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以江蘇核電運行三處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培養(yǎng)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14:24
中國正朝著"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邁進,核電進入發(fā)展機遇期,又好又快地培養(yǎng)青年人才成為擺在全行業(yè)面前的一道共性難題。江蘇核電有限公司運行三處黨支部逐個擊破了"管理難、經驗少、信念薄"的問題,創(chuàng)新核電青年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現了"黨群結網"編織起黨群干群的"精神網絡",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把規(guī)章制度的紅線拉直,"雁陣計劃"激勵人才梯隊飛高飛遠。
【文章來源】:大視野. 2019,(03)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青年員工所學專業(yè)分布圖(2018年10月)
率導?氤尚?為了加快青年運行員工人才培養(yǎng),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專業(yè)化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團隊,運行三處黨支部依托基層黨支部建設,堅持政治思想和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并舉并重,探索出了一條“凝練一個理念、創(chuàng)造一種方法、打造一支隊伍”的人才培養(yǎng)的新路。(一)凝練青年核電運行人才培養(yǎng)的“三治合一”理念借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發(fā)軔于嘉興的“三治合一”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理念,結合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實際,運行三處支部提出并踐行了一套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的培養(yǎng)理念。[1]“法圖1青年員工培訓分布圖(2018年6月)
建設計劃“五新”黨支部的核心內涵包括:一是迎接“新時代”,強化青年思想工作;二是樹立“新作風”,煥發(fā)青年全新政治面貌;三是創(chuàng)造“新思路”,優(yōu)化青年支部管理;四是采勸新舉措”,豐富青年支部活動;五是完成“新使命”,促進青年爭先創(chuàng)優(yōu)。2.青年運行團隊建設“雁陣計劃”支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法,參考生物學中雁群在天空中飛翔,排成“人”字陣飛行并定時交換左右位置的雁陣效應(WildGooseQueueeffect)[2],利用大雁“梯隊飛行”的特點,分層次培養(yǎng)人才,讓青年員工團隊整體“飛得更遠”。圖3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培育“雁陣”計劃示意圖(1)“頭雁高飛”——示范表率群雁隨。核電站作為技術密集型單位,為了促進知識與技能的傳承,長期開展“師徒結對”傳幫帶模式,但它存在以下缺點:一是關聯性差,“傳統結對”是一對一的形式,結對組與結對組之間沒有聯系,不利于團隊的整體性發(fā)展;二是該模式只強調“老帶新”,對兩人是不是黨員、是不是群眾未作要求,因而黨群聯系不緊密,黨員作用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揮。為了克服上述缺點,黨支部在傳統結對形式基礎上,融合新老黨員結對和黨群結對(如圖4所示),形成了“黨員、黨群網格單元”,構成了“老黨員—新黨員—群眾”聯系緊密的“化學鍵”,增強了黨組織和青年員工的血肉聯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治合一”探索的意蘊及深化路徑[J]. 何顯明. 黨政視野. 2016(07)
[2]如何在黨群工作中應用雁陣管理推進科技隊伍建設[J]. 楊本紅,董昭,吳秀榮. 辦公室業(yè)務. 2014(16)
本文編號:3029245
【文章來源】:大視野. 2019,(03)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青年員工所學專業(yè)分布圖(2018年10月)
率導?氤尚?為了加快青年運行員工人才培養(yǎng),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專業(yè)化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團隊,運行三處黨支部依托基層黨支部建設,堅持政治思想和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并舉并重,探索出了一條“凝練一個理念、創(chuàng)造一種方法、打造一支隊伍”的人才培養(yǎng)的新路。(一)凝練青年核電運行人才培養(yǎng)的“三治合一”理念借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發(fā)軔于嘉興的“三治合一”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理念,結合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實際,運行三處支部提出并踐行了一套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的培養(yǎng)理念。[1]“法圖1青年員工培訓分布圖(2018年6月)
建設計劃“五新”黨支部的核心內涵包括:一是迎接“新時代”,強化青年思想工作;二是樹立“新作風”,煥發(fā)青年全新政治面貌;三是創(chuàng)造“新思路”,優(yōu)化青年支部管理;四是采勸新舉措”,豐富青年支部活動;五是完成“新使命”,促進青年爭先創(chuàng)優(yōu)。2.青年運行團隊建設“雁陣計劃”支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法,參考生物學中雁群在天空中飛翔,排成“人”字陣飛行并定時交換左右位置的雁陣效應(WildGooseQueueeffect)[2],利用大雁“梯隊飛行”的特點,分層次培養(yǎng)人才,讓青年員工團隊整體“飛得更遠”。圖3核電運行青年人才培育“雁陣”計劃示意圖(1)“頭雁高飛”——示范表率群雁隨。核電站作為技術密集型單位,為了促進知識與技能的傳承,長期開展“師徒結對”傳幫帶模式,但它存在以下缺點:一是關聯性差,“傳統結對”是一對一的形式,結對組與結對組之間沒有聯系,不利于團隊的整體性發(fā)展;二是該模式只強調“老帶新”,對兩人是不是黨員、是不是群眾未作要求,因而黨群聯系不緊密,黨員作用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揮。為了克服上述缺點,黨支部在傳統結對形式基礎上,融合新老黨員結對和黨群結對(如圖4所示),形成了“黨員、黨群網格單元”,構成了“老黨員—新黨員—群眾”聯系緊密的“化學鍵”,增強了黨組織和青年員工的血肉聯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治合一”探索的意蘊及深化路徑[J]. 何顯明. 黨政視野. 2016(07)
[2]如何在黨群工作中應用雁陣管理推進科技隊伍建設[J]. 楊本紅,董昭,吳秀榮. 辦公室業(yè)務. 2014(16)
本文編號:3029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02924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