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時間地理學(xué)的居民活動空間測度方法研究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 日;顒涌臻g測度的幾何方法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研究方法盡管對于二維空間范圍描述精細(xì),但對時間維度的考慮相對不足,進而缺乏從時空角度來分析居民活動空間.本文以時間地理學(xué)為理論基礎(chǔ),從微觀個體活動的時空方面入手,嘗試構(gòu)建新的活動空間測度方法,以此透視城市空間與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關(guān)系,以期為減少小汽車使用和提高居民生....
圖2 引入“時間”維度后基于相同空間尺度的不同活動模式示意圖對比
結(jié)合哈格斯特朗的時空制約觀和Golledgede的時間感知,可知活動時間利用和地點分布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可以認(rèn)為體現(xiàn)個體行為模式的活動空間不僅由活動位置要素決定,還應(yīng)與活動時間要素共同決定.圖2顯示了兩個工作者的時空路徑和活動空間模式,其中圖2(a)顯示了一名早出晚歸的全職工作....
圖3 基于時間地理學(xué)的時空重心測度模型
(3)利用各活動位置到重心的距離總和計算活動空間的擴展度,表征個體活動地點空間分布的離散程度和移動的自由度,用Dc表示.Dc的值越大,反映活動地點空間分布越遠(yuǎn)離重心,說明個體的時間自由度越高,流動性越強.3實證分析
圖4 兩個樣本的重心方法和中心方法對比示意圖
本文首先選取兩個樣本進行比較,如圖4所示.圖4(a)樣本1的時空偏移度大于空間偏移度,圖4(b)樣本2的時空偏移度小于空間偏移度,可見,由于考慮了個體活動時間,時空偏移度趨向于個體活動時間最大的工作地,一定程度上說明,時空偏移度反映了工作活動的時空制約.同時,工作地的空間分布和時....
本文編號:40264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02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