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末民初報章政論文的演變及其現(xiàn)代意義——以王韜、梁啟超、章士釗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3-04-10 01:33
清末報紙的出現(xiàn),使當時的政論文為之一變。先是出現(xiàn)了王韜的報章政論文,其以說理為主,間雜抒情。其說理方式往往據(jù)事言理,或直抒胸臆。梁啟超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借用日本詞匯、語法對之進行改造,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筆鋒常帶感情"的"新文體"。在說理方式上,梁啟超一方面繼承了王韜的據(jù)事言理及直抒胸臆,另一方面又運用類比推理,結合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段,并采取偏激的言說方式,使得抒情性成為其報章政論文的突出特征。民國初年前后,由于歷史文化語境的變化,報章政論文整體由以情動人轉向樸實說理。在此潮流中,章士釗將西方邏輯學運用于報章政論文的寫作中,并借用英語語法對古文進行改造,創(chuàng)造出邏輯嚴密、層次謹嚴的"邏輯文"。隨著純文學觀念的引入,白話文的興起,文言體報章政論文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它們在語言、文法、思想、政治意識等方面對現(xiàn)代白話文產(chǎn)生過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從樸實說理到“筆鋒常帶感情”
二、從以情動人到以邏輯服人
三、報章政論文的現(xiàn)代意義
本文編號:3788088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從樸實說理到“筆鋒常帶感情”
二、從以情動人到以邏輯服人
三、報章政論文的現(xiàn)代意義
本文編號:37880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78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