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越空間介詞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4 16:18
本文關鍵詞:漢越空間介詞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空間介詞 漢越對比 語義 語法 位置分布 偏誤分析 教學建議
【摘要】:漢語和越語都屬于分析型語言,都靠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在很多方面有著相同的特點,但也存在不同之處。表示空間的起點、終點、處所和方向的漢語空間介詞“從、在、到、向”與越語對應詞的使用頻率都非常高。本文重點選擇漢語四個普遍的、常用的空間介詞“從、在、到、向”與越語對應詞作為研究對象,在語義與語法功能上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結合越南學生在使用中所造成的偏誤,從多角度分析找出干擾越南學生使用和掌握空間介詞“從、在、到、向”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學對策與翻譯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翻譯的教學與實踐。 本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部分,這一部分簡要闡述了本論文中的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漢越介詞各自的研究現狀及漢越空間介詞對比研究現狀,在獲得的理論基礎上說明論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與范圍及語料來源。 第二、三、四、五章分別指出漢語空間介詞“從、在、到、向”與越語對應詞在語義與語法上的異同。通過語義對比后發(fā)現,漢語空間介詞“從、在、到、向”與越語的對應詞并不是一一的對應關系而是一對多的對應關系。由于介詞“從、在、到、向”在越語中可用好幾個介詞來表達它們的語義,因此,這無疑給越南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這些空間介詞的意義時遇到困難。從語義功能上看,它們之間對應的語義關系有交叉,也有差異。通過語法對比后發(fā)現,由“從、在、到、向”組成的介詞短語與越語的對應詞組成的介詞短語出現在句中的語法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所充當的語法功能以及對后面賓語的選擇限制也是同中有異的。 第六章,討論漢越空間介詞的教學與翻譯,首先介紹越南學生在習得漢語空間介詞“從、在、到、向”所遇到的偏誤,然后從母語的負遷移、初學階段學生所學的有限目的語的知識的干擾來探討越南學生在學習與翻譯這些介詞時出現偏誤的原因并對教學提出教學對策與建議。 第七章,對本論文的研究做出結論,并提出本文所獲得的研究成果、不足之處與今后展望的研究。 本文希望通過漢越空間介詞對比分析,使學生對漢越語空間介詞的語義與語法特點有更為深入地了解。
【關鍵詞】:空間介詞 漢越對比 語義 語法 位置分布 偏誤分析 教學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46;H4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29
- 1.1 選題的緣由11
- 1.2 本文的研究價值與意義11-12
- 1.2.1 研究價值11-12
- 1.2.2 研究意義12
- 1.3 以往的研究狀況12-26
- 1.3.1 漢語介詞研究狀況12-22
- 1.3.2 越語介詞研究狀況22-26
- 1.3.3 小結26
- 1.4 研究對象與范圍26
- 1.5 研究任務26-27
- 1.6 研究理論與方法27
- 1.7 語料來源27-28
- 1.8 論文的結構28-29
- 第二章 漢語的空間介詞“從”與越語的對應詞29-64
- 2.1 漢語“從”與越語對應詞的語義對比30-37
- 2.1.1 用介詞“tu”表示30-35
- 2.1.2 用介詞“o”表示35-36
- 2.1.3 用介詞“qua”表示36-37
- 2.2 漢語“從”與越語對應詞的語法對比37-62
- 2.2.1 位置分布對比37-38
- 2.2.2 對賓語的選擇限制38-46
- 2.2.3 “從”的固定格式與越語表達方式46-53
- 2.2.4 漢越空間介詞使用的語法環(huán)境53-62
- 本章小結62-64
- 第三章 漢語的空間介詞“在”與越語的對應詞64-101
- 3.1 漢語“在”與越語對應詞的語義對比65-80
- 3.1.1 用介詞“o”、“tai”表示67-74
- 3.1.2 用介詞“vao/hoi”標引時間74-77
- 3.1.3 用介詞“ve”表示方面77-78
- 3.1.4 用“duoi”表示條件78-79
- 3.1.5 表示行為動作的主體79-80
- 3.2 漢語“在”與越語對應詞的語法對比80-99
- 3.2.1 位置分布80-96
- 3.2.2 對賓語的選擇限制96-99
- 本章小結99-101
- 第四章 漢語的空間介詞“到”與越語的對應詞101-122
- 4.1 漢語“到”與越語對應詞的語義對比102-113
- 4.1.1 標引空間位移的終點102-105
- 4.1.2 介紹行為動作的趨向105-107
- 4.1.3 表示動作行為狀態(tài)延續(xù)到某一時間為止107-108
- 4.1.4 表示行為性狀所達到的某種程度108
- 4.1.5 表示超過一定的水平108-109
- 4.1.6 表示思維活動的深度、正好達到某種程度109
- 4.1.7 用隱性形式表示109
- 4.1.8 用復合介詞表示109-110
- 4.1.9 漢語“從……到”結構中的“到”在越語中的表達110-113
- 4.2 漢語“到”與越語對應詞的語法對比113-120
- 4.2.1 位置分布113-118
- 4.2.2 對賓語的選擇限制對比118-120
- 本章小結120-122
- 第五章 漢語的空間介詞“向”與越語的對應詞122-139
- 5.1 漢語介詞“向”與越語對應詞的語義對比122-131
- 5.1.1 表示行為動作的方向122-127
- 5.1.2 介引行為動作的對象和目標127-131
- 5.2 漢語介詞“向”與越語對應詞的語法對比131-137
- 5.2.1 位置分布131-135
- 5.2.2 對賓語的選擇限制135-137
- 本章小結137-139
- 第六章 漢語空間介詞的教學與翻譯139-161
- 6.1 漢語空間介詞的教學139-156
- 6.1.1 習得偏誤139-150
- 6.1.2 原因分析150-153
- 6.1.3 教學對策153-156
- 6.2 漢語空間介詞的翻譯156-161
- 6.2.1 翻譯過程中常見的問題157-159
- 6.2.2 原因159-160
- 6.2.3 解決方法160-161
- 第七章 結論161-166
- 7.1 本文的結論161-165
- 7.2 本文的不足165
- 7.3 今后研究165-166
- 附錄166-169
- 參考文獻169-175
- 致謝1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彥群;“到”的詞性及相關句法結構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白荃;外國學生使用介詞“從”的錯誤類型及其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3 曲宏欣;;漢語學習者介詞“從”的偏誤分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曾海清;史國東;;具體位移義“V到NP”格式中動詞的語義特征簡析[J];巢湖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5 陳永生;也談動詞后面的“到”——《談談動詞謂語后面的“到”的性質和作用》質疑[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6 戴浩一;黃河;;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年01期
7 于燕;;對“V+到+NP”及“到”的分析[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謝多勇;淺析現代漢語中的“V到”結構[J];固原師專學報;2005年02期
9 曾劍;;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介詞“在”的意義多元性[J];萍鄉(xiā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1期
10 魏本力;武成;;介詞短語的語義空間[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本文編號:7322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73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