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漢語借代辭格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04 11:10
本文關鍵詞:俄漢語借代辭格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文論述了修辭格的內容之一——借代辭格,分別通過借代與隱喻的對比以及俄、漢兩種語言中借代的對比,試圖揭示出借代的深層內涵以及在俄、漢兩種語言中的運用情況,深化對修辭格本質的認識。文章認為,借代作為一種最重要的修辭手段之一,不僅具有美學意義上的功能,同時具有極為重要的語義功能和認知功能,是一種構詞手段和派生詞的新義的方法。文章對俄、漢借代辭格中共同以及各自采用的借代模式及借代詞進行了對比,列出了七種基本的借代模式,并對借代詞從文字形態(tài)、語音及書寫系統(tǒng)方面進行了對比。最后,文章通過實例具體分析了俄、漢借代辭格在代體選擇上的文化及心理因素。
【關鍵詞】:辭格 借代 借代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H05;H35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外文摘要3-12
- 第1章 緒論12-19
- 1.1 辭格和辭格學12-16
- 1.2 俄、漢辭格對比16-19
- 第2章 借代19-31
- 2.1 概念、性質及分類19-21
- 2.2 借代與隱喻21-30
- 2.2.1 不同的聯想機制23-25
- 2.2.2 不同的語義功能25-28
- 2.2.3 不同的具體體現28-30
- 2.3 本章小結30-31
- 第3章 俄、漢語借代模式對比31-47
- 3.1 共同的借代模式31-44
- 3.1.1 特征借代31-33
- 3.1.2 處所借代33-35
- 3.1.3 專名借代35-38
- 3.1.4 材料(成分)借代38-39
- 3.1.5 部分與整體互代39-41
- 3.1.6 具體與抽象互代41-42
- 3.1.7 行為借代42-44
- 3.2 各自特有的借代模式44-46
- 3.3 本章小結46-47
- 第4章 俄、漢語借代詞對比47-51
- 4.1 借代詞的文字形態(tài)差異47-49
- 4.2 由不同的書寫系統(tǒng)造成的差異49
- 4.3 由語音構成的代體選擇的差異49-50
- 4.4 本章小結50-51
- 第5章 借代詞代體選擇的文化差異51-59
- 本章小結58-59
- 結論59-60
- 參考文獻60-63
- 致謝63-64
- 獨創(chuàng)性聲明64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宋英男;俄漢語借代辭格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趙雪;俄語口語中借代的特點及其表情功能[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周黎;英漢習語中的明喻、隱喻和借代[D];廈門大學;2006年
4 夏惠敏;借代的形式與語義限制及認知心理機制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阿娜爾古麗;維漢英語借代修辭格比較研究[D];新疆大學;2004年
6 羅贊;英語中借代現象的認知分析[D];河南大學;2004年
7 徐劍;漢語詞匯借代義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俄漢語借代辭格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5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28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