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益廣告的社會文化作用
本文選題:公益廣告 + 文化。 參考:《社會科學家》2010年06期
【摘要】:廣告是現(xiàn)代大眾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具體闡述了中國公益廣告促進社會文化發(fā)展的作用、促進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三個方面問題,其中還重點說明了公益廣告語言的藝術特色與感染作用,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給公益廣告帶來的影響。
[Abstract]:Advertis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popular culture.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expounds the role of Chinese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the reas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shortcomings i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emphasis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ection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
【作者單位】: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
【分類號】:F713.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泰,劉占軍,劉士山,王玉花;高校貧困生負面心態(tài)特點及教育對策[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0年05期
2 賀彥鳳;現(xiàn)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討及其借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志軍;當代中國領導干部管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越;互聯(lián)網(wǎng)條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初探[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2 于源軍;論軍隊基層政工干部人格培養(yǎng)[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3 陳德波;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個體道德建構[D];延邊大學;2003年
4 張美林;社區(qū)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會化職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5 馬連鵬;公益廣告社會教育作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6 李艷秋;大學生社會化成長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D];吉林大學;2005年
8 張超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化分析[D];天津大學;2004年
9 李倩;新時期我國城市社區(qū)思想政治工作的體制創(chuàng)新[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10 徐海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糯米團;;鳳凰騰飛——2009年CFA-CPCC成都冠軍貓展[J];寵物世界(貓迷);2010年01期
2 劉興;周江蓮;劉冰慧;;武漢市節(jié)事旅游與文化融合研究[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02期
3 王文童;;認真履行財政職責 積極支持文化發(fā)展[J];政策;2010年01期
4 ;企業(yè)是怎么一回事[J];英才;2010年02期
5 ;《時空之旅》管理運作的啟示——上海時空之旅文化發(fā)展公司案例[J];文化月刊;2010年03期
6 程惠哲;;市場只是文化發(fā)展的一種手段[J];人民論壇;2010年06期
7 周國梁;;韓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消費導刊;2010年02期
8 黃昕;周曉陽;;論馬克思主義文化沖突理論及其現(xiàn)代價值[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李鐵錘;;硯的演變與陶瓷硯的流行[J];收藏界;2010年05期
10 孫達;;聲音[J];當代人;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布德;;2008年上半年“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計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nèi)蒙古卷)[C];2010年
2 賈宗艷;;幼兒愛尼語教育研究與指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3 上海電子工業(yè)學校課題組;;校企結合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4 周國清;;論編輯活動的導向本質(zhì)[A];中國編輯研究(2009)[C];2010年
5 董中鋒;;論數(shù)字化時代中國的出版文化安全[A];中國編輯研究(2009)[C];2010年
6 符謙;;論冬泳運動健康發(fā)展的十個關系[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7 王志寧;馬謙;;論高校文化和教材建設的關系[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8 張春生;;文化產(chǎn)業(yè)的深化:項目的選擇與天津元素[A];民革組織為天津市“解難題、促轉(zhuǎn)變、上水平”做貢獻主題研討會材料[C];2010年
9 王漢武;;普寧英歌與潮汕文化[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10 陳建兒;;關于打造靈橋鎮(zhèn)書畫之鄉(xiāng)文化品牌活動的思考[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陳原;歌華:建設文化服務基地[N];人民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波;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創(chuàng)新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龐德英;文化和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3 孟召宜;文化經(jīng)濟協(xié)同演化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4 榮躍明;文化生產(chǎn)論綱[D];復旦大學;2009年
5 張元卉;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胡斌;現(xiàn)代認同與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7 王曉廣;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沖突論綱[D];吉林大學;2009年
8 韓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透視[D];南開大學;2009年
9 郭斯倫;演繹作品構成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魏磊;CBA與NBA賽制、市場、文化的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婧;北京基督教服飾探析[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2 胡華邦;顏文j粉畫作品《廚房》及其文化心理解讀[D];西南大學;2010年
3 匡坤濤;論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價值及其實現(xiàn)途徑[D];西南大學;2010年
4 韋建平;遼寧省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策略研究與設計[D];吉林大學;2010年
5 段冶;文化相對主義的價值反思[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皓;文化大眾化趨勢的倫理審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艷萍;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8 謝佳yN;富錦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方向[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李曉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10 安曉波;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蘇聯(lián)文化軟實力建設失誤及其后果探析[D];遼寧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82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98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