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E-ECHPS系統(tǒng)助力特性設計與能耗分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E-ECHPS系統(tǒng)助力特性設計與能耗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重型車輛 電控液壓助力轉向 全局功率匹配 轉向阻力矩 操縱穩(wěn)定性 節(jié)能機理
【摘要】:當前,重型車輛仍舊普遍沿用助力特性單一的液壓助力轉向系統(tǒng)(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簡稱HPS),因其設計特點,導致車輛在轉向過程中無法實現低速輕便與高速“路感”的良好兼容。同時,因HPS系統(tǒng)助力轉向油泵由發(fā)動機直接驅動,轉向油泵轉速隨車速升高而增大,容易超出溢流閥限,產生較大溢流損失,導致轉向系統(tǒng)能耗較高,造成整車能耗偏大,燃油經濟性下降。針對以上不足,根據所研究的電磁離合器式電控液壓助力轉向系統(tǒng)(Electromagnetic Clutch-Electrical Controlled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簡稱E-ECHPS)的系統(tǒng)結構優(yōu)點,通過在發(fā)動機與轉向器轉向油泵之間增設一套電磁離合器(Electromagnetic Clutch-Electrical,簡稱ESC)裝置,在實現輸出助力可調的同時,基于全局功率匹配原理設計助力特性曲線,實現了轉向系統(tǒng)低速輕便與高速“路感”的統(tǒng)一,并兼顧了系統(tǒng)節(jié)能性。本文通過如下內容對整個系統(tǒng)進行建模與仿真,并進行了ESC的相關臺架實驗,為后續(xù)的開發(fā)工作積累了理論基礎:在對E-ECHPS系統(tǒng)和ESC的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基礎之上,建立了AMESim與Matlab/Simulink的動態(tài)聯(lián)合仿真模型。根據轉向阻力矩的形成原理及數學模型,推導出了特定車速下的轉向阻力矩分布情況。并利用實驗,驗證了ESC經驗公式的準確性;谌止β势ヅ湓,設計了全局功率匹配的助力特性。該助力特性通過接受瞬時轉向阻力矩信號調節(jié)ESC輸入電流大小,通過改變ESC轉差實現系統(tǒng)輸出助力矩與轉向阻力矩的匹配。設計了E-ECHPS系統(tǒng)的雙閉環(huán)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對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及整車模型進行聯(lián)合仿真,結果表明在改變轉向阻力矩而不改變輸入力矩的情況下,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很好地適應了轉向阻力矩的變化情況,使系統(tǒng)輸出助力跟隨阻力矩發(fā)生相應變化,克服了傳統(tǒng)助力特性的設計不足;同時通過對E-ECHPS系統(tǒng)與HPS系統(tǒng)操縱穩(wěn)定性的仿真實驗對比,E-ECHPS系統(tǒng)能夠顯著提高重型車輛在轉向時的低速輕便性與高速“路感”。在對比HPS系統(tǒng)的基礎上,研究了E-ECHPS系統(tǒng)的節(jié)能機理。通過對E-ECHPS系統(tǒng)的能量流特性進行分析,對本系統(tǒng)各環(huán)節(jié)能耗建立相應模型,并進行多工況仿真。通過仿真數據對比,結果表明E-ECHPS系統(tǒng)較HPS系統(tǒng)在能量節(jié)約方面作用明顯,能耗降低約44%。搭建了ESC實驗臺架。通過ESC臺架實驗,獲得了在模擬實際工況下ESC響應敏捷性、穩(wěn)定性和轉差回收與損耗的實驗數據,實驗結果表明ESC響應敏捷,穩(wěn)定性好,且能夠較好實現轉差能量回收,損耗較少。
【關鍵詞】:重型車輛 電控液壓助力轉向 全局功率匹配 轉向阻力矩 操縱穩(wěn)定性 節(jié)能機理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63.4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20
- 1.1 汽車轉向系統(tǒng)概述及分類12-16
- 1.1.1 液壓助力轉向系統(tǒng)13-14
- 1.1.2 電液助力轉向系統(tǒng)14-15
- 1.1.3 電子助力轉向系統(tǒng)15-16
- 1.1.4 線控助力轉向系統(tǒng)16
- 1.2 電磁離合器概述16-17
- 1.3 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17-18
- 1.4 課題主要研究內容18-20
- 第二章 E-ECHPS系統(tǒng)組成與建模20-38
- 2.1 E-ECHPS系統(tǒng)組成及工作原理20-23
- 2.1.1 E-ECHPS系統(tǒng)基本組成20-21
- 2.1.2 E-ECHPS系統(tǒng)工作原理21
- 2.1.3 ESC結構和工作原理21-23
- 2.2 E-ECHPS系統(tǒng)建模23-29
- 2.2.1 機械子系統(tǒng)模型23-24
- 2.2.2 液壓子系統(tǒng)模型24-27
- 2.2.3 經驗模型驗證27-29
- 2.3 整車模型建立29-30
- 2.4 轉向阻力矩模型30-34
- 2.4.1 原地阻力矩模型31
- 2.4.2 車輛行駛時的轉向阻力矩模型31-34
- 2.5 建立聯(lián)合仿真模型34-37
- 2.6 本章小結37-38
- 第三章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設計38-61
- 3.1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原理38-40
- 3.1.1 負載與泵的功率匹配39
- 3.1.2 泵與動力源的功率匹配39-40
- 3.1.3 全局功率匹配40
- 3.2 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設計40-51
- 3.2.1 轉向瞬時阻力矩確定40-41
- 3.2.2 駕駛員理想轉向盤力矩分析41-43
- 3.2.3 特征車速下的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43-48
- 3.2.4 等效轉向阻力矩的實際測量48-51
- 3.3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控制方法51-54
- 3.3.1 ESC的控制要求51-52
- 3.3.2 ESC的雙閉環(huán)控制52-53
- 3.3.3 ESC控制仿真分析53-54
- 3.4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仿真驗證54-59
- 3.4.1 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仿真54-56
- 3.4.2 轉向操縱穩(wěn)定性仿真56-59
- 3.5 本章小結59-61
- 第四章 E-ECHPS系統(tǒng)能耗分析61-73
- 4.1 E-ECHPS系統(tǒng)節(jié)能原理61-64
- 4.1.1 HPS系統(tǒng)轉向油泵轉速-流量特性61-62
- 4.1.2 E-ECHPS系統(tǒng)轉向泵轉速-流量特性62-63
- 4.1.3 E-ECHPS轉差能量回收63-64
- 4.2 E-ECHPS系統(tǒng)能量流分析64-65
- 4.2.1 能量流理論64
- 4.2.2 E-ECHPS系統(tǒng)能量流64-65
- 4.3 E-ECHPS系統(tǒng)能耗模型65-67
- 4.3.1 轉向油泵能耗模65-66
- 4.3.2 轉閥損耗66
- 4.3.3 液壓管路損耗66
- 4.3.4 ESC的損耗66-67
- 4.3.5 E-ECHPS系統(tǒng)總瞬時損耗模型67
- 4.4 多種工況下的能耗對比67-71
- 4.4.1 直線行駛工況67-69
- 4.4.2 轉向行駛工況69-71
- 4.4.3 綜合損耗對比71
- 4.5 本章小結71-73
- 第五章 E-ECHPS系統(tǒng)臺架實驗73-80
- 5.1 ESC實驗臺架73-74
- 5.2 實驗儀器74-75
- 5.3 調速實驗75-76
- 5.4 轉差能量回收實驗76-79
- 5.5 本章小結79-80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80-82
- 6.1 總結80-81
- 6.2 展望81-82
- 參考文獻82-85
- 致謝85-86
- 攻讀學位期間參加的科研項目及學術成果8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和平;鐘紹華;;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的仿真分析[J];專用汽車;2006年10期
2 孫立軍;陳龍;趙景波;江浩斌;;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研究及試驗[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4期
3 胡春花;;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中折線型助力特性的設計[J];制造業(yè)自動化;2008年12期
4 陳龍;袁朝春;江浩斌;陸海燕;;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8年09期
5 袁帶英;;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的研究[J];機械與電子;2008年09期
6 向鐵明;易際明;方遒;;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曲線的設計[J];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7 趙學平;李欣;陳杰;汪澍;;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曲線動態(tài)修正方法及其應用[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9年10期
8 江浩斌;楊曉峰;宋海兵;劉雁玲;;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組合型助力特性研究[J];汽車技術;2010年06期
9 謝鵬;顧力強;;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的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研究[J];傳動技術;2011年01期
10 余為清;熊國良;梁占峰;;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曲線的分析與改進[J];拖拉機與農用運輸車;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周金;周賢杰;李倩;;轎車方向盤助力特性分析計算[A];“廣汽部件杯”廣東省汽車行業(yè)第六期學術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袁朝春;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μ分析與綜合控制及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2 劉喜東;大客車EPS助動力矩及控制策略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聶駿;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的建模與仿真分析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2 金亞運;某車型EPS系統(tǒng)特性匹配研究及其評價分析[D];重慶大學;2015年
3 于爽;基于模糊理論的EPS系統(tǒng)助力控制策略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邵凱;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E-ECHPS系統(tǒng)助力特性設計與能耗分析[D];江蘇大學;2016年
5 余樹洲;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的仿真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岳伯陶;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和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左波;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8 裴學杰;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研究[D];中北大學;2014年
9 張立博;汽車電動液壓助力轉向系統(tǒng)助力特性的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年
10 潘利軍;基于模糊策略的EPS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863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58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