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法語德語論文 >

《少年維特之煩惱》與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

發(fā)布時間:2022-02-05 03:14
  《少年維特之煩惱》(以下簡稱《維特》)是歌德小說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所弘揚的追求自然、反抗束縛、崇尚自由戀愛等“維特精神”,影響了眾多國家的無數(shù)青年,并且貫穿了世界文學(xué)進程的多個重要時期。向前追溯,有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時期;向后推進,又有中國的文學(xué)革命時期。盡管空間上相隔上萬里,時間上相隔百余年,《維特》依然散發(fā)著專屬于它的獨特魅力。本文聚焦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壇,從翻譯、作家、作品入手,來分析《維特》對現(xiàn)代中國文壇的影響。緒論,闡述“維特熱”形成的原因,“維特熱”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表現(xiàn)——“翻譯熱”和“創(chuàng)作熱”,總結(jié)《維特》在東西方的接受情況,歌德對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的影響,歸納《維特》在作品本身的解讀、藝術(shù)手法的探討、文本的翻譯等方面的研究狀況。正文分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紹中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維特熱”,從其產(chǎn)生入手,研究在郭沫若譯本(以下簡稱“郭譯本”)出現(xiàn)之前的狀況,以及德國“狂飆突進運動”與中國“文學(xué)革命”之間的關(guān)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歌德逝世一百周年之際,中國文壇再次掀起一股研究歌德的熱潮。在郭譯本出現(xiàn)之后,中國文壇針對《維特》更是展開了熱議。除...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xué)江蘇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東西方對《維特》的接受
    二、研究綜述
    三、選題意義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維特熱”
    第一節(jié) 中國“維特熱”的產(chǎn)生
        一、郭譯本之前的《維特》影蹤
        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助燃中國“文學(xué)革命”
        三、歌德逝世一百周年:中國“歌德熱”的再興起
        四、郭譯本之后對《維特》的熱議
    第二節(jié) 《維特》“翻譯熱”的爆發(fā)
        一、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維特》的中文翻譯
        二、“少年”與“青年”的爭鋒
第二章 郭沫若與《維特》
    第一節(jié) 拿起譯筆的詩人
        一、翻譯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二、郭譯本的底本
        三、詩性的翻譯
        四、對郭譯本的熱議
    第二節(jié) 踵武《維特》的中國小說家
        一、人物的選擇
        二、敘事視角的選擇
        三、風格的選擇
    第三節(jié)《三葉集》與《維特》
        一、《三葉集》中的歌德與《維特》
        二、《三葉集》——中國的《維特》
第三章 《少年維特之煩惱》與中國青年文學(xué)家
    第一節(jié) 新體裁的勃興: 書信體小說
        一、主題變奏之一: 苦悶
        二、主題變奏之二: 反叛
        三、主題變奏之三: 絕望
    第二節(jié) 跨界的嘗試: 從小說到劇本
    第三節(jié) 中國文學(xué)新意象的誕生
    第四節(jié) 中國青年文學(xué)家之逝
        一、關(guān)于“自殺”的討論
        二、青年的“消亡”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xué)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著、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郭沫若所譯“維特”形象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J]. 張勇.  中國翻譯. 2019(03)
[2]現(xiàn)代中國的“維特”與“賈寶玉”[J]. 邵寧寧,豆耀君.  文藝爭鳴. 2018(06)
[3]論《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維特的自然觀[J]. 陳賽雅.  名作欣賞. 2017(23)
[4]對小說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文本論析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J]. 李昌珂,景菁.  杭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7(03)
[5]《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維特形象分析[J]. 郭曉琳.  文化學(xué)刊. 2016(01)
[6]兩種愛情態(tài)度 一種愛情悲劇——《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維特及阿爾貝特形象對比[J]. 章獻.  名作欣賞. 2015(12)
[7]郭譯《少年維特之煩惱》一處“差錯”之我見[J]. 龔明德.  郭沫若學(xué)刊. 2010(01)
[8]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愛情悲劇后的青春迷惘與制度因素[J]. 葉雋.  同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09(04)
[9]空間書寫的悲劇主題——試析《少年維特的煩惱》的并列對峙的空間敘事策略[J]. 袁運隆.  名作欣賞. 2009(18)
[10]“五四精神”與中國新文學(xué)[J]. 劉中樹.  社會科學(xué)輯刊. 2008(02)

博士論文
[1]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留歐美與留日學(xué)生文學(xué)觀研究(1900-1930)[D]. 婁曉凱.復(fù)旦大學(xué) 2009
[2]現(xiàn)代性與中國二十世紀浪漫主義文學(xué)思潮[D]. 徐晉莉.廈門大學(xué) 2007

碩士論文
[1]基于語料庫研究對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中譯本的對比分析[D]. 程曦.上海交通大學(xué) 2013
[2]啟蒙運動后期德國資產(chǎn)階級公共領(lǐng)域在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體現(xiàn)[D]. 董加燕.青島大學(xué) 2012
[3]論歌德狂飆突進運動時期的美學(xué)思想[D]. 郭祖光.山東師范大學(xué) 2012
[4]東方的歌德[D]. 刁俊瑗.安徽師范大學(xué) 2011
[5]二十世紀二十、三十年代中國文學(xué)本質(zhì)觀研究[D]. 劉妍偉.河南大學(xué) 2010
[6]接受美學(xué)視閾中的譯者角色[D]. 廖卡娜.四川外語學(xué)院 2010
[7]選擇與分化:二三十年代“革命文學(xué)”研究[D]. 姚金琴.福建師范大學(xué) 2010
[8]對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的翻譯對比[D]. 張燕華.上海交通大學(xué) 2009
[9]論五四小說第一人稱敘事方式[D]. 盧本偉.東北師范大學(xué) 2007



本文編號:36144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waiyufanyi/36144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f22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