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的義旨:意義再生——《文學翻譯:意義重構》述評
本文關鍵詞:文學翻譯的義旨:意義再生——《文學翻譯:意義重構》述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一、引言意義是翻譯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也是翻譯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因此,意義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在我國,如許鈞教授在《翻譯論》和《譯道尋蹤》等著作中均對翻譯行為中的意義作了深入的研究,認為翻譯的根本任務就是"意義再生";在西方,尤金·奈達提出"翻譯即譯意"(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s)的觀點,強調了意義在翻譯行為中的作用和核心地位。在前人對翻譯
【作者單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關鍵詞】: 文學翻譯 翻譯行為 人文意義 翻譯理論研究 翻譯活動 重構 譯者主體性 意義生成 語境 作者
【分類號】:H35;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意義是翻譯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也是翻譯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因此,意義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在我國,如許鈞教授在《翻譯論》和《譯道尋蹤》等著作中均對翻譯行為中的意義作了深入的研究,認為翻譯的根本任務就是“意義再生”;在西方,尤金·奈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鐵;;文學翻譯的微觀文化錯位與語用功能建構——基于功能翻譯理論視角的考量[J];長城;2009年08期
2 趙小兵;孫麗新;;譯者身份和作者形象辨[J];作家;2010年16期
3 夏錫華;;意識形態(tài)與文學翻譯的互動關系[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周學恒;;從目的論看文學翻譯中的有意誤譯現(xiàn)象[J];名作欣賞;2010年33期
5 趙小兵;孫麗新;馬沖宇;;文學翻譯行為中的意義變異和衍生新意研究——金人先生的翻譯藝術特點管窺[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袁洪庚;;試論文學翻譯中的風格概念[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7 李曉靜,昌切;高屋建瓴 通觀微至——《文學翻譯比較美學》略評[J];出版科學;2002年02期
8 秦露;網(wǎng)絡傳播與文學翻譯問題[J];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03期
9 王理行;忠實是文學翻譯的目標和標準——談文學翻譯和文學翻譯批評[J];外國文學;2003年02期
10 孫致禮;再談文學翻譯的策略問題[J];中國翻譯;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文浩;;文學翻譯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林語堂散文自譯和古文小品英譯對文學翻譯的啟示[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從改寫理論的視角析文學翻譯中的有意誤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于應機;;詞典翻譯與文學翻譯:本質與特點淺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傳彪;;對“異化”的困惑與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鄭雪彬;;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在文學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胡兆云;;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的互文還原原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劉孔喜;楊炳鈞;;文學翻譯譯文修改的原型論取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江藝;;神似種種[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駱賢鳳;;社會文化與文學翻譯的互動關系述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靜;;女性主義框架下的《水滸傳》翻譯研究(英文)[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斌杰;在中歐文學翻譯出版論壇上的致辭[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2 劉建林;文學翻譯不宜“專業(yè)化”[N];光明日報;2009年
3 馬愛農(nóng);我和文學翻譯[N];文藝報;2011年
4 鐘聞熹;外國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翻譯研究中心成立[N];文藝報;2011年
5 胡志揮;老舍先生與文學翻譯[N];文藝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陳熙涵;文學翻譯人才青黃不接[N];文匯報;2008年
7 明江;“我們強烈感受到民族文學翻譯的使命”[N];文藝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任震宇;文學愛好者翻譯異軍突起[N];中國消費者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張瀅瑩;文學翻譯應成為“文化驛馬”[N];文學報;2009年
10 馮驥才;文學翻譯的兩個傳統(tǒng)[N];文藝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文競;文學翻譯機理研究—心智哲學視角[D];中南大學;2013年
2 吳文安;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效果比較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趙穎;想象與文學翻譯的“團結”[D];河南大學;2009年
4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5 盧玉玲;文學翻譯與世界文學地圖的重塑[D];復旦大學;2007年
6 袁新;論“文學譯本是‘氣韻生動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8 尹衍桐;穿越時空的對話:文學翻譯價值論[D];山東大學;2007年
9 陳志杰;文言在外漢翻譯中的適用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何子章;差異及對立的終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曉霞;從目的論看文學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 嚴天欽;論文學翻譯中譯者的風格[D];四川大學;2004年
3 楊書;文學翻譯的歸化與異化[D];外交學院;2001年
4 李學萍;文學翻譯的符號學視野[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5 畢海英;文學翻譯中譯文讀者的角色[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6 沈宇;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對等[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7 許磊;意識形態(tài)在文學翻譯中的操控[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虹;文學翻譯中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新闡釋[D];安徽大學;2005年
9 王燕;社會文化在文學翻譯中的操縱[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10 張海卿;文學翻譯中的目標讀者取向原則[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文學翻譯的義旨:意義再生——《文學翻譯:意義重構》述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2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49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