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英漢動物習語隱喻的認知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6 02:09

  本文關鍵詞:英漢動物習語隱喻的認知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隱喻,一種人類的認知現(xiàn)象,經歷了人類數(shù)千年的推敲。隱喻在語言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v觀國外歷史,對隱喻的研究要追溯到2000余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亞里士多德對隱喻的研究引起了很多學者的研究熱情。他從修辭學角度出發(fā),揭示了隱喻基本特點,認識到隱喻在詩歌當中的重要性。此外,他還初步認識到隱喻的認知功能。然而亞氏的研究也僅局限在詩學和修辭學領域。 上個世紀羅馬修辭學家昆提良(Quintillian)以及理查茲(Richard)從不同角度研究隱喻。昆提良提出了著名的替代論,他研究了隱喻的修辭功能,即隱喻可以用意義相同的其他詞語替代,語義不變。1936年理查茲提出了隱喻的“互動論”,他明確提出了隱喻與思維的關系。隨后該理論由布萊克(Max Black)加以完善。布萊克認為隱喻是在隱喻表達和上下文之間的一種互動。在過去的二十年里,認知科學給人們帶來了認知上的巨大挑戰(zhàn)。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隱喻僅僅是和外部世界字面的、直接的、如實的聯(lián)系。這一派學者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學者就是LakoffJohnson。LakoffJohnson以新的視角——認知角度——為隱喻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從概念隱喻的觀點來看,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是經驗主義的,人類的思維和推理大體上是基于隱喻、基于想象的。LakoffJohnson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被認為是認知隱喻學研究中的里程碑。依據(jù)LakoffJohnson的觀點,人類語言中是充滿隱喻的。LakoffJohnson將其稱作概念隱喻。隱喻的研究依賴從源喻到靶喻的跨語境映射。 我國對隱喻的研究源遠流長,這要追溯到先秦,戰(zhàn)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墨子是首個給“隱喻”下定義之人。墨子在《墨子·小取》中云:“辟也者,舉他物而以明之也”,即“辟”的方法就是用一事物解釋另一事物。這是對“隱喻”最早的定義。荀子、孔子,以及劉勰從不同的角度下定義。戰(zhàn)國時期的荀子在《荀子·正名》中也將隱喻解釋為用一事物解釋另一事物。春秋時期孔子在《論語·雍也》中云:“能近取譬”,“譬”即比喻。南北朝時期文學理論家劉勰在其文學批評著述《文心雕龍》中也提到隱喻。隱喻的研究一直在國內如火如荼地進行。到了現(xiàn)代,從認知角度對隱喻的研究才逐步發(fā)展起來。劉寧生摘譯萊考夫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隨后萊考夫的另一部書籍《女人、火與危險事物》也在中國問世。2000年束定芳出版了《隱喻學研究》一書,在隱喻學研究歷程中有很高地位。2004年胡壯麟教授出版了《認知隱喻學》,,此書是國內認知隱喻學研究的基礎。 本論文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對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動物詞匯隱喻進行比較研究。論文中的材料都是通過從《箴言》、《美國成語生動表達詞典》、《牛津成語詞典》、《Sterling成語詞典》,《漢語成語辭!分芯暮Y選出來的,然后再將這些資料放在一起進行細致比較,從而比較在兩種語言系統(tǒng)中,動物隱喻的異同。 本文主要的探究的問題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是英、漢動物詞匯隱喻的統(tǒng)一性與矛盾性問題。不同語言系統(tǒng)具有唯一性特征,英、漢兩種語言的統(tǒng)一性和矛盾性引起作者研究的興趣。其次值得考慮的問題是兩種語言系統(tǒng)對動物習語隱喻的影響,以及不同語言系統(tǒng)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最后,根據(jù)萊考夫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概念隱喻寓意有突出和隱匿的特點,動物的特征有多少會映射到人類身上。 作者通過使用萊考夫的概念隱喻理論,對英、漢兩種動物詞匯隱喻進行了對比研究得出如下結論:首先,英漢兩種語言系統(tǒng)中存在著差異,但兩種語言中也存在認知共性,這是由于動物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因此他們具有相同的形象原型。因此這便使人們理解動物習語隱喻提供可能性。其次,影響動物詞匯隱喻的因素有人類的認知模式差異以及文化排他性。這篇論文從宗教、文化,以及習俗等角度作為切入點研究英、漢動物詞匯隱喻。然而在分析過程中應適當考慮具體語義情境,這將影響跨語義映射。再次,通過研究兩種語言系統(tǒng),作者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源于其自然環(huán)境、經歷、傳統(tǒng)、思維模式以及價值觀的差異。以上的這些因素是導致英、漢動物習語隱喻理解上的差異的原因。最后,人們在使用動物隱喻時,僅選取動物身上的某些特征映射到人類身上,舍棄了另一些特征,這便是萊考夫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提到的概念隱喻的“突出”和“隱匿”的特征。 本論文主要從認知、對比以及文化三個角度研究了英、漢動物詞匯隱喻。根據(jù)萊考夫的隱喻觀,隱喻映射具有單向性,即從源域到靶喻。此外了解不同文化對理解隱喻的重要作用。本論文不僅為英、漢動物習語隱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證據(jù),而且還對英語學習者理解動物隱喻機制、形式、以及文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此外它對翻譯、跨文化交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動物習語 隱喻 認知分析 比較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H15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5
  • 1.1 Background11-12
  • 1.2 Objectives of the Thesis12
  • 1.3 Research Questions12
  • 1.4 Significance12-13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2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phor15-19
  • 2.1.1 Animal Idioms Research Abroad15-18
  • 2.1.2 Animal Idioms Research at Home18-19
  • 2.2 Overview of Studies on Idioms19-21
  • 2.2.1 Animal Idioms Research Abroad19-20
  • 2.2.2 Animal Idioms Research in China20-21
  • 2.3 Summary21-22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22-29
  • 3.1 Defini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2-24
  • 3.2 Featur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24-26
  • 3.3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26-27
  • 3.4 Research Methodology27-29
  • Chapter Four Origin and Form of Animal Idioms29-37
  • 4.1 Definition and Origin of Idioms29-33
  • 4.1.1 Definition29-30
  • 4.1.2 Origin of Idioms30-33
  • 4.2 Form Description of Idioms33-37
  • 4.2.1 Structure of English Idioms33-35
  • 4.2.2 Phrasal Form of Chinese Idioms35-37
  • Chapter F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Animal Idioms37-55
  • 5.1 Metaphor Analysis of Animal Idioms37-45
  • 5.1.1 Ontological Metaphor in Animal Idioms37-41
  • 5.1.2 Overt Metaphor in Animal Idioms41-43
  • 5.1.3 Humanistic Metaphor in Animal Idioms43-45
  • 5.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Animal Idioms45-55
  • 5.2.1 Identity and Similarities in Two Cultures45-49
  • 5.2.2 Cognitive Universality49-50
  • 5.2.3 Differences or Contradictions in Cultural Meanings50-55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5-58
  • 6.1 Summary of the Thesis55-56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56
  • 6.3 Implication56-57
  • 6.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7-58
  • Bibliography58-62
  • 導師簡介62-63
  • 作者簡介63-64
  • Acknowledgements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瑛;英漢習語中動物詞語的對比分析及翻譯[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孫士英 ,沈彥;五德一身的神禽[J];中國審計;2003年08期

3 吳詩玉;馬拯;;隱喻理解加工機制研究的“舊貌新顏”——從隱含比較到概念構建[J];當代外語研究;2013年02期

4 孫啟耀,伊英莉;我國目前隱喻研究的進展簡評[J];山東外語教學;2002年03期

5 楊元剛;說牛道馬:英漢動物詞的聯(lián)想意義與翻譯[J];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04期

6 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3期

7 林書武;《隱喻與認知》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4期

8 胡壯麟;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年04期

9 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的空間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04期

10 林書武;國外隱喻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1期


  本文關鍵詞:英漢動物習語隱喻的認知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75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275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1a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