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方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2 19:02
本文關鍵詞:鐘祥方言研究
【摘要】:鐘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當?shù)厝怂褂玫溺娤榉窖詫儆谖髂瞎僭?但其內(nèi)部存在一些地區(qū)性的分歧與差異,尤其體現(xiàn)在語音層面。本文從政治經(jīng)濟地位及方言研究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鐘祥市城關地區(qū),即郢中的語音系統(tǒng)作為鐘祥方言語音研究的對象,通過方言田野調(diào)查的方式,描寫鐘祥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與語音特點,再將其與北京音系和中古音系進行比較。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描寫鐘祥方言的詞匯系統(tǒng),從構詞方式、詞義差異與特殊詞語三個方面描寫和研究鐘祥方言的詞匯特點。第三部分是關于鐘祥方言語法的研究,包括詞法與句法兩個大的方面,每個方面之下再細分出具體的詞法問題、句法問題小章節(jié)予以描寫和研究。另外,在語音、詞匯、語法各個部分都附有通過田野調(diào)查獲得的鐘祥方言語料,包括同音字匯、分類詞表和語法例句,從而為各部分的描寫與研究提供方言語料的支撐。
【關鍵詞】:鐘祥方言 語音 詞匯 語法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7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6
- 0.1 鐘祥概況10-12
- 0.1.1 地理人口10-11
- 0.1.2 歷史沿革11
- 0.1.3 行政區(qū)劃11
- 0.1.4 語言使用狀況11-12
- 0.2 鐘祥方言的內(nèi)部差異12
- 0.3 關于鐘祥方言的研究12-14
- 0.4 音標符號14-15
- 0.5 發(fā)音合作人15-16
- 第一章 鐘祥方言語音16-108
- 1.1 語音系統(tǒng)16-37
- 1.1.1 聲韻調(diào)分析16-21
- 1.1.2 聲韻調(diào)配合關系21-34
- 1.1.3 音變34-37
- 1.2 語音特點37-46
- 1.2.1 音系特點37-40
- 1.2.2 文白異讀40-46
- 1.3 同音字匯46-79
- 1.3.1 體例說明46-47
- 1.3.2 同音字表47-79
- 1.4 鐘祥音系與北京音系比較79-89
- 1.4.1 聲母比較79-83
- 1.4.2 韻母比較83-88
- 1.4.3 聲調(diào)比較88-89
- 1.5 鐘祥音系與中古音系比較89-108
- 1.5.1 聲母比較89-94
- 1.5.2 韻母比較94-106
- 1.5.3 聲調(diào)比較106-108
- 第二章 鐘祥方言詞匯108-243
- 2.1 詞匯特點108-117
- 2.1.1 構詞方式108-110
- 2.1.2 詞義差異110-114
- 2.1.3 特殊詞語114-117
- 2.2 分類詞表117-243
- 第三章 鐘祥方言語法243-322
- 3.1 詞法243-283
- 3.1.1 重疊243-249
- 3.1.2 語綴249-251
- 3.1.3 方所251-252
- 3.1.4 數(shù)量252-255
- 3.1.5 指代255-259
- 3.1.6 性狀259-265
- 3.1.7 程度265-268
- 3.1.8 介引268-271
- 3.1.9 關聯(lián)271-277
- 3.1.10 體貌277-280
- 3.1.11 語氣280-282
- 3.1.12 變音282-283
- 3.2. 句法283-298
- 3.2.1 “把”字句283-284
- 3.2.2 “被”字句284-285
- 3.2.3 雙賓句285-287
- 3.2.4 比較句287-289
- 3.2.5 疑問句289-291
- 3.2.6 否定句291-293
- 3.2.7 可能句293-294
- 3.2.8 動補句294-298
- 3.3 語法例句298-322
- 第四章 鐘祥方言的現(xiàn)代發(fā)展322-324
- 4.1 語音的發(fā)展322
- 4.2 詞匯的發(fā)展322-323
- 4.3 語法的發(fā)展323-324
- 第五章 鐘祥方言語料記音324-335
- 5.1 故事傳說324-328
- 5.2 熟語謎語328-335
- 5.2.1 歇后語328-331
- 5.2.2 諺語331-333
- 5.2.3 謎語333-335
- 附1:鐘祥市地圖335-336
- 附2:鐘祥市行政劃分單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2007)》)336-337
- 參考文獻337-338
- 致謝33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藍;大方話中的“倒”和“起”[J];畢節(jié)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2 明生榮;畢節(jié)方言韻母的來源[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3年01期
3 康健;“說有蘭家女”新解[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馮亞麗;賈島詩歌用韻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唐麗麗;;試論安徽方言分布的特點[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袁蘋;論四川郫縣方音中的存古傾向[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7 賈忠峰;;宋本《玉篇》異體字音符換用考[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俞紹宏;釋“五"與“六”[J];巢湖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李遠明;;《廣韻》入聲反切的考察[J];巢湖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喻進芳;;論曾鞏散文語言的聲音節(jié)奏及句法修辭對其散文風格的影響[J];長江學術;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新青;;回鶻語t,
本文編號:10796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07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