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與融合馬來西亞華裔高等美術教育發(fā)展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09 03:15
本文關鍵詞:引進與融合馬來西亞華裔高等美術教育發(fā)展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英殖民地政府 高等美術教育 中國 馬來西亞 華裔
【摘要】:本文從中國近代出現(xiàn)的新式美術教育入手,就其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百年對馬來西亞華裔高等美術教育的影響和發(fā)展做出比較研究。尤其對英屬馬來亞處在殖民統(tǒng)治時期結束前(即是1957年國家獨立前),華僑美術社團的活躍與西方美術主義的共同接觸發(fā)展至20世紀60年代末對馬來西亞高等藝術教育制度的影響,留下三大美術教育發(fā)展的問題現(xiàn)狀來對中華教育思想的傳播進行比較研究。其一,從初期英殖民政府手工藝技藝取向的主流美術教育為統(tǒng)治策略,間中領先與替換了在華僑美術教育原有理念的本質,導致技藝取向與審美取向的對峙,促使馬來西亞美術教育在此夾縫下的美術課程實施深感困惑與挑戰(zhàn);其二,是馬來西亞當地華僑社會受其殖民地的國家教育政策約束與后期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身份認同的問題,同時營造出南來或二代畫家極力融入殖民文化的潮流以及共同創(chuàng)造出本土南洋美術文化的努力來作出改變;其三,英殖民政府教育部師訓體制對美術課程教育目標轉化了藝術教育的共存與多元文化發(fā)展的目標,間接引進與交匯了馬來亞伊斯蘭同化教育政策和技職教育的目標。針對這三大問題的出現(xiàn),本文試圖透過比較研究解開與探析英殖民政府統(tǒng)治結束前后50年間,中國藝術教育體制的傳遞帶給馬來西亞高等美術教育實施所引起民族性被同化的深遠影響,尤其在美術設計人才方面的培養(yǎng),美術教育教學理念的傳承,以及美術課程結構的設置,啟發(fā)了馬來西亞各大藝術大專院校的辦學動力,進而崛起了東西方高等美術教育學制的設置和教學體系等實施狀況做出一個宏觀層面的比較,從其歷史與社會學角度得出馬來西亞高等美術教育的變遷與傳承之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42;J0-4
,
本文編號:1268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26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