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集賢鄉(xiāng)土地流轉與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關鍵詞:崇州市集賢鄉(xiāng)土地流轉與影響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農民的創(chuàng)收大部分來源于土地。伴隨我國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農村產業(yè)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而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需要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需要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因此作為農民重要生產要素的土地資源,其合理的配置和流動顯得尤為重要。但現(xiàn)今實行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在現(xiàn)實操作中存在諸多問題,土地破碎化、外出務工的年輕勞動力拋荒引起的資源浪費日趨嚴重。為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農村規(guī)模經濟的發(fā)展便衍生出土地資源的流轉。但農民流轉土地的行為受眾多因素影響,深入調查分析區(qū)域內農民的流轉行為及其流轉因素,確定并剖析主要影響因素,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出建設性意見,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本文綜合運用了規(guī)模經濟理論、地租地價理論、農地產權制度等理論來探討農戶土地流轉的基本原理。在闡述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問卷調查進而深入剖析集賢鄉(xiāng)土地流轉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影響集賢鄉(xiāng)農戶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出促進集賢鄉(xiāng)土地流轉市場化的相關政策建議。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崇州市集賢鄉(xiāng)耕地流轉比例隨時問遞減,其下設的4個行政村和社區(qū)由于自身情況、經濟發(fā)展和政策差異,流轉趨勢不盡相同。從土地流轉期限來看,長期流轉的面積逐年緩慢增加,而短期流轉面積逐年遞減。(2)調查結果表明,有70%的農戶愿意轉出耕地,但愿意轉入耕地的農戶比例較低;農戶流轉的耕地主要流入鄉(xiāng)鎮(zhèn)合作社,其次為別人代耕進行經濟作物種植創(chuàng)收。(3)分析結果表明,農戶耕地流轉行為主要會受到家庭總人口、勞動力狀況、土地流轉價格、土地流轉交易費用等影響因素的影響。從各因素的影響力來看,非農收入比重、家里是否有勞動力、流轉價格、交易費用等對耕地轉入的作用較大。(4)應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增加地權穩(wěn)定性;積極發(fā)展二三產業(yè),促進農村產業(yè)架構調整,提高非農收入比重,從而提高農民耕地流轉積極性;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宣傳力度,完善耕地流轉市場,確定合理的耕地流轉價格,進而有效促進耕地流轉、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關鍵詞】:土地流轉 影響因素 崇州市 耕地整理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321.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4
-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9-10
- 1.2 文獻綜述10-13
- 1.2.1 國外研究10
- 1.2.2 國內研究10-13
- 1.3 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13-14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內容13-14
- 1.3.3 技術路線14
- 2 相關理論與政策研究14-17
- 2.1 地租理論14-15
- 2.2 土地市場理論15
- 2.3 土地產權理論15-16
- 2.4 規(guī)模經濟理論16-17
- 2.5 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理論17
- 3 區(qū)域概況與研究方法17-19
- 3.1 崇州市集賢鄉(xiāng)概況17-18
- 3.1.1 自然概況17-18
- 3.1.2 社會經濟概況18
- 3.2 研究方法18-19
- 3.2.1 數(shù)據來源18
- 3.2.2 問卷調查18-19
- 3.2.3 因素分析19
- 4 結果與分析19-36
- 4.1 集賢鄉(xiāng)土地流轉現(xiàn)狀19-23
- 4.1.1 集賢鄉(xiāng)土地利用現(xiàn)狀19-20
- 4.1.2 集賢鄉(xiāng)土地流轉面積20-21
- 4.1.3 集賢鄉(xiāng)耕地流轉期限21-23
- 4.2 樣本戶基本特征23-25
- 4.3 農民對土地流轉的意愿分析25-28
- 4.4 農戶土地流轉影響因素研究28-30
- 4.4.1 產權歸屬不明晰28
- 4.4.2 城鎮(zhèn)化速度28-29
- 4.4.3 農民對經濟利益的評估29
- 4.4.4 農村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環(huán)境差29
- 4.4.5 農民的戀土與惜土情結29-30
- 4.4.6 農民潛在收益多30
- 4.4.7 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發(fā)展不成熟30
- 4.4.8 城鄉(xiāng)差別社會保障體系30
- 4.5 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風險30-34
- 4.5.1 流轉中存在的問題30-32
- 4.5.2 土地流轉后存在的風險32-34
- 4.6 農村土地流轉的趨勢探討34
- 4.7 政策建議34-36
- 4.7.1 加快產權明晰步伐34-35
- 4.7.2 加快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35
- 4.7.3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35-36
- 4.7.4 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36
- 4.7.5 加快完善政府職能36
- 5 研究結論36-38
- 參考文獻38-40
- 附錄40-41
- 致謝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建平;淺析土地流轉和農機化的關系[J];江西農業(yè)經濟;2001年06期
2 鄭靜波,肖吉懷;土地流轉應把握好四個關鍵[J];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2001年07期
3 ;正確引導農村土地流轉[J];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2001年09期
4 何朝暉,楊超龍,譚桂華;土地流轉要實現(xiàn)“三個突破” 制止“三種行為”[J];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2001年11期
5 何朝暉,楊超龍,譚桂華;土地流轉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J];農村經濟;2001年10期
6 陳治華;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經濟與技術;2001年11期
7 張成君,王萬江;現(xiàn)階段農村土地流轉的現(xiàn)狀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02年04期
8 凌東藩;淺析沈陽市農村土地流轉實踐[J];遼寧農業(yè)科學;2002年04期
9 于紅英;淺談土地流轉中的問題與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2002年11期
10 汪騰平;破解土地流轉中的難題[J];鄉(xiāng)鎮(zhèn)論壇;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博文;;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社會穩(wěn)定問題研究[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2年
2 ;第五十期 新型農村社區(qū)建設與土地流轉實踐[A];中國智庫經濟觀察(2013年第1輯)[C];2013年
3 黃建軍;;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的問題及前景展望[A];全國博士生論壇“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農村與農民問題”論文集[C];2012年
4 尹愛飛;王曉東;;基于博弈分析探討土地流轉中各主體的流轉意愿[A];200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黃曉平;李建平;黃中茂;;創(chuàng)新財政投入機制,推進農村土地流轉[A];中國“三農”問題研究與探索:全國財政支農優(yōu)秀論文選(2008)[C];2009年
6 吳閩忠;;淺談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中的土地流轉問題[A];成渝地區(qū)城鄉(xiāng)統(tǒng)籌與區(qū)域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詹晨暉;顏崢;;農村土地流轉意愿度模型的構建與應用——以重慶市為例[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8 余愛民;;淺談如何認識和引導農村土地流轉——以荊州荊門為例[A];首屆湖湘三農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9 卿漸偉;;關于常德市農村土地流轉的調查與思考[A];第二屆湖湘三農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向常水;;論當前湖南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第二屆湖湘三農論壇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廖富洲;在農村土地流轉中要維護好農民利益[N];中國改革報;2004年
2 ;住農家 問三農 難點追蹤 關注農村土地流轉[N];福建日報;2003年
3 克山縣人民政府代縣長 史耀忠;組建“土地流轉銀行”好處多[N];黑龍江經濟報;2005年
4 尋烏縣 汪紅英 嚴考泉;農村土地流轉亟待規(guī)范[N];江西日報;2004年
5 葛長明;江都市著力規(guī)范農村土地流轉[N];揚州日報;2005年
6 記者 彭華;我市農村雇用農業(yè)工人成氣候[N];東營日報;2007年
7 趙長賓;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快速發(fā)展[N];萊蕪日報;2008年
8 劉曉雷;農村土地流轉現(xiàn)場會召開[N];平頂山日報;2008年
9 記者 劉永安 實習生 侯利平;省政府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調研組蒞汴[N];開封日報;2008年
10 記者 楊春蓮 通訊員 何啟林;我市召開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現(xiàn)場會[N];欽州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萍;農村土地流轉:基于現(xiàn)代經濟學范式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曾超群;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謝文;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支持體系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唐文金;農戶土地流轉意愿與行為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5 周金衢;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大戶與國家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段力妼;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李淑妍;農民工市民化視角下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8 戴偉娟;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9 桂琳;溝域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土地流轉路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10 孫研;我國土地流轉條件下糧作農戶經營模式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海森;諸城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2 王旭靜;基層政府在農村土地流轉中的行為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3 陶正兵;河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化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李曉霞;影響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因素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5 邵捷;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政府行為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朱開波;旺蒼縣農村土地流轉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7 婁亞鵬;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長江大學;2013年
8 馬興彬;我國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中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馬小遐;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10 黃忠越;大同市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山西農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崇州市集賢鄉(xiāng)土地流轉與影響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66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ss/34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