監(jiān)測中的詞語新義自動發(fā)現(xiàn)


  更多相關文章: 詞語新義 自動發(fā)現(xiàn) 超常搭配 新義度 語言監(jiān)測


【摘要】:詞語新義是語言固有的現(xiàn)象,也是語言監(jiān)測的重要內容。人工收集和判別新義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計算機實時、自動地識別詞語新義能彌補人工方法的不足。新義的產生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搭配詞語的超常化,可以通過模擬人在識別新義時的大腦反應來實現(xiàn)詞語新義的自動識別。提出了一種自動發(fā)現(xiàn)詞語新義的方法,以動詞為例,基于超常搭配可以計算出其新義度值。實驗結果取得了68%的召回率和76.47%的準確率,表明該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科技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詞語新義 自動發(fā)現(xiàn) 超常搭配 新義度 語言監(jiān)測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1CYY032)
【分類號】:H136
【正文快照】: 詞匯是一個語言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要素,是語言體現(xiàn)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最直接、也最顯著的方面。因此,對一種語言中詞匯的監(jiān)測成為監(jiān)測這種語言最重要的內容。詞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敏感性有多種表現(xiàn),如新詞的產生和舊詞的消亡、詞語的替換、詞義的演變等。其中,新詞語的產生容易受到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鄭家恒,李文花;基于構詞法的網(wǎng)絡新詞自動識別初探[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劉華;;一種快速獲取領域新詞語的新方法[J];中文信息學報;2006年05期

3 何婷婷;張勇;;基于質子串分解的中文術語自動抽取[J];計算機工程;2006年2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亞軍;九十年代以來舊詞新義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宋培杰;新時期舊詞新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鐵軍,荀恩東,陳斌,劉小虎,李生;基于目標語統(tǒng)計的譯文選擇的研究[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1999年01期

2 王霞;漢語動賓搭配自動識別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01期

3 白妙青,鄭家恒;動詞與動詞搭配類型的自動標注方法[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張仰森,徐波,曹元大;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語言模型及其比較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5 曲維光,陳小荷,吉根林;基于框架的詞語搭配自動抽取方法[J];計算機工程;2004年23期

6 王素格;彭其偉;張武;;基于遺傳算法的自然語言參數(shù)閾值優(yōu)化方法[J];測試技術學報;2006年01期

7 詹衛(wèi)東;80年代以來漢語信息處理研究述評──作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應用背景之一[J];當代語言學;2000年02期

8 黃東平,田芳;BBS信息過濾技術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9 由麗萍,王素格;漢語動詞-動詞搭配規(guī)則與分布特征[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年23期

10 周蕾;朱巧明;;基于統(tǒng)計和規(guī)則的未登錄詞識別方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7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晨光;蔡東風;;利用語義特征生成搭配[A];語言計算與基于內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王素格;由麗萍;劉開瑛;;動詞與動詞搭配自動獲取方法[A];Advances in Computation of Oriental Languages--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Processing of Oriental Languages[C];2003年

3 王素格;張武;李德玉;楊軍玲;彭其偉;;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漢語動詞與動詞搭配識別[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周蕾;李培峰;朱巧明;楊季文;;碎片分詞與詞結合提取的未登錄詞識別方法[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鄒綱;劉洋;劉群;孟遙;于浩;西野文人;亢世勇;;面向Internet的中文新詞語檢測[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鄧攀;劉功申;;基于標引信息的網(wǎng)絡新概念發(fā)現(xiàn)算法[A];全國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7 龔才春;賀敏;張華平;許洪波;程學旗;;大規(guī)模語料的頻繁模式快速發(fā)現(xiàn)算法[A];全國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8 劉知遠;孫茂松;;基于WEB的計算機領域新術語的自動檢測[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程濤;施水才;張玉杰;呂學強;;基于大規(guī)模語料庫的新聞領域新詞挖掘[A];第三屆全國信息檢索與內容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小兵;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基本詞匯自動識別與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申修瑛;現(xiàn)代漢語詞語搭配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王強軍;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DCC)的信息技術領域新術語自動提取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4 何婷婷;語料庫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楊建國;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DCC)的漢語熟語單位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6 趙春利;形名組合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7 高紅;基于統(tǒng)計語言模型的漢語淺層分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8 孫凌云;面向產品概念設計的專利地圖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9 龔才春;短文本語言計算的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軍玲;漢語動詞詞語搭配自動獲取方法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2 梁文娟;漢字語法語義智能輸入法搭配庫設計與實現(xiàn)[D];河南大學;2006年

3 李鐵范;現(xiàn)代漢語方式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4 田宏梅;基于語料庫研究“有點”的搭配與語義分布[D];暨南大學;2006年

5 錢小飛;含“的”最長名詞短語的自動識別[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剛;連詞“和”的自動識別規(guī)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江;大規(guī)模漢語語料庫分詞一致性檢驗技術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8 祁峰;定中式[A單+N]中“形名組合”的選擇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劍影;并置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樊小玲;基于“時間”、“頻率”概念和“新詞語發(fā)現(xiàn)軟件”的報刊新詞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國偉;詞義分解與詞典括注[J];辭書研究;1998年02期

2 魯國堯;論“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的結合——兼議漢語研究中的“犬馬鬼魅法則”[J];古漢語研究;2003年01期

3 周靜芳;新時期專用詞語的語義衍生[J];江南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4 蘇菲,王丹力,戴國忠;基于標記的規(guī)則統(tǒng)計模型與未登錄詞識別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15期

5 鄭家恒,李鑫,譚紅葉;基于語料庫的中文姓名識別方法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0年01期

6 劉秉偉,黃萱菁,郭以昆,吳立德;基于統(tǒng)計方法的中文姓名識別[J];中文信息學報;2000年03期

7 金翔宇,孫正興,張福炎;一種中文文檔的非受限無詞典抽詞方法[J];中文信息學報;2001年06期

8 孫茂松,,黃昌寧,高海燕,方捷;中文姓名的自動辨識[J];中文信息學報;1995年02期

9 馮子薇;科技術語和行業(yè)語詞義的泛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10 趙榮霞;語義泛化和語用空間的擴展[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建舟;何婷婷;姬東鴻;劉曉華;;基于開放式語料的漢語術語的自動抽取[A];Advances in Computation of Oriental Languages--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Processing of Oriental Languages[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隋巖;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有效字符串”提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2 楊爾弘;突發(fā)事件信息提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云芳,穗志方,邱利坤,宋作燕,胡俊峰;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術語部件描述[J];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04期

2 馮志偉;;一個新興的術語學科——計算術語學[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8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顏偉;;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VSM新詞發(fā)現(xiàn)策略[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謝俊英;;新詞語發(fā)現(xiàn)手段和新詞語詞典編纂淺談[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蓓蓓;基于關聯(lián)分析和聚類的領域本體構建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2 盛啟東;基于Web的新詞語發(fā)現(xiàn)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495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7495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b6c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