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高超聲速飛行器前體/進氣道設計方法及氣動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15 08:36
本文采用數值仿真的方法對二元高超聲速前體/進氣道一體化設計技術開展了研究,給出了基于圓錐截線、流線追蹤和乘波-楔形組合的三種前體/進氣道設計方法及流程,并對相關幾何控制變量對氣動性能的影響開展了三維數值仿真分析。首先,設計了一種前體/進氣道二維構型,開展了二維數值仿真研究。研究表明:進氣道在不同來流馬赫數Ma∞和飛行攻角α下,流動通道內無大分離,隨著來流馬赫數和飛行攻角的增加,前體/進氣道靜壓比、流量系數逐漸增大,而總壓恢復系數減小。其次,在前體/進氣道二維型面基礎上,給出了以二次有理Bezier形式圓錐截線為橫向截面控制曲線的前體設計方法,并對不同幾何控制變量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開展了三維數值模擬研究,結果顯示:在研究范圍內,增大寬度比W1/W0、形狀參數ρCD與水平控制曲線次數n,減小角度βDG、角度βCG,可減小前體展向壓力梯度,減小橫向溢流,提高前體/進氣道的內流性能;增大角度β(CF),減小形狀參數ρ(
【文章頁數】:1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1.2.1 高超聲速飛行器
1.2.2 乘波體
1.2.3 前體/進氣道一體化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前體/進氣道二維型面設計及氣動特性分析
2.1 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2.2 設計狀態(tài)下的進氣道二維氣動特性
2.3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進氣道二維氣動特性
2.3.1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進氣道波系結構
2.3.2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進氣道氣動性能
2.4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進氣道二維氣動特性
2.4.1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進氣道波系結構
2.4.2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進氣道氣動性能
2.5 小結
第三章 基于圓錐截線的前體/進氣道設計方法及氣動特性研究
3.1 常見圓錐截線的數學表達形式
3.2 基于圓錐截線的前體/進氣道設計方法
3.3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3.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3.2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3.3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4 前體形狀參數 ρCD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4.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4.2 前體形狀參數 ρCD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4.3 前體形狀參數 ρCD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5 前體角度 βDG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5.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5.2 前體角度 βDG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5.3 前體角度 βDG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6 前體角度 βCG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6.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6.2 前體角度 βCG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6.3 前體角度 βCG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7 前體角度 βCF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7.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7.2 前體角度 βCF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7.3 前體角度 βCF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8 前體形狀參數 ρBC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8.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8.2 前體形狀參數 ρBC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8.3 前體形狀參數 ρBC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9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9.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9.2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9.3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10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
3.10.1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
3.10.2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
3.11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
3.11.1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
3.11.2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
3.12 小結
第四章 基于流線追蹤的乘波前體/進氣道設計及氣動特性研究
4.1 基于流線追蹤的前體/進氣道氣動設計
4.2 前體寬度比W1/W0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2.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2.2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2.3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3 角度 θ 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3.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3.2 前體角度 θ 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3.3 前體角度 θ 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4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down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4.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4.2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down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4.3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down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5 控制曲線次數nup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5.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5.2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up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5.3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up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6 小結
第五章 基于乘波-楔形組合的前體/進氣道氣動設計及性能研究
5.1 基于乘波-楔形組合的前體/進氣道氣動設計
5.2 不同直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的影響
5.2.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5.2.2 不同直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5.2.3 不同直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5.3 不同階梯切起始位置的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的氣動特性
5.3.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5.3.2 不同階梯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5.3.3 不同階梯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5.4 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結論
6.2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附錄
1. 進氣道二維流動的氣動性能
2. 基于圓錐截線的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
3. 基于流線追蹤的乘波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
4. 基于乘波-楔形組合的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
本文編號:3743176
【文章頁數】:1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1.2.1 高超聲速飛行器
1.2.2 乘波體
1.2.3 前體/進氣道一體化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前體/進氣道二維型面設計及氣動特性分析
2.1 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2.2 設計狀態(tài)下的進氣道二維氣動特性
2.3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進氣道二維氣動特性
2.3.1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進氣道波系結構
2.3.2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進氣道氣動性能
2.4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進氣道二維氣動特性
2.4.1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進氣道波系結構
2.4.2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進氣道氣動性能
2.5 小結
第三章 基于圓錐截線的前體/進氣道設計方法及氣動特性研究
3.1 常見圓錐截線的數學表達形式
3.2 基于圓錐截線的前體/進氣道設計方法
3.3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3.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3.2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3.3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4 前體形狀參數 ρCD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4.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4.2 前體形狀參數 ρCD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4.3 前體形狀參數 ρCD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5 前體角度 βDG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5.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5.2 前體角度 βDG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5.3 前體角度 βDG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6 前體角度 βCG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6.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6.2 前體角度 βCG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6.3 前體角度 βCG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7 前體角度 βCF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7.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7.2 前體角度 βCF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7.3 前體角度 βCF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8 前體形狀參數 ρBC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8.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8.2 前體形狀參數 ρBC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8.3 前體形狀參數 ρBC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9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3.9.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3.9.2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3.9.3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3.10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
3.10.1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
3.10.2 不同來流馬赫數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
3.11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
3.11.1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
3.11.2 不同飛行攻角下的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
3.12 小結
第四章 基于流線追蹤的乘波前體/進氣道設計及氣動特性研究
4.1 基于流線追蹤的前體/進氣道氣動設計
4.2 前體寬度比W1/W0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2.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2.2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2.3 前體寬度比W1/W0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3 角度 θ 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3.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3.2 前體角度 θ 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3.3 前體角度 θ 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4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down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4.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4.2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down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4.3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down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5 控制曲線次數nup對進氣道氣動性能的影響
4.5.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4.5.2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up對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4.5.3 前體控制曲線次數nup對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4.6 小結
第五章 基于乘波-楔形組合的前體/進氣道氣動設計及性能研究
5.1 基于乘波-楔形組合的前體/進氣道氣動設計
5.2 不同直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的影響
5.2.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5.2.2 不同直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5.2.3 不同直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5.3 不同階梯切起始位置的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的氣動特性
5.3.1 前體/進氣道物理模型、網格及計算方法
5.3.2 不同階梯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波系結構的影響
5.3.3 不同階梯切起始位置對乘波-楔形組合前體/進氣道氣動性能參數的影響
5.4 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結論
6.2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附錄
1. 進氣道二維流動的氣動性能
2. 基于圓錐截線的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
3. 基于流線追蹤的乘波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
4. 基于乘波-楔形組合的前體/進氣道的氣動性能
本文編號:37431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37431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