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γ在肝臟再生重建和免疫耐受中的功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IFN-γ在肝臟再生重建和免疫耐受中的功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肝臟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生理器官,同時也被認為是一個免疫器官。與其他臟器相比,肝臟具有很多有意思的特性。首先,肝臟擁有非常強的再生能力,在肝臟受到損傷或者部分切除后,可以通過肝細胞自我復制和增殖,迅速恢復正常的生理結構和功能。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骨髓細胞也能夠生成肝細胞,這為肝臟再生重建提供了新的選擇。其次,肝臟具有傾向免疫耐受的特性,不僅會對胃腸道來源的微生物和食物代謝產(chǎn)物耐受以維持穩(wěn)態(tài),且對持續(xù)表達于肝臟中的外源性抗原誘導系統(tǒng)性免疫耐受。肝臟的這些特性不僅與其生理結構密切相關,例如雙重血供系統(tǒng)和特有的肝竇結構,肝臟內(nèi)獨特的免疫細胞組成也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與傳統(tǒng)免疫器官相比,肝臟呈現(xiàn)出天然免疫優(yōu)勢狀態(tài),天然免疫細胞在肝臟中不僅占有很高比例,并且具有很多特定的表型和功能。一方面,肝臟獨特的微環(huán)境對這些天然免疫細胞的發(fā)育和分化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另一方面,這些天然免疫細胞,在調節(jié)適應性免疫應答和維持肝臟特性,以及肝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項研究中,我們分別研究了IFN-γ在骨髓細胞介導的肝再生和肝臟免疫耐受兩大特性中的不同功能,具體結果分為兩大部分:Ⅰ.NK細胞分泌的IFN-γ可以促進骨髓細胞重建肝臟1.NK細胞在骨髓細胞介導的肝臟再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給致死輻照的Fah缺陷小鼠轉輸野生型小鼠骨髓細胞,此后停止NTBC補給以誘導肝細胞凋亡,我們成功建立了骨髓細胞介導的肝臟再生小鼠模型。在此模型中,我們檢測到小鼠肝臟中存在大量的骨髓來源的肝細胞。我們進一步發(fā)現(xiàn)這群細胞是由骨髓來源的髓系細胞和宿主肝細胞融合產(chǎn)生的,NK細胞在此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移植NK細胞缺陷或者清除的骨髓會導致受體Fah缺陷小鼠生存率顯著降低,骨髓來源肝細胞產(chǎn)生顯著減少。2.NK細胞通過IFN-γ促進骨髓重建肝臟Fah缺陷小鼠的肝臟NK細胞在骨髓移植和NTBC停藥后持續(xù)活化,并產(chǎn)生大量IFN-γ。NK細胞缺陷或者清除后,血清中IFN-γ含量明顯降低,證實NK細胞是IFN-γ的主要來源。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IFN-γ在骨髓來源肝細胞的產(chǎn)生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移植IFN-γ缺陷的骨髓并不能恢復Fah缺陷小鼠的肝臟功能和維持其存活。移植IFN-γ受體缺陷小鼠的骨髓同樣不能挽救Fah缺陷小鼠的存活,說明IFN-γ作用的受體細胞是骨髓細胞而非肝細胞。3. IFN-γ和IFN-γR相互作用促進髓系細胞和肝細胞的融合盡管IFN-γ或者IFN-γR缺陷的骨髓在體內(nèi)產(chǎn)生肝細胞的能力明顯降低,這些缺陷型骨髓來源肝細胞的擴增能力或者髓系細胞的發(fā)育分化沒有明顯差異,提示我們IFN-γ可能主要作用于骨髓細胞的融合過程。野生型和IFN-γR缺陷的骨髓共同轉輸?shù)紽ah缺陷小鼠體內(nèi)的嵌合骨髓實驗證實生成的骨髓來源肝細胞大部分來自于野生型,說明IFN-γR缺陷的骨髓細胞的融合能力顯著降低。體外實驗驗證了IFN-γ刺激可以明顯促進髓系細胞與Fah缺陷肝細胞的融合。結論Ⅰ:我們發(fā)現(xiàn)NK細胞在骨髓來源肝細胞的產(chǎn)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NK細胞的功能依賴于IFN-γ的產(chǎn)生,IFN-γ可以直接促進髓系細胞和肝細胞之間的融合。Ⅱ. IFN-γ促進T細胞招募至肝臟并誘導外周耐受1. IFN-γ缺陷小鼠外周耐受消失野生型小鼠通過高壓注射質粒,能夠長期持續(xù)表達HBV,并且會形成外周免疫耐受,對HBsAg疫苗免疫無應答。而IFN-γ缺陷的HBV攜帶小鼠在外周進行HBsAg疫苗免疫時,卻可以產(chǎn)生明顯應答能力,表現(xiàn)為血清中HBsAg, HBeAg和HBVDNA含量降低,并可以產(chǎn)生anti-HBs抗體。IFN-γ缺陷小鼠外周耐受消失的原因是外周中(如脾臟)保留有更多的HBV特異性CD4+T細胞。2. HBcAg刺激肝臟CD4+T細胞產(chǎn)生IFN-γ小鼠高壓注射HBV質粒后,肝臟CD4+T淋巴細胞分泌IFN-γ能力顯著增高,并可以維持兩到三周。IFN-γ的分泌主要是由質粒中的HBcAg所引起,HBcAg缺失質粒不會導致IFN-γ分泌升高。3.FN-γ通過CXCR3招募HBV特異性T細胞進入肝臟高壓注射HBV質粒后,小鼠肝臟中HBV特異性CD4+T細胞明顯增多,并且CXCR3表達明顯增加。而IFN-γ缺陷小鼠肝臟中特異性CD4+T細胞沒有明顯變化。阻斷CXCR3可以抑制HBV特異性CD4+T細胞進入肝臟。4.HBV特異性CD4+T細胞在肝臟中凋亡,誘導外周耐受野生型HBV攜帶小鼠肝臟中HBV特異性CD4+T細胞的凋亡明顯高于IFN-γ缺陷小鼠,阻斷CTLA-4可以抑制細胞凋亡,使脾臟中特異性CD4+T細胞增多,外周耐受消失。結論Ⅱ:IFN-y在肝臟誘導的外周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HBcAg可以刺激肝臟CD4+T細胞持續(xù)分泌IFN-y,然后通過CXCR3募集外周中HBsAg特異性CD4+T細胞進入到肝臟,并進而使其發(fā)生凋亡和克隆清除,導致外周中T細胞克隆減少和免疫耐受的形成。
【關鍵詞】:肝臟 IFN-γ肝再生 骨髓來源肝細胞 免疫耐受 克隆清除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75
【目錄】: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符號說明14-15
- 第1章 緒論15-37
- 1.1 肝臟的生理學和免疫學特性15-21
- 1.1.1 肝臟的生理學結構和功能15-16
- 1.1.2 肝臟是個免疫器官16-20
- 1.1.3 肝臟的特性20-21
- 1.2 肝臟的再生與重建21-24
- 1.2.2 肝切除與肝臟再生21-23
- 1.2.3 干細胞與肝臟重建23-24
- 1.3 肝臟的免疫耐受24-29
- 1.3.1 肝臟的耐受現(xiàn)象24-25
- 1.3.2 肝臟的耐受機制25-29
- 1.4 IFN-γ的研究進展29-37
- 1.4.1 IFN-γ及其信號通路29-30
- 1.4.2 IFN-γ的功能30-33
- 1.4.3 IFN-γ與肝臟疾病33-37
- 第2章 IFN-γ在骨髓細胞重建肝臟過程中的功能研究37-61
- 2.1 引言37-38
- 2.2 實驗材料與方法38-48
- 2.2.1 實驗材料38-41
- 2.2.2 實驗器材41-43
- 2.2.3 實驗方法43-48
- 2.3 實驗結果48-57
- 2.3.1 骨髓移植可以治療Fah缺陷小鼠肝衰竭48-49
- 2.3.2 NK細胞在骨髓重建肝臟中具有重要作用49-51
- 2.3.3 NK細胞分泌IFN-γ增多51-52
- 2.3.4 IFN-γ或者受體缺陷的骨髓不能重建肝臟52-54
- 2.3.5 IFN-γ和受體相互作用在體內(nèi)促進細胞融合54-55
- 2.3.6 IFN-γ和受體相互作用在體外促進細胞融合55-57
- 2.4 討論和總結57-61
- 第3章 IFN-γ肝臟誘導外周耐受過程中的功能研究61-77
- 3.1 引言61-62
- 3.2 實驗材料與方法62-68
- 3.2.1 實驗材料62-64
- 3.2.2 實驗器材64-65
- 3.2.3 實驗方法65-68
- 3.3 實驗結果68-75
- 3.3.1 IFN-γ缺陷小鼠外周耐受消失68-70
- 3.3.2 HBcAg刺激肝臟CD4~+T細胞產(chǎn)生IFN-γ70-72
- 3.3.3 IFN-γ通過CXCR3招募特異性T細胞進入肝臟72-73
- 3.3.4 HBV特異性CD4~+T細胞在肝臟中凋亡導致外周耐受73-75
- 3.4 討論和總結75-77
- 參考文獻77-95
- 致謝95-97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主要研究成果97
- 已發(fā)表及待發(fā)表論文97
- 學術會議97
- 獲得獎勵9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進,趙勁民;同種異體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學;2005年10期
2 晏春根;謝青;;免疫耐受的形成與打破[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5年12期
3 韓根成;免疫耐受的形成、維持及誘導[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2005年01期
4 袁曉園;陳隆典;;肝免疫耐受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和機制研究[J];國際免疫學雜志;2006年01期
5 趙明;免疫耐受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tǒng)分冊;1996年02期
6 陳忠華;免疫耐受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年05期
7 范祖森,敖世洲,馬寶驪;免疫耐受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J];自然雜志;1999年02期
8 鄭曉賓;關于免疫耐受的重新思考[J];免疫學雜志;2000年01期
9 付清玲,李欣;危險模式與免疫耐受[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2000年02期
10 李七渝,張紹祥;免疫耐受機制研究進展[J];免疫學雜志;2002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賓;;新型免疫耐受疫苗的開發(fā)和應用[A];免疫細胞生物學熱點研究進展——海峽兩岸免疫細胞生物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趙勇;;移植免疫耐受:CD4+CD25+Foxp3+調節(jié)性T細胞、巨噬細胞及交叉免疫耐受[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3 王宣傳;朱同玉;戎瑞明;許明;;移植免疫耐受的臨床研究進展[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蔣廷旺;鄧安梅;韓志君;唐裕杰;仲人前;;重建外周免疫耐受抑制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實驗研究[A];全國臨床免疫檢驗研討會暨第六屆全國臨床免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5 游波;彭毅志;王強;;負載供體抗原誘導第三方未成熟樹突狀細胞免疫耐受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感染救治新進展論文匯編[C];2006年
6 馮灑然;黃一虹;;化學修飾與抗OX40L單抗雙誘導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7 陳寶安;畢延智;張琰;丁家華;高沖;孫耘玉;程堅;王駿;趙剛;;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誘導異基因小鼠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楊雪健;譚若蕓;魯佩;呂強;殷長軍;顧民;;共抑制分子BTLA修飾的樹突狀細胞誘導抵制免疫耐受的研究[A];2012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郭坤元;;免疫耐受與HLA半匹配造血免疫細胞移植[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10 夏小平;;視網(wǎng)膜移植基礎研究:15—脫氧精胍酸誘導小鼠免疫耐受[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保國 記者 吳長鋒;中國科大胚胎免疫耐受研究獲重要進展[N];科技日報;2013年
2 楊保國;中國科大發(fā)現(xiàn)胚胎免疫耐受機制[N];中國醫(yī)藥報;2013年
3 董家鴻;免疫耐受:夢寐以求“上上之策”[N];健康報;2003年
4 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研究員 郭禮和;讓腫瘤疾病成為慢性病[N];文匯報;2012年
5 羅剛;治糖尿病辟蹊徑免疫耐受重建成靶點[N];健康報;2004年
6 靖九江;促進免疫耐受 提高受體存活率[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璐;IFN-γ在肝臟再生重建和免疫耐受中的功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蔣廷旺;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耐受相關機制探討[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3 邵先安;基于樹突狀細胞的打破免疫耐受新策略及其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劉小倩;吲哚胺2,3-雙加氧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機制探討[D];山東大學;2010年
5 曾筑天;肝臟誘導系統(tǒng)性免疫耐受及其逆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6 徐龍;HBV誘導全身免疫耐受的肝臟免疫學機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耿亞軍;應用免疫耐受疫苗預防性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劉陽;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鼠免疫耐受機制異常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陳家松;非清髓性預處理誘導小鼠心臟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單驕宇;細粒棘球蚴致樹突狀細胞免疫耐受的機制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燕清;DO11.10小鼠OVA免疫耐受模型及耐受機制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2 馬曉紅;卵清蛋白免疫耐受因子免疫學活性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9年
3 齊丙迪;第三方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同種異體移植受體免疫耐受機制的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1年
4 李佳;小鼠OVA免疫耐受模型的建立及耐受轉移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7年
5 葉菲;Tr1調節(jié)性T細胞在肝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張磊;F蛋白誘導原位肝移植大鼠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武春燕;OVA免疫耐受因子制備及其免疫活性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9年
8 孫妙;魚過敏原的腸道可控釋放及誘發(fā)免疫耐受的機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9 張桂銘;FK506處理的供者樹突狀細胞在誘導大鼠同種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D];青島大學;2007年
10 梁峰;超抗原與免疫耐受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3年
本文關鍵詞:IFN-γ在肝臟再生重建和免疫耐受中的功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4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29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